外斐氏反应肥达氏反应
外斐氏反应[定义]
外斐氏反应:用与立克次体有共同菌体抗原的变形杆菌OXl9、OX2、OXK 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抗体。外-斐氏反应亦称变形杆菌凝集试验,用以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
[英文缩写]
WFR
[标本采集]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
变形杆菌OX19、OX2、OXK凝集价<1:80。
[临床意义]
人体被立克次体感染后,血清中逐渐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在发病后5~12天出现,至数月后基本消失,一般凝集价在1:160以上或病程中效价明显上升有诊断意义。我国常见的立克次体病上要为斑疹伤寒和恙虫病,流行性斑疹伤寒主要为OX19凝集价升高,恙虫病主要表现为OXK升高明显。
ox
流行性斑疹伤寒(OX19阳性率100%);地方性斑疹伤寒(OX19部分可在1:200~1:800);恙虫病患者(患病后第一周Oxk有14%在1:80以上,第4周可达80%);布氏杆菌病、回归热病人;孕妇稍有增高。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亦称东方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基本病变为全身性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和肝脾肿大等为特征。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西南地区的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恙J叮咬而传播给人。发病季节多见于临床表现  1.起病急,有畏寒或寒战、高热、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等急性感染症状。  2.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  3.在病程的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可有表情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并可有脑膜刺激征或心肌炎症状,或有咳嗽、胸痛、气促等肺炎症状。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起病前3周内有野外接触鼠类活动或恙虫孳生环境史。  2.临床表现:突起畏寒,持续高热,伴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压痛、肝脾肿大。体表皮肤
有焦痂或溃疡是最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分类左移,血小板可有减少。外斐氏反应血清效价OXK>=1:160阳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补体结合试验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双份血清效价4倍以上增长或单份血清效价达1:800,或于小白鼠腹腔内接种分离到恙虫病立克次体者均可确诊原则  1.一般:卧床休息,进半流质,必要时可给予解热镇痛剂,重症患者或并发心肌炎、脑膜炎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2.
病原:氯霉素和四环素族对本病有特效。
用药原则  1.对恙虫病的早期先可口服氯霉素,如有耐药可改用强力霉素。2.重症恙虫病可静脉用氯霉素,并加用地塞米松,如有耐药可改用红霉素或白霉素,亦可试用含氟奎喏酮类药物。
肥达氏反应这项化验是检查患者是否被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感染。
肥达氏反应是用已知伤寒菌的H(鞭毛)和O(菌体)以及甲型(A)与乙型(B)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免疫凝集实验。
[别名]伤寒杆菌凝集试验[英文缩写]WR
参考值伤寒杆菌凝集价H<1:160,O<1:80;副伤寒凝集价A<1:80,B<1:80,C<1:80
肥达氏反应的临床意义本试验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以下诸点:(1)伤寒流行区的健康人血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当“TO”的效价>1:80、“TH”>1:160时有诊断意义;
(2)接种过伤寒疫苗者体内“TH”抗体可明显升高,因此单独出现“TH”效价增高无诊断意义;
(3)无论伤寒或副伤寒甲或乙病人,血清中“TO”抗体效价均升高,故“TO”抗体效价增高时,只能拟诊为伤寒类感染,而不能区别伤寒或副伤寒;
(4)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4种的“H”抗原各不相同,所产生的“H”抗体各异,因此,当某种“H”抗体增高超过参考范围时,结合“TO”效价升高,则可诊断为伤寒或副伤寒中的某一种感染;
(5)Widal反应必须动态观察,每周检查一次,如效价显著递升,诊断意义更大;
(6)约有(0.10)10%的伤寒病人始终不出现Widal阳性反应,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在发病早期已大量应用过氯酶素,有的是由于应用了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的可能是轻型感染,个别人可能由于先天性体液免疫功能缺陷或老弱、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后会产生相应抗体,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抗体。一般当H≥1:160,O≥1:80,副伤寒凝集价≥1:80时,才有诊断意义。
病程中应每周复查一次,如病人H与O的凝集价均高于参考值或较原凝集价升高4倍以上,则患伤寒的可能性很大。若H凝集价高而O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以往预防接种疫苗的结果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
肥达氏反应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1)O抗体和H抗体滴度均升高:说明此患者患肠热症的可能性大。
2)O抗体升高,H抗体滴度正常:可能是早期肠热症患者。应于恢复期再次取血作对比试验,若此时H抗体滴度升高,可
诊断为肠热症。
3)O抗体滴度正常,H抗体升高:可能是既往感染或预防接种反应。
4)两种抗体滴度均不高:肠热症的可能性极小,或患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