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设计名词解释
    非物质设计,指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产品及其设计方式。它是以物质技术系统之外的物质形态作为载体来传递或者延续设计信息,设计意图的设计行为。具有物质性的技术系统也被称为非物质设计系统。
    非物质设计是一种以人为主导的设计方式,它超越了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1)以技术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力,围绕着某项技术开展设计;( 2)强调设计对象在“物质”层面的作用,并不关注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追求对自然的破坏性开发和利用;( 3)采用某种隐喻的方式来确定主要功能要素和创新形式,突出与主体无关的非物质因素;( 4)借助于人的想象、直觉、梦幻等内心深处的冲动和潜意识进行设计,具有明显的情感彩。
    非物质设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许多实例,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它们在艺术上表现为夸张变形的动物造型,设计语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精髓,形态与内涵具有鲜明的东方特征。又如北京市的城市标志、旅游图标、包装、电视广告、交通标识等,都是由抽象的点、线、面构成的简洁图案,也具有较强的非物质设计风格。还有湖南省吉首大学“民族学生形象设计”活动的设计作品,就是把“吉”字做了立体化处理,使得整个作品兼具了传统文化底蕴和当
代设计观念。
    非物质设计以创造性思维、科学性原理和系统性方法为基础,其根本前提是要认识到非物质设计不仅是物质形态技术系统,而且也不能忽略人的创造性的重要作用。随着人类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将逐渐地从技术制约下摆脱出来,并加快向非物质设计时代的过渡步伐。非物质设计包括各种空间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诸多方面。它是人类对物质设计的再认识,它既以物质技术系统之外的物质形态为载体来传递或延续设计信息,又将设计意图以更隐蔽、更宽泛的方式来表达。非物质设计应当建立在对非物质设计客体——设计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充分了解和掌握之上,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设计主体加以充分尊重。
实例名词解释
    非物质设计可能是一个大题目,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设计领域里去探索和研究。总之,不管人们怎样讨论非物质设计,都必须首先承认物质设计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