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前日军在华无线电军事谍报活动
2005年8期
No.8,2005
历史教学总第501期
SumNo.501
xposed
七七事变前日军在华无线电军事谍报活动
许金生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1本文利用侵华日军适留"绝密"啄始档案史料,调查检证了七七事变前日军在我国各地无线电侦
听站的形成和分布状况,并且对这种误报活动的日常规模和破译水平,谍报活动所获取的情报进行了分析和论
述,由此初步揭开了七七事变前日军在华无线皂军事谍报活动的黑幕.
『关键词】抗日战争,谍报活动.无线皂渡侦听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1A【文童编号】0457—6241(2005)08—0038—05
ExposureoftheJapaneseTroops'MilitaryIntelligenceActivitiesthroughRadio inChinabeforetheJuly7thIncidentof1937
Abstract:Theoriginal"top—secret''historicalmaterialsleftoverbytheaggressiveJapanesetroopsare usedinthisarticletoverifytheformationandloeationsoftheJapaneseradiointerceptstations inallpartsofChinabeforetheJuly7thincidentof1937.Inaddition.Thescale.thedecoding leveloftheintelligenceactivitiesthroughradioandtheinformationobtainedthroughespiona ge
arealsoanalyzedanddiscussed.ThustheinitialsinisterprojectoftheJapaneseintelligence activitiesinChinabeforetheJuly7thincidentof1937iSthusexposed.
KeyWords:TheWarofResistanceagainstJapan,IntelligenceActivities,RadioInterception
早在甲午战争以前,日本就开始了频繁的军
事谍报活动.甲午战争以后,为了进一步侵略我国,日军的间谍活动更是变本加厉,无孔不入,无
线电侦听便是其惯用的重要谍报手段之一.
侵华13军的无线谍报活动虽然是一种极为重
要的日常性工作,但由于其极大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就像幽灵一样一直隐藏在幕后,几乎不为外人所知.战后留下的相关史料也极其有限,很难让人把握其全貌.因此,中日史学界尽管在近代日本对华间谍活动方面着述甚丰,但对于日军在华无线
电军事谍报活动的研究仍然是片空白.
日军是如何在我国构筑无线电截收网的?对
我国军政密电的截收达到了什么规模?破译水平处于何种程度?又通过破译获取了哪方面的情报? 本文准备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
,日军在华无线电军事谍报网的建立
通过侦听和破译无线电通信获取情报的这一
【收稿日期】2005—06—25
38
手法,西方有些国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
开始实际运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日本在这方
面起步较晚,一直到20年代初才有实质性行动1923年春日本参谋本部邀请波兰密码破译专家赴日,讲授苏联数种密码的破译法,介绍欧洲各国惯用的一般密码以及谍报人员使用的密码的构成方法和破译要领,培训破译人员.参谋本部还编撰出《暗号解读之参考》,分发到师团以上的部队,日军的密码破译工作由此取得很大进展.
日军对我国进行的无线电军事谍报工作,早
期是由设在各地的外交或军事机构中的"无线电信所"进行的,1929年日军设立"短波受信所"即短波侦听站,成为截收我国军政密电的专业机关.
日本军政机关各个"无线电信所"本来是供内
部通讯联系用的,自1923年参谋本部推广截收和破译技术后,各电信所开始进行尝试.在这方面着手早进展快的是"关东军","台湾军"和"支那驻屯军"属下的各大无线电信所.
驻扎于我国东北的"关东军"历来是侵华的急
先锋,在对我国无线电谍报活动方面也是如此.具
体从事此活动的是"关东军无线电信所":关东军
司令部1929年3月上呈给陆军省的"支那短波无线电旁受情报第一号,第二号"中报告说,该侦听站已经捕捉到中国无线电短波电台40余个,并且判断出它们隶属于以下几大集团军管理,即太原的阎锡山军,北平的白崇禧军,奉天的奉天军,南京的蒋军和河南的冯玉祥军,并且弄清了各集团军主要电台与几个主要城市之间通信网的构成状况.同时, 该侦听站在密码破译上也取得进展,破译了大量密电….短波无线电台的锁定和密码破译等非一日能成之事.由此可见,关东军在破译我国军政部门密码方面在1929年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但由于远离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等地区,"关
东军无线电信所"无法准确侦听这些地区的电文. 而盘据于我国台湾的台湾军司令部下属高雄电信所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台湾军"的此类活动也由来已久,从1933年
台湾军参谋部向陆军省的无线电谍报工作汇报可知,其无线谍报网已经覆盖了江苏,上海,福建,贵州,湖北,江西,广东全境和四川部分地区】.台湾
的侦听人员虽然一般只有4人,但还是探明了以上各地部队无线电台的呼号以及各地的交信系统,并且成功地破译了大量密电.
驻扎于我国平津地区的"支那驻屯军"司令部
属下的天津电信所,北京电信所,塘沽电信所,秦皇岛电信所和山海关电信所等也构成了重重谍报网, 截收我国军政机关电信,窃取情报.侦听人员最多时天津所14人,北京所9人,塘沽所4人,山海关
所2人,唐山所2人,秦皇岛所4人,滦州所3人.
以上各电信所开始进行此类谍报活动似乎比较早, 也很有经验,据支那驻屯军司令部上报给陆军大臣的报告来看,各电信所仅在1929年5月一个月内就截收我国电报就达到1,549份(其中天津所373 份,北京所565份,塘沽所470份,秦皇岛所111 份,山海关所30份).
上述侦听站中滦州所的截收记录是从1934年
2月开始,估计其正式从事谍报工作始于1934 年.该所在2月截收的电报仅69份.但在同年5月竞也达到了1,151份….一
尽管成绩不错,但"各电信所是利用余暇竭力截
收支那无线电",平时主要工作仍是负责日军内部的通讯联络,因此满足不了日益重要的谍报要求. 1929年6月陆军省决定在天津,上海和旅顺
设立"短波受信所","主要负责无线电截收","有关截收业务按照陆军大臣的相关规定,各所属长官管辖实施".设立理由是"鉴于最近无线谍报之成果,
可知用专用无线电截收时其效果极大:若要设立, 但不立刻开始着手,则会丧失捕捉端绪之暗号破译之佳机,致使破译陷入困难.故认为需要火速设立以上侦听站".
旅顺"短波受信所"设立在旅顺宪兵队内,配备
将校1人,下士两人,雇员两人,隶属关东军司令部的管理.天津"短波受信所"设立在天津宪兵队内, 隶属于支那驻屯军司令部,也配备固定工作人员5 人.以上两所都于9月竣工开始工作.这样,日军
在京津地区有了专门的无线电谍报机关.
上海"短波受信所"(又称"x机关"或上海机
关)是与天津等侦听站同时决定设立的.1929年6 月陆军省次官照会海军省次官,借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宿舍作为侦听站工作地点.该站隶属于日本
陆军通信学校,由驻上海武官负责领导.自9月开始工作后,侦听站成功地破译了很多重要密电,成为一张覆盖于我国东部的无线谍报网.而设于上
海武定路的日军通信所也在1934年2月利用通讯之余开始参与截收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日军在华东地区的谍报力量.
1933年支那驻屯军请示陆军省,声称:"鉴于
帝国周围的形势,此际必须刻不容缓整备充实支那驻屯军侦听机关的器材,并且于北平分设侦听站."要求扩建天津短波受信所和增设北京短波受信所.申请的具体理由之一是:中国"在野要人私
设无线电信机,公私无线通信设备有加速增加之倾向,尤其是军队总是带有移动性,故鼓励使用无线电通信.支那未确立军政两权分离,从军用通信中往往得到重要政治谍报资料".至于在北平增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