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在cpp的代码之中看到这样的代码:
#ifdef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一段代码
#ifdef__cplusplus
}
#endif
这样的代码到底是什么呢?首先,__cplusplus是cpp中的自定义宏,那么定义了这个宏的话表示这是一段cpp的代码,也就是说,上面的代码的含义是:如果这是一段cpp的代码,那么加入extern "C"{和}处理其中的代码。
要明白为何使用extern "C",还得从cpp中对函数的重载处理开始说起。在c++中,为了支持重载机制,在
编译生成的汇编码中,要对函数的名字进行一些处理,加入比如函数的返回类型等等.而在C中,只是简单的函数名字而已,不会加入其他的信息.也就是说:C++和C对产生的函数名字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比如下面的一段简单的函数,我们看看加入和不加入extern "C"产生的汇编代码都有哪些变化:
int f(void)
{
return 1;
}
在加入extern "C"的时候产生的汇编代码是:
.file ""
.text
.align 2
.globl _f
.def _f; .scl 2; .type 32; .endef
_f:
pushl %ebp
movl %esp, %ebp
movl $1, %eax
popl %ebp
ret
但是不加入了extern "C"之后
.file ""
.text
.align 2
.
globl __Z1fv
.def __Z1fv; .scl 2; .type 32; .endef
__Z1fv:
pushl %ebp
movl %esp, %ebp
movl $1, %eax
popl %ebp
ret
两段汇编代码同样都是使用gcc -S命令产生的,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唯独是产生的函数名,一个是_f,一个是__Z1fv。
明白了加入与不加入extern "C"之后对函数名称产生的影响,我们继续我们的讨论:为什么需要使用extern "C"呢?C++之父在设计C++之时,考虑到当时已经存在了大量的C代码,为了支持原来的C代码
和已经写好C库,需要在C++中尽可能的支持C,而 extern "C"就是其中的一个策略。
试想这样的情况:一个库文件已经用C写好了而且运行得很良好,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这个库文件,但是我们需要使用C++来写这个新的代码。如果这个代码使用的是C++的方式链接这个C库文件的话,那么就会出现链接错误.我们来看一段代码:首先,我们使用C的处理方式来写一个函数,也就是说假设这个函数当时是用C写成的:
//f1.c
extern "C"
{
void f1()
{
return;
}
}
编译命令是:gcc -c f1.c -o f1.o 产生了一个叫f1.o的库文件。再写一段代码调用这个f1函数:
//
//这个extern表示f1函数在别的地方定义,这样可以通过
//编译,但是链接的时候还是需要
//链接上原来的库文件.
extern void f1();
int main()
{
f1();
return 0;
}
通过gcc - -o test.o 产生一个叫test.o的文件。然后,我们使用gcc test.o f1.o来链接两个文件,可是出错了,错误的提示是:
test.o(.text + 0x1f):: undefine reference to 'f1()'
也就是说,在编译的时候编译器是使用C++的方式来处理f1()函数的,但是实际上链接的库文件却是用C的方式来处理函数的,所以就会出现链接过不去的错误:因为链接器不到函数。
因此,为了在C++代码中调用用C写成的库文件,就需要用extern "C"来告诉编译器:这是一个用C写成的库文件,请用C的方式来链接它们。
比如,现在我们有了一个C库文件,它的头文件是f.h,产生的lib文件是f.lib,那么我们如果要在C++中使用这个库文件,我们需要这样写:
extern "C"
{
#include "f.h"
}
回到上面的问题,如果要改正链接错误,我们需要这样子改写:
电脑c语言编译器
extern "C"
{
extern void f1();
}
int main()
{
f1();
return 0;
}
重新编译并且链接就可以过去了.
总结
C和C++对函数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extern "C"是使C++能够调用C写作的库文件的一个手段,如果要对编译器提示使用C的方式来处理函数的话,那么就要使用extern "C"来说明。
#ifndef
#ifndef x
#define x
...
#endif
这是宏定义的一种,它可以根据是否已经定义了一个变量来进行分支选择,一般用于调试等等
#ifndef x
//先测试x是否被定义过
#define x
//如果没有定义下面就定义x并执行下面的语句
...
#endif
//如果已经定义了则执行#endif后面的语句
条件指示符#ifndef检查预编译常量在前面是否已经被定义。如果在前面没有被定义,则条件指示符的值为真,于是从#inndef到#endif之间的所有语句都被包含进来进行处理。相反,如果#inndef指示符的值为假,则它与#endif指示符之间的行将被忽略。条件指示符#ifndef 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止头文件的重复包含和编译。
使用volatile变量避免优化。一个定义为volatile的变量是说这个变量可能会被意想不到地改变,比如,并行设备的硬件寄存器(如状态寄存器),一个中断服务子程序中会访问到的非自动变量,多线程应用中被几个任务共享的变量。采用volatile限定词,优化器在用到这个变量时必须每次都重新读取这个变量的值,而不是使用保存在寄存器里的备份。
extern是外部变量的意思,要别的文件来引用的
C++中extern"C"含义深层探索
作者:宋宝华e-mail:****************出处:太平洋电脑网
1.引言
C++语言的创建初衷是“a better C”,但是这并不意味着C++中类似C语言的全局变量和函数
所采用的编译和连接方式与C语言完全相同。作为一种欲与C兼容的语言,C++保留了一部分过程式语言的特点(被世人称为“不彻底地面向对象”),因而它可以定义不属于任何类的全局变量和函数。
8
但是,C++毕竟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为了支持函数的重载,C++对全局函数的处理方式与C 有明显的不同。
2.从标准头文件说起
某企业曾经给出如下的一道面试题:
面试题
为什么标准头文件都有类似以下的结构?
#ifndef __INCvxWorksh
#define __INCvxWorksh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C" {
#endif
/*...*/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 __INCvxWorksh */
分析
显然,头文件中的编译宏“#ifndef __INCvxWorksh、#define __INCvxWorksh、#endif” 的作用
是防止该头文件被重复引用。
那么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C" {
#endif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我们将在下文一一道来。
3.深层揭密extern"C"
extern"C" 包含双重含义,从字面上即可得到:首先,被它修饰的目标是“extern”的;其次,
被它修饰的目标是“C”的。让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两重含义。
(1)被extern"C"限定的函数或变量是extern类型的;
extern是C/C++语言中表明函数和全局变量作用范围(可见性)的关键字,该关键字告诉编译器,
其声明的函数和变量可以在本模块或其它模块中使用。记住,下列语句:
extern int a;
仅仅是一个变量的声明,其并不是在定义变量a,并未为a 分配内存空间。变量a 在所有模块中作
为一种全局变量只能被定义一次,否则会出现连接错误。
通常,在模块的头文件中对本模块提供给其它模块引用的函数和全局变量以关键字extern声明。
例如,如果模块B 欲引用该模块A 中定义的全局变量和函数时只需包含模块A 的头文件即可。这样,模
块B 中调用模块A 中的函数时,在编译阶段,模块B 虽然不到该函数,但是并不会报错;它会在连接阶段中从模块A 编译生成的目标代码中到此函数。
与extern对应的关键字是static,被它修饰的全局变量和函数只能在本模块中使用。因此,一个
函数或变量只可能被本模块使用时,其不可能被extern“C”修饰。
(2)被extern"C"修饰的变量和函数是按照C语言方式编译和连接的;
未加extern“C”声明时的编译方式
9
首先看看C++中对类似C的函数是怎样编译的。
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C++支持函数重载,而过程式语言C则不支持。函数被C++编译后在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