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二)含答案解析
 
apec会议上别具特的设计
一、选择题(60分,每题3分)
1.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西双版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种植水稻.那么,你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聪明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A.父子关系    B.武艺高强    C.有才有德    D.年长者为首领
4.下面哪一项内容属于王位世袭(  )
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
C.禹传位给伯益    D.夏传子  家天下
5.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表中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周王的妻妾
周王的儿子
妻(正室)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A.A    B.B    C.C    D.D
6.甲骨文的发现意义重大,主要是因为(  )
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  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通过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实力  各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习近平在2013年10月的APEC会议上表示:中国要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历史上,商鞅由于变法触动了旧贵的利益,遭遇车裂的命运。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推行县制
9.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实行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0.某校教室里张贴着这样一位名人图画,图画简介中写道:他鄙视权贵,批判和嘲笑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他是(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1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随即下令全国统一书写(  )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行书
12.汉初的统治者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经济    B.巩固统治    C.鼓励生产    D.与民休息
1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
A.王国问题    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
C.社会贫困的问题    D.思想混乱的问题
14.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15.某个城市打出了这样一条旅游口号:“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个城市可能是今天的(  )
A.北京    B.洛阳    C.西安    D.咸阳
16.发明我国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的麻沸散的是我国古代名医(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7.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华佗制成“麻沸散”
18.人们誉称的“史学两司马”是指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分别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其中司马光所著的是(  )
A.《史记》    B.《论语》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
1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不利于民族融合
20.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二、判断题(每题2分)
2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判断对错)
22.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判断对错)
23.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夷洲的联系。     。(判断对错)
24.我国在夏朝就出现了文字。     。(判断对错)
25.华佗是东汉人,著有《伤寒杂病论》.     。(判断对错)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7.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举出曹操为实现雄心壮志进行的著名战役。
以少胜多:     
以多败少:     
(3)他进行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8.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美术字书》
[探究导学]
(1)比较材料一、二并思考,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种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