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段拉片范例模板
电影拉片的方式有很多种,中国和西方,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下,拉片子的方式也不太相同。但是总的来说,拉片子大体的流程是一致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套完整的电影拉片子流程的正确步骤,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影拉片模板,以及如何正确的拉片子?
拉片子和观看影片不一样,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完整的看完电影,因为宏观上对整部影片有所了解,是我们拉片的前提条件。
试想如果我们对电影的故事背景,人物设定以及导演的拍摄目的都云里雾里的话,又怎么能合情合理的分析出导演视听语言在影片里的作用呢?这里的“看电影”既是指完整的观看完全片,却又不仅仅只是看这么简单。那么在这个拉片前的“准备步骤”中,同学们具体需要做些什么呢?
背景调查:在选定一部影片之后,我们需要适当的对它进行一些背景调查,其中就包括拍摄的年份;影片内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当时当地的相关常识性知识;剧本改编自的漫画/小说的相关资料(如果有)等等。
但一定切记要避免在观影之前看到针对影片太过主观性的分析和评价,这样的信息很有可能误导我们对影片的判断,给我们植下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
实际上在业内普遍倡导,即使是预告片,也最好不要观看。因为预告片通常是为了在电影上映前制造热度,营造声势的“商业手段”。并不能代表全片主旨和质量。
观看全片:在做完准备工作以后,我们就可以一段完整、安静且不被打扰的时间,来看完整部电影了。之所以这么强调观影的“仪式感”,是因为相比捧着爆米花去电影院的消遣式娱乐观影,我们在这里看电影还是要更正式,且具有目的性。
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完整、投入的走到影片的情境中去,保持“沉浸且抽离”的态度。在这里的沉浸,不用多说,自然是观影时认真且专注的态度。值得强调的是抽离,其实我们在看电影时,想要沉浸很容易,反而是想要抽离比较难。
抽离要求我们能看破导演的伪装,不要被导演用来误导观众的“骗术”(例如煽情、惊悚、反高潮等)牵着鼻子走,从而略微抽离出来。这样才能透过现象去看到影片本身。如果说沉浸是一个合格的观众该做的事情,那么抽离就是把电影研究者和电影观众区分开来的关键。
笔记与观后心得:记下笔记与心得在观影时和观影后都需要同时进行。首先在观影时,我们需要在不需要暂停电影的前提下记下觉得值得拉片分析的“有料”片段,这一步也是我们观影的真正目的。当然除了寻拉片子的片段,我们也可以记下重要情节,需要注意的关键线索等等。
而在观影后,我们则需要根据观影时记录的笔记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观后心得。同学们不要觉得麻烦!这份观后心得才是我们之后拉片真正有用的分析依据!因为刚看完影片,我们的思路还很活跃,大脑对影片的想法也最为新鲜,这个时候一定要趁热打铁的写下自己觉得有趣的,值得关注的点。
包括但不限于隐喻与象征,彩审美与影片主旨的关系,叙事结构手法等等,所有我们大脑中浮现的天马行空的观点,都可以作为观后感被记录下来。彩审美、故事逻辑是我们在正式进入拉片子时不用过于重视的点,但是在前期的影片整体分析中,却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所有诸如剧本,表演,美术,音乐之类的装饰,都是电影的“表象”。而真正支持电影骨架的,就是我们拉片时需要分析的——视听语言。
360度网站模板
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电影也一样。无论表象做的多华丽绚烂,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骨架——也就是完整的视听语言体系去支撑这些华丽的外衣,终究都不能被称为一部完整、优秀的电影作品。
最近奥斯金像奖提名火热出炉,有九部优秀影片榜上有名,其中昆汀这个好莱坞“老炮儿”的作品《好莱坞往事》榜上有名。昆汀被奥斯卡提名也算是最没有争议的众望所归。我们知道昆汀以“电影鬼才”著称,他对电影视听语言的运用既超以象外,又能得其环中。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入围榜单
他的影片也非常适合电影制作专业留学的同学进行拉片分析借鉴。所以我们今天,就用他的代表作《杀死比尔2》中结尾处,女主角碧翠丝与比尔之间决定生死的博弈为例,向大家示范拉片的方式。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开始拉片子呢?现在流行的拉片子分析模式一般是表格式的,就是根据景别,以表格项目为基准进行逐一的分析填写。
电影拉片模板表格
上图是小ONE在网上到的一份较为标准化的电影拉片模板表格,现在的电影爱好者也基本都是根据这样的思路来完成一部电影的拉片分析的。光是看表格,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概念有点抽象,那么接下来请跟随小ONE的脚步,一起来看看怎么具体落实拉片分析到场景中。
电影《杀死比尔2》片段
第一个景别
拍摄采用的视角是仰角大全景;
视点是比尔的视点;
镜头运动为跟镜头运动;
实焦拍摄;
人物造型为浅蓝背心搭配同长裙;
环境为比尔家中——美国西海岸庄园阁楼;
画面内容为碧翠丝走下楼;
涵义为衔接刚刚把女儿哄睡的温情与比尔决斗的杀气;
背景音乐为流行歌曲《Butit‘stoolatetosaysorry》;
台词则是碧翠丝和比尔闲聊谈起她的铸刀者,也是比尔的好友服部半藏;
时长为五秒。
第二个景别
拍摄采用的视角是俯角越肩镜;
视点是旁观视点;
镜头运动依旧为跟镜头运动;
实虚焦结合拍摄;
人物造型为翠碧丝为浅蓝背心搭配同长裙,而比尔则是休闲西装;
环境为比尔家中——美国西海岸庄园阁楼;
画面内容为碧翠丝走下楼的同时,比尔正在玩弄她的刀;
涵义是为双方间气场微妙的平衡下的暗流涌动做铺垫;
背景音乐为流行歌曲《Butit‘stoolatetosaysorry》;
台词则依旧是是碧翠丝和比尔闲聊谈起她的铸刀者,也是比尔的好友服部半藏;
时长为四秒。
分析完这两个镜头,大家有什么感觉?是太长、太细致了吗?是,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太冗杂了。信息量太多太杂,会导致我们很难在其中抓住重点去研讨。
所以就诞生了另一种,也是更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拉片方式——要素分析法。要素分析法是指以一个单一方面为出发点,分析影片的视听语言。例如想学习拍摄角度和机位,就只分析总结片段的拍摄角度和机位特征;想学习场景布置,拉片时就只用分析影片的场景规律;想学习自然光的运用,就专门喜欢用光的导演分析他的运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