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陆地地缘分析(一)
一般正常的国家划界基本原则是依照山形水势,有山的以山顶的分水岭为界,有水的按中线主航道。这种划法能兼顾双方的利益,最容易达到平衡,所以易于为各国所接受。非洲和北美地区是个特例,你会见到很多按经纬线来划分国界的,这都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后遗症。鉴于当时很多地方一时还无法考察完,各大帝国又急着瓜分世界,于是用尺在地图上划界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这种不负责任的划界方法是造成了很多边境冲突。
  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和印度(包括尼泊尔、不丹两个缓冲国)之间大体也是按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划界的,只是到了新疆与克什米尔交界地区形势发生了变化。
 
 
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分水岭主要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将到青藏高原的西北角时分水岭出现了分支,分成了两条,南面的为主线(简称南线),或称大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则是平均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喇昆山脉及其余脉(简称北线)。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这两条山脉都可以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天然边界,中国如果将边境线推至南线,则可以对印度造成压倒性优势;而印度如果能够将边境线定在北线,则可以为其核心平原区获得足够的缓冲区,亦可以此为据点向中国的新疆渗透。
但这块地方注定不会只有中印两国窥视,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巴基斯坦不能容忍中国或印度独占两山之间的这片高原,因为谁占了这块高地,伊斯兰堡所在的印度河平原都将无险可守。
  基于以这块高地对上述三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印、巴),因此上演一场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也就在所难免。这片土地也就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空白地区,它就是——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中印边境的重中之重,其复杂程度远非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因此会放在最后
讲。在这里先提及它的战略意义是想让大家清楚,克什米尔决不只印、巴两国的利益。事实上国际上也一直认定,克什米尔问题是中、印、巴三国的问题。
  前面说过除克什米尔外,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边境(包括藏南的实际控制线)大体上是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走的。目前中国和印度的边境被尼泊尔和不丹分成了三段,即东线(藏南地区),中线(尼泊尔—克什米尔中间),还有就是中间的突出部——亚东。所以这三部分连同克什米尔地区,一共可分为四个部分。
 
加拿大 新印太战略先说藏南,藏南永远是中印边境最热的话题,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麦克马洪这个人。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他在划分这段边界时是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作为主要依据的。麦克马洪当时在划分这条边界时本身并没带有多大的恶意,因为依据分水岭划分边界是比较通行的办法。事实上受当时的条件所限,这条分水岭选的并不完全正确。受益于现在的卫星技术,很容易看出,这条分水岭依图上的白线走会更为准确。
从这张〈藏南地缘形势图〉上可以看出,如果单从分水岭的角度划分边界(白线),白线和红线(麦克马洪线)之间有两块地方划归了中国。换句话说,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部,一个是西头的“错那”县,一个是东头的“墨脱”县。形成中国在山南地区的这两个据点的原因并不相同。“墨脱”县的划给中国应当是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从图上可以看出“墨脱”实际上是向北突出的一条峡谷,喜马拉雅山走到这后,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最终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皱褶带。由于地形过于复杂,英国人当时并未深入其中去寻分水岭,而是将边境线划在了峡谷出口处,这就为中国在山南留下了一个突出部。中国获得“墨脱”这个点可以说是幸运,但要想使之具有战略意义却又难上加难。墨脱是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1993年修成过一条沙石路,不过据说进去一辆车后就塌了。墨脱由于处在山南,可以充分享受到印度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墨脱的自然环境和和西双版纳
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是指海拔低的峡谷地带),交通不便只是相对于山北来说,如果向南往印度修路要简单很多,所以说依照山形水势划分边界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