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4张表格了解高龄老年人常用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相互作用
高龄老年人多重用药是指年龄≥80岁,同时使用≥5种药物。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的减退及器官功能的退化等,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多病共存现象可显著增加,并需服用多种药物,故存在多重用药,其易导致老年人衰弱、跌倒、骨折、认知障碍、谵妄等,并增加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风险,同时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降压药物、降脂药物、抗心律失常与抗心衰药物、抗栓药物是高龄老年人临床常用药物,那么高龄老年人使用这些药物时需注意其他哪些药物呢?下面通过4张表格来了解一下。
一、降压药物
多态性的作用目前常用降压药物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抑制激肽酶的降解而发挥降压作用,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而发挥降压作用,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CCB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血管而降低血压,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利尿剂通过利钠排尿、降低容量负荷而发挥降压作用,包括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保钾利尿剂(包括不依赖醛固酮的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等);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而发挥降压作用,包括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及α1/β受体阻滞剂(如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等)。
CCB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主要CYP3A4代谢,维拉帕米、地尔硫䓬是CYP3A4酶代谢的药物(底物)/ CYP3A4酶抑制剂;托伐普坦通过CYP3A4代谢,并是P-糖蛋白的底
物;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主要经CYP2D6代谢;水脂双溶性比索洛尔主要经CYP3A4代谢。
二、降脂药物
目前常用降脂药物主要是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抗氧化剂(普罗布考)、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
他汀类药物均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的底物;氟伐他汀主要经CYP2C9代谢;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为脂溶物,主要经CYP3A4代谢;瑞舒伐他汀90%以原型排泄,约10%经CYP2C9代谢;普伐他汀不通过CYP3A4代谢,主要经葡萄糖醛酸化途径代谢;匹伐他汀不通过CYP3A4代谢,极少部分经过CYP2C9代谢,肝脏摄取其时,90%以上是经过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ATP2)进行的;吉非贝齐经二磷酸尿苷葡糖醛酸转移酶(UGT)代谢后,代谢产物可不可逆地抑制CYP2C8。
三、抗心律失常与抗心衰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抗心衰药物如伊伐布雷定是临床常用药物,胺碘酮是经典的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出现明显u波;伊伐布雷定是一种选择性If特异性抑制剂,其通过CYP3A4代谢,易与CYP3A4抑制剂和诱导剂发生相互作用,CYP3A4抑制剂可增加其血药浓度,血药浓度升高可能与心动过缓风险相关,CYP3A4诱导剂可降低其血药浓度。
四、抗栓药物
抗栓药物一般指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其对已形成的血栓或栓塞无直接溶解作用,但有助于阻止已形成的血栓的扩大,预防新的血栓或栓塞的形成,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是前体药,在肝脏经酶作用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主要涉及CYP2C19,其次为CYP3A4,而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CYP2C19抑制剂可影响其抗血小板作用;替格瑞洛主要经CYP3A4代谢。
达比加酯是P-糖蛋白(P-gp)的底物,且在吸收和经肾脏清除过程中也与P-gp转运有关;华法林是S-华法林和R-华法林的光学异构体混合物,两种异构体代谢途径不同,S-华法林异构体主要经CYP2C9代谢,R-华法林异构体主要经CYP1A2、CYP3A4、CYP2C19代谢;利伐沙班通过CYP3A4、CYP2J2和非CYP依赖进行代谢,同时也是P-gp的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