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_情绪调节的ERPs晚正成分研究进展_刘艳丽
心理研究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2,5(5):14-18
1引言
近年,情绪调节的研究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临床、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从临床的角度讲,情绪失调是各种心理病理学问题的一个关键内在基础;从发展的角度看,情绪调节是认知、情感能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为更好地了解认知、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独特途径。
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多以fMRI研究技术为主,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同样可以用来探究情绪和情绪调节。ERP技术有许多优点:记录到的数据几乎可以反映同步的神经活动;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标识快速的神经过程;此外,ERPs相对便宜,更适合运用于年幼儿童的研究中。在神经基础层面上,ERPs通常由其潜伏期、波形、地形图及对实验操作的反应来进行区分。
2注意和情绪:从P300到LPP
P300成分是在刺激呈现后的300~500ms内出现的一个较显著的正波,反映有限认知资源在具有显著动机性外在刺激上的分配。情绪性刺激能自动获取注意,且情绪图片比中性图片引起的P300振幅更大。
近来,情绪研究对另一ERPs成分——
—晚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关注逐渐增多,研究发现LPP是中线上的ERP成分,刺激呈现大约300ms后出现,在850ms和1600ms达到波峰。LPP 振幅的大小可以作为整个情绪图片呈现过程[1]甚至图片消失后[2]注意活动的客观指标:与中性图片、词语相比,愉快和不愉快图片、词语能引起较大的LPP 振幅;情绪图片比中性图片的LPP振幅大,这一现象可持续1000ms。P300可以解释对任务相关刺激注意的增加,而LPP成分可进一步标识注意对动机激发性刺激的持续偏向和加工。
2.1LPP的神经生物学相关物
Keil等人推测,LPP波源于枕叶和后顶叶皮层[3]。神经影像学研究报告,情绪图片比中性
图片具有较大的视觉皮层激活[4],杏仁核也与情绪视觉刺激的加工有紧密的联系。杏仁核对视觉信息的偏向具有重要作用,情绪性信息因此得到优先加工,且枕叶激活的增加可能是杏仁核活动的反映。虽然LPP不太可能标识杏仁核的活动,但确实可以标识由杏仁核活动增加所引起的后续加工。
回顾以往研究发现,并没有数据明确指出LPP 与哪些具体神经递质系统的活动相连。然而,Nieuwenhuis等人提出,P300是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erine,NE)对任务相关刺激反应的ERP成分[5]。在一定范围内,P300和LPP可能反映了共同的神经调节活动,故推断LPP是由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对情绪刺激进行反应时产生的。运用fMRI技术研究表明,潜意识状态下呈现威胁性刺激能激活蓝斑(locus coeruleus,LC)。Liddell和同事们指出,LC 的激活可能归因于注意的增强及对情绪刺激的偏向,LC可以接收杏仁核最初的情绪评估输入[6]。
有研究得出的颅内ERP数据显示:杏仁核在威胁性刺激呈现后的200ms内得到激活;威胁性刺激在300~1300ms左右对枕—颞、前颞和眶窝区产生一个较晚但持久的影响[7]。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杏
情绪、情绪调节的ERPs晚正成分研究进展
刘艳丽许远理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信阳464000)
摘要:基于神经学方法的运用,情绪、情绪调节研究发现,事件相关电位的晚正成分(LPP)与情绪刺激的自动化加工、有意控制加工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LPP源于枕叶和后顶叶皮层,由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对情绪刺激进行反应时产生,反映了注意对情绪刺激的持续偏向和加工。由于个体生活经历、年龄发展及基因的不同,LPP存在个体差异性。情绪调节的ERP研究发现,LPP 的时程可作为情绪调节的替代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ERP在较完整理解情绪加工和调节这一应用领域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情绪;情绪调节;晚正电位;注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A180028)
通讯作者:许远理,男,教授,博士。Email:xuyl816@www./doc/9a18257917.html,
14
仁核激活调整视觉加工的观点。虽说LPP神经相关物的推断有待进一步论证,但是LPP确实反映了基于脑干的警报系统的活动,该系统在动机性刺激出现后通过NE支配皮层的较大一部分区域。
2.2LPP的个体差异性
在一定范围内,LPP可以标识对情绪性信息加工的偏向。由于个体差异,特定类型的刺激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例如,蜘蛛图片能引起蜘蛛恐惧症者较大的LPP振幅。除恐惧图片刺激外,对个体具有动机激发性事物的图片也能引起LPP的增大。与控制组相比,戒毒者对图片表现出较大的LPP 振幅,增大的LPP表明其对的需求。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刺激偏向的个体差异性与LPP的变化相关联。基于个体差异,可以引起强烈需求或厌恶的图片内容能激发相对较大的LPP振幅。
关于儿童对情绪面孔刺激进行反应的LPP研究显示,7个月大的婴儿就表现出对恐惧面孔比中性面孔较大的LPP振幅[8]。在LPP的时间区间内,正向的脑波可以标识儿童的创伤经验。Shackman及其同事研究发现,在儿童观看他们父母的愤怒面孔时,被虐待的孩子比控制组孩子在LPP时间区间内表现出更正的ERPs。有关数据显示,对愤怒面孔的振幅差异40%取决于虐待和焦虑[9]。另外,LPP还可以标识儿童在以后生活中的依恋风格。与依恋焦虑得分低的成人相比,依恋焦虑者对不愉快图片具有较大的LPP振幅反应。它表明,童年形成的依恋倾向可能影响以后生活中由LPP标识的情绪反应。
研究者不仅对儿童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还逐渐关注老化的认知和情感神经科学,即检测晚年认知和神经的变化。有数据显示,年龄的增加与P300潜伏期的延长及振幅的减小有关[10],P300的变化反映了认知加工减慢和可利用资源的减少。一项最新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对不愉快图片的LPP振幅逐渐减小,而对中性和愉快图片的振幅相对没有发生变化[11]。年龄的增加伴随着对不愉快刺激注意朝向和反应性的相对降低,因此,LPP可能是评估情绪加工中年龄相关变化的有效方法。
此外,基因多态性的变异与异常情绪加工之间的关系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5—羟
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已在情绪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人类5—HTT基因位于17号染体上,在其控制转录的启动部位——
—5-HTT基因—连锁多态区(5-HTT-linked polymorphic region,5-HTTLPR)含有一个重复序列,形成长(L)型或短(S)型基因[12]。神经成像研究显示,携带5-HTTLPR短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加工不愉快刺激时,具有较强的杏仁核活动[13]。S等位基因携带者还表现出杏仁核与额叶前部结构(如亚属前扣带皮层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连接异常的现象。因此,S等位基因以情绪反应改变、情绪调节大脑回路异常或两者的结合为特点,它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潜在危险因子。
另一个基因多态性是在转录控制区的氨酸羟化酶2(tryptophan hydroxylase2,TPH2)基因。TPH2是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有G和T两种类型。初步研究表明T 等位基因携带者在对情绪刺激进行反应时,其杏仁核活动也增强[14]。
仅有一项研究检测了基因多态性与LPP之间的关系。对5-HTTLPR和TPH2多态性与LPP早期部分和早期后负波(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EPN)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这些脑波是
与情绪加工增加有关的早期ERP成分,发现基因多态性与EPN具有显著性相关(S和T等位基因携带者均表现为EPN振幅的增加),而与LPP的早期部分没有显著性相关[15]。有关基因多态性对情绪加工的ERP指标(如LPP)影响的研究,将对今后确定多态性是否与其他神经递质系统有关的研究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可能与LPP的变化有关。
3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理学测量
3.1情绪调节中LPP的影响因素
Thompson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的内在与外在过程。”Gross情绪过程模型把情绪调节策略分为先行关注策略和反应关注策略,这两种调节策略分别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为代表,其中认知重评涉及情绪性刺激含义的改变。众多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依赖类似的神经激活网络,并表现出情绪加工的减少和认知控制的增加。
一系列研究表明,LPP对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中提出的多种情绪调节指导语很敏感。Mac-Namara、Foti和Hajcak探究了意义改变对LPP的影响,把图片类型(不愉快、中性)和
描述类型(中性、消极描述)交叉,直接比较情绪意义的内在(即图片类型)和外在(即描述类型)操作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
刘艳丽等:情绪、情绪调节的ERPs晚正成分研究进展15
心理研究
析法,报告相应的P300(在334ms时达到峰值)及早期和后期的LPP(分别在1066ms和1688ms达到峰值)。因素分析显示,内在和外在因素促成了P300和早期的LPP,只有外在因素对后期LPP的改变起作用[16]。研究结果综合表明,早期成分P300和早期LPP对情绪意义相关的内在因素比较敏感,而后期LPP反映了对情绪意义评估有关的更深层次的加工过程。
LPP还表现出对情绪刺激的加工和评价的敏感性。Hajcak等人让被试对愉快和不愉快图片做出情绪性或非情绪性决定证实,做出非情绪性决定比做出情绪性决定时,情绪图片激发的LPP小[17]。作为情绪调节的一个方法,空间注意也有降低情绪反应的功能。Dunning和Hajcak也同样发现,注意的空间操作可以有效地调节情绪反应。被试把目光集中到不愉快图片中的情绪部分比集中到其他部分时的LPP振幅大[18]。
综上所述,LPP反映了对情绪刺激的早期皮层电反应。它表明了刺激的凸显性及对相对自动化和有意情绪调节策略的敏感性,LPP对呈现图片的类型和内容及注意集中的位置都很敏感。
基因多态性3.2LPP的时程:情绪调节的替代指标
以往有关研究表明,LPP在图片呈现期间一直在持续。此外,还有数据显示,LPP可作为刺激消失后的情绪性刺激加工指标。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当视觉呈现愉快和不愉快图片2000ms,LPP振幅分别在图片消失后的800ms和1000ms时间段内一直较大。初步证据表明,LPP是在情绪刺激呈现后神经活动持续增加的指标。检测情绪调节对LPP影响的研究多以LPP振幅的大小作为标准。LPP还适合选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测评,如上升到峰值和从峰值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均可作为描述情绪反应特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