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四分之一中国患者服用波立维无效
展开全文
一、波立维无效原因
波立维是前体药物,服用后经小肠吸收,需在肝脏细胞素酶P450(CYP450酶)代谢下,转化成活性形式,作用于血小板P2Y12受体(人类三种ADP受体之一)后,才能发挥抗血小板聚
集功效,以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目的。在小肠吸收、CYP450酶代谢、作用于P2Y12受体三个环节中,任一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导致波立维达不到预期效果。根据文献检索结果,波立维无效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1)个体基因多态型:
波立维吸收、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如吸收相关ABCB1基因,代谢相关CYP450酶(肝脏细胞素酶P450)基因( CYP3A4、CYP3A5、CYP2C19)等;
基因多态性波立维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血小板P2Y12受体(人类三种ADP受体之一)基因。
与吸收、代谢、P2Y12受体相关的功能型等位基因突变成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后,波立维不能发挥预期功效。
(2)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其他药物与波立维竞争CYP450酶(如瑞舒伐他汀)或 CYP450酶抑制剂(如西米替丁)减弱CYP450酶活性,使波立维不能充分代谢成活性产物,是波立维无效影响因素之一。
(3)其他因素:
如超重、高龄、女性等因素都可能是临床使用波立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二、波立维无效比例
为了探究中国患者服用波立维无效比例,医信天下通过查询中国权威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检索全文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 近期疗效”,对检索到的两千余篇期刊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逐篇分析,最终筛选出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发表的近百篇代表性论文。
通过分析汇总发现,研究论文中波立维疗效多通过血小板聚集水平进行评估,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方式有多种,常用有光比浊法,全血电阻抗法,血栓弹力图法,流式细胞术法等,所统计研究论文中,研究者根据所采用检测方式,对波立维抵抗或波立维无反应、低反应做出了详细界定。
医信天下按照研究者界定的波立维无效界限,对论文报道中服用波立维患者类型、患者数量、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无效比例等进行了具体分析汇总。结果显示,研究对象16900例,
共发生波立维抵抗4449例,波立维抵抗比例为26.3%,即超过四分之一中国患者服用波立维无效。其中糖尿病患者波立维抵抗比例明显升高,共计1565例糖尿病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波立维抵抗588例,糖尿病患者波立维抵抗比例约37.6%。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医信天下认为,中国患者服用波立维无效率超过1/4,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服用波立维患者就有至少1个出现波立维无效;而糖尿病患者平均每8个人服用就有3个出现波立维无效。
三、波立维无效患者人
统计的16900例患者包括冠心病CHD 7557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3746例,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769例,脑梗死 429例,糖尿病 156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80例,血瘀证患者 415例,稳定型心脑血管疾病 1001例,药物支架 61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 6214例。这16900例患者经常合并出现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
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总人服用波立维无效比例26.3%,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无效比例升高为37.6%。 此外,冠心病、高血压、支架置入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波立维无效风险提高。
四、波立维无效预防
(1)基因型检测可行性与可信性:目前存在检测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方法,患者可在服用波立维前通过检测CYP2C19基因型预测服用波立维的疗效,但是CYP2C19基因型并不是波立维无效唯一原因,与波立维吸收、代谢等相关的其他基因(ABCB1、 CYP3A4、CYP3A5、CYP2C19等)突变也有可能导致波立维无效。基因检测花费的时间致使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时,患者等不起,同时基因检测耗费的经济支出可能进一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就算进行基因检测也不能完全排除波立维无效可能性。
(2)高剂量波立维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有报道中认为对于CYP2C19慢代谢型患者,可以通过提高波立维剂量方式,预防波立维无效现象发生,并对短期内服用高剂量(负荷剂量600 mg/150 mg维持,正常剂量300 mg/75 mg)波立维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指标检测。研究结果认为短期内提高波立维剂量可以达到预防血小板聚集效果。但是并未对长期服用波立维疗效进行评估,因长期服用高剂量波立维对患者肝肾功能带来的损害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也没有进行评估。而且,波立维说明书中也提到,“对于慢代谢基因型患者,尚缺乏临床重点研究以帮助确定该患者人的适合剂量及给药方案”。
(3)采用其他药物替代波立维。
总结
中国患者服用波立维无效比例较高,超过1/4患者服用波立维不能达到预期预防血栓功效。导致波立维无效原因多样,与波立维吸收、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P2Y12血小板受体基因多态性,其他药物竞争、抑制波立维代谢酶(CYP450酶)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波立维无效。而检测基因型并不能为预防波立维无效提供坚实可靠的证据,提高波立维剂量风险缺乏评估,尚缺乏安全有效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波立维替代药物或许会成为比较行之可靠的方法。综合以上因素,医信天下建议医生患者使用波立维前,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