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表现
提要: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表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坚持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发扬传统文脉,不断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表现形式。本文的写作旨在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有益的资源进行现代创新设计方面的一个初步探索。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构成思维;复归;共通;撞击
在设计界,发扬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方面需要对传统文化认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智硕超前的现代意识,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和复归。于是许多龙凤呈祥、财神寿星、八仙过海、戏曲脸谱以及如意结等简单地被照搬到设计作品中,花花绿绿,虽然增加了传统图形的视觉影响,但是,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矫饰现象。因此,当代的设计师在进入中国古代传统的研究过程中,把握浩如烟海的图形资料和图像观念时,如何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有效对接,方法变得尤其重要,李可染先生在论述中国画的创作时就提出“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入传统,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 大胆地用新的思维撞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把西方的构成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在这里,仅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来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表现。
一、构成思维——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设想
学习传统而不拘与传统,基于传统而不沉入传统。如果说艺术的创新只是设计师的自觉要求,是设计师寻新鲜的艺术语言,来创造“新的有意味的形式。”
在传统节日文化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把思路扩展的更加宽广一些,可以试着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艺术设计。在实践中,已经有过采用其它思维方式进行传统节日文化设计的尝试。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型商场,通过对传统节日场景的复归来宣传自己的商品,这只是对传统节日的简单复归。而日本平面艺术家胜井三雄的探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纵观他的作品,不难看出他善于使用“平面构成”手段进行创作,所不同的是它对于“国际化”的几何形“构成”,是有其传统日本精神已经的见解和追求的。那些图形和彩的组织,那种质朴的日本式“禅境”,那种华丽式的绚烂意境……,都是胜井三雄运用平面构成思维方式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新设想。我们应该坚持古为中用,洋为中用,注重原创精神与文脉传承。因此,可以大胆地尝试着用西方的构成思维方式去撞击传统节日文化的表现形式。
二、构成思维与传统节日文化在设计形式上的共通之处
对于设计而言,只有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不要圃于传统的樊篱,充分利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手段,从形式上对内容加以升华,才能够了然于胸,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从而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设计。来自韩国的平面设计师Han Seung-Min,以东方人特有的敏锐和观察力,善于从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事物间寻深层次的关联,并将之表现在平面设计作品中。他为韩国文化设计的系列海报中,巧妙运用了扇子这种韩国传统的物件被抽象为富含寓意的文化符号,把韩国传统文化中推崇自然与平和,充满了活力的形象发挥得非常透彻,成功塑造了韩国的国家形象。从这个例子上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类之间以及事物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出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由此,我们现在来仔细分析一下西方的三大构成与传统节日文化在设计形式上的共通之处。
1、在平面图形构成上的共通。
传统节日文化的美主要源于人们对生活向往的装饰文化娱乐。把生活中的物象巧妙地总结概括成简约的事物来呈现。如春节—爆竹—圆柱形;元宵节—汤圆—圆形;清明节—清明柳—椭圆形;端午节—粽子和彩线—三角形和线;七夕节—星星(星空)—点;中秋节—圆月(月牙)—圆形
与月牙形。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节日文化的追求正好与构成美的追求相似,构成美的创造就是通过创造有趣的形态(有趣的点、线、面),然后把有趣的形态配置在适当的空间中。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具象物运用构成的思维进行总结概括出各种有趣的形态,两者在本质上不谋而合。
    2、在彩构成上的共通。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发展至今,节日是以娱乐身心为主。中国红就是从传统节日文化中提炼而来,成了民族的代表。春节喜气洋洋的大红、元宵节的石榴红、中秋节的朱砂红,这些节日颜的邻近相似與彩构成学中的邻近、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把这种彩构成观念引入传统节日文化设计中来,那么,传统节日文化的表现形式将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既富有规律又有极大的自由。
3.在立体构成上的共通。
传统节日文化中春节的一串鞭炮及端午节的粽子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小立体构成,现在有些设计师已经提取鞭炮的这种特点,进行路灯设计以及室内装饰等的应用。了解了两者立体构成的共
通后,我们可以尝试暂时抛开固有的传统节日图案装饰思维,试一下用构成的思维方式进行传统节日文化设计。
三、选择性地运用构成思维去撞击传统节日文化
分析总结传统节日文化的各个节日中具有代表性的具象物之后,我们发现传统节日文化和西方的构成学也有一些本质相同的地方。但同时要认识到构成中的思维方式并不都适合应用到传统节日文化艺术设计中,我们应仔细分析后有选择地运用构成思维进行传统节日文化艺术设计。在了解了传统节日文化在形态、彩、立体组合后,我们可以选择性地从分离、相交、透叠、重叠、肌理、连接、点线面体组合、自由、对比、错位、视幻、模糊、矛盾、重复、变异、特异、渐变、变形、共用等这些构成配置方法入手。用这些方法进行传统节日文化设计时,有两个要点始终要记住:传统节日文化的信息传递功能和艺术美感。简洁的整体设计借助了设计要素中的点、线、面,在造型处理上设计者合理的扑捉到几个优美具象形态,并将其有机的抽象整合化一。创作过程中这些素材是很常见的,当你合理的进行重新组合,新的形态就会出现。
用构成思维撞击传统节日的表现形式,要求我们在转换角度的时候,懂得放弃一些以前的固有
思维。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是由不定型为定型,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所补充,丰富,又有所淘汰,改进。节日在发展中有变异,在继承中有出新。我们期待着用更多不同的思维去撞击我们的节日文化,从而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岁寒三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
[2]【日】朝仓直己著:《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林征、林华译,中国设计出版社,2000年.
[3]郄建业:《创造有意味的新形式》,《包装与设计》,2005总129期.
[4]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5]杨智:《用构成思维撞击现代汉字设计的表现形式》,《包装与设计》,2005年总133期.
[6]韩国的平面设计师Han Seung-Min:《360°观念设计杂志》,2006年1月.
[7]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