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网全部答案零五网综合素质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是学校建设的中心。
2、A【解析】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国民,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国民、面向全体适龄学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3、B【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A【解析】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研究
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5、D【解析】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组织、参与和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从兴趣人手,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不盲从权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的学习方式。
6、D【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但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7、A【解析】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C【解析】教师应该本着平等的原则,要关注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9、D【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
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10、A【解析】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11、B【解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很大不同,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而素质教育则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考试和素质并不是对立的,通过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能够将考试和素质更好地整合起来。
12、A。解析: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相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素质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故选A。
13、A。解析:对于学生而言,生活环境比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大一些,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均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故选A。
14、。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全面推进,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倡导发展性评价,弱化学科体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所以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
而稳定的基础。
15、D。解析: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合格人才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故选D。
16、C。解析: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全面推进,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17、B。解析: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高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所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故选B。(与26题一样)
18、C。解析:素质教育强调“五育并举”,各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与统帅作用。故选C。
19、D。解析:实施素质教育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五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智育承担着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任务,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20、C。解析:新课改理念提倡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每个教育工作者要以此为基本信念,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故选C。
21、 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而不是促进知识深刻内化。
22、B。解析:教育的对象是具体的学生,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不可代替性,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因此,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3.C。解析:“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
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以谋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故选C。
24、A。解析:新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更应该有培养创新能力的功能。
25、B。解析:青少年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客观规律包括顺序性、差异性、关键期等,ACD三项不全面。故选B。
26、(参考17题)
27、B。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全面推进,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故选B。
28D。解析:新的课程体系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不属于其中。29、A。解析:教育改革涉及观念的变革、实践的拓展等环节,但改革的起点是观念上的变革,思想观念具有先导作用,真正实现教育观念上的变革,是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