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一)班
课题名称
某某宾馆设计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尚待研究的问题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企业也在迅速崛起,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促使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服务业,这也直接导致了宾馆的需求量增加,但是由于城市空间的有限,这就要求宾馆设计要做到物尽其值,此次设计也是为了将以往所学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进行综合性应用,培养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意义:
对于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概预算设计都是我们就业的方向。这次设计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对于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我能学习到很多设计理论,结构计算,概预算计算,施工组织设计理论,对于毕业以后想从事设计行业的我会有特别大的提高
此次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设计过程中运用大学期间学到的各项知识,并利用 CAD、天正、PKPM 等相关软件进行机算,并手算其中部分框架,并用计算机进行验 算。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能学到设计相关的知识,发现自身的不足,还能了解框架结构 的特点和设计方法等,使对建筑结构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通过这次宾馆设计,能整合大学所学课程,与实际相结合。对于理论中的欠缺也能在这次设计中得到完善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今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最为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
框架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宾馆业务活动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内外联系的紧密性。在现代社会,人们住店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生活需要, 而且也是追求享受的一种方式。要满足客人的需要,饭店必须功能齐全、设施配套、项目丰富、服务优良。因此,这就要求饭店的协调配合,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服务系统。
宾馆业务活动中的文化氛围和内涵。宾馆的文化特性主要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有形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建筑造型、功能设计、装饰风格、环境烘托和艺术画廊、音乐厅、表演展览厅等文化娱乐设施,以及有民族文化和西洋文化的菜食等物质产品。无形的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和服务活动的思想意识,以及经营活动中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文化。
对于宾馆的发展趋势,国际上旅馆建设的趋势是向高层、大规模、高标准、综合体(即商店、旅馆、办公室、公寓等综合设置)发展,竭力增加盈利大的公共活动部分。在设施方面,大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理想的室内外环境,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例如:用空气调节设备、严密的围蔽构造、防止或减轻噪声干扰的设备(包括吸声、隔声、消声装置)以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用机程序控制系统电梯快速接送旅客;以多功能高效率的电话和电传打字机保持与国内外各地密切联系;在总服务台配备小型保险柜为旅客保存贵重物件;用电子技术管理客房(包括预订、接待、结帐等业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房利用率;以遥测监察器防盗,保证旅客安全;设置火灾感应器,在失火时能及时报警,自动灭火。
4尚待研究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大空间、大跨度的要求,国内外正在推广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构件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或是特殊功能的要求,新的防冻、防火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正在不断地 被研制开发出来,相信未来混凝土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
二、完成任务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本设计为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层数6--8层,客房部分层高为2.6-2.8米,其余部分层数、层高自定,建筑面积控制在4500--5500平方米。
(一)该宾馆的设计由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组成
1建筑设计内容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艺术等问题,对建筑完成建筑总体布置、空间组合进行可能与合理的安排,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进一步充分完善,综合成较为理想的方案,并绘制成设计文件(设计总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
(1)设计说明书:包括施工图设计依据、设计规模、面积、标高定位、用料说明等。
(2)建筑总平面图:表明建筑用地范围,建筑物及室外工程(道路、围墙、大门、挡土墙等)位置、尺寸、标高,并附必要的说明及详图。比例可选1:500、1:1000、1:2000。
(3)建筑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详细标出门窗洞口、墙段尺寸及必要的细部尺寸、详图索引。比例可选1:50、1:100、1:200。
(4)建筑构造详图:包括平面节点、檐口、墙身、门窗、楼电梯等详图,应详细表示各部分构件关系、材料尺寸及做法、必要的文字说明。比例可选1:20、1:10、1:5、1:2、1:1等。
2结构设计内容
(1)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和原始资料,选择确定结构体系,布置结构构件,结构计算(选一榀框架计算)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荷载计算:注意传力正确,防止少算和漏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与计算;
、地震作用计算;
、荷载组合与内力组合;
、截面设计(配筋计算)、节点区设计及构造设计;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计算;
、自选构件的设计和计算:包括楼梯、雨棚、井式楼盖等。
、基础可选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
(2)绘制结构施工图
结构设计总说明: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图纸说明、建筑分类等级、主要荷载取值、主要结构材料等。
基础平面图:包括定位轴线、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底标高、构件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绘出放坡示意图;采用桩基时,应绘出桩位平面位置、定位尺寸及桩编号;先做试桩时,应单独绘制试桩定位平面图。
结构平面图:包括定位轴线及梁、柱、承重墙、抗震构造柱位置及必要的定位尺寸,并注明其编号和楼面结构标高现浇板应注明板厚、板面标高、配筋(亦可另绘放大的配筋图.必要时应将现浇楼面模板图和配筋图分别绘制),标高或板厚变化处绘局部剖面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内容与楼层平面类同,当结构坡时应标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终点处的板面标高;当屋面上有预留洞或其他设施时应绘出其位置、尺寸与详图,女儿墙或女儿墙构造柱的位置、编号及详图
应绘出每层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注明尺寸,构件代号、标高、梯梁、梯板详图(可用列表法绘制)。
雨棚、阳台、檐口等构件施工图:应绘制出其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注明尺寸,构造做法及详图。
(二)工作流程
  1 收集资料 2方案设计 3绘制建筑施工图 4结构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三、需要的主要仪器和设备等
1、专用设计室(教室)
2、CAD辅助设计软件,PKPM结构设计软件,天正建筑。
3、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计算手册、结构构造手册、标准图集各一套
4、参考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主要规范有:①《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
              ②《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10-2002)
              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⑤《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  (03G101-2)
              ⑥《建筑制图标准》(GBJ1-86)
              ⑦《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四、课题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如下表
内容和步骤
成果
时间安排(天)
开题
(指导教师完成)
1
查阅资料
3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表一份
2
开题报告审查
(指导教师完成)
2
1.各层平面设计
手绘或者CAD绘制
          方案图1.2.3稿
13
2.剖面设计
3.立面设计
4.方案调整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范文
1.各层平面图绘制(双线)
1:100/1:150,    A1,      CAD图
13
2.(至少两个)立面图绘制
1:100/1:150,    A1,      CAD图
3.(至少一个)剖面图绘制
1:100/1:150,    A1,      CAD图
4.外墙大样图绘制
1:100/1:150,    A1,      CAD图
1.PKPM建模计算
形成PKPM计算书及设计文件
15
期中检查
2.一榀框架配筋计算
手写结构计算书一份
3.一个柱下独立基础配筋计算
4.一个楼梯配筋计算
5.修改,抄正,
1.屋面板配筋图
1:100/1:150,  A1,  手绘制图
15
2.标准层楼板配筋图
1:100/1:150,  A1,  手绘制图
3.一榀框架配筋图
1:50,          A1,  手绘制图
4.基础布置及大样图
1:100/1:150,  A1,  手绘制图
5.一个楼梯配筋图
1:25/1:20,    A2/A3,手绘制图
初步检查
1
整理装订各个文件,设计成果,准备答疑
4
答辩
2
提高设计成果
2
成绩评定
    3
五、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六、院系意见:
               
院系(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始二周内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接受学校和院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