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级考试《MS Office》真题练习(带答案)
  在学习中,⼤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家更好的学习。下⾯是店铺精⼼整理的计算机⼆级考试《MS Office》真题练习(带答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对于各种特定的输⼊,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固定不变的
  B.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使⽤的计算机系统⽆关
  C.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使⽤的程序设计语⾔⽆关
  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实现算法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关
  正确答案:A
  解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算法所需要的计算⼯作量。为了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个算法的效率,在度量⼀个算法的⼯作量时,不仅应该与所使⽤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以及程序编制者⽆关,⽽且
还应该与算法实现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关。为此,可以⽤算法在执⾏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的执⾏次数来度量算法的⼯作量。算法所执⾏的基本运算次数还与问题的规模有关;对应⼀个固定的规模,算法所执⾏的基本运算次数还可能与特定的输⼊有关。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2.在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查⼀个元素,假设需要查的元素⼀定在表中,并且元素出现在每个位置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则在平均情况下需要⽐较的次数为()。
  A.(n+1)/2
  B.n
  C.3n/4
  D.n/2
  正确答案:A
  解析:在顺序表中查,最好情况下第⼀个元素就是要查的元素,则⽐较次数为1;在最坏情况下,最后⼀个元素才是要的元素,则⽐较次数为n。两种情况平均即(1+n)/2.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3.设⾮空⼆叉树的所有⼦树中,其左⼦树上的结点值均⼩于根结点值,⽽右⼦树上的结点值均不⼩于根结点值,则称该⼆叉树为排序⼆叉树。对排序⼆叉树的遍历结果为有序序列的是()。
  A.中序序列
  B.前序序列
  C.后序序列
  D.前序序列或后序序列
  正确答案:A
  解析:前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树和访问右⼦树之前。即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树,最后遍历右⼦树;并且在遍历左⼦树和右⼦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树,最后遍历右⼦树。中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树和访问右⼦树两者之间。即先遍历左⼦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树。并且在遍历左⼦树与右⼦树时,仍然⾸先遍历左⼦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树。后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树和访问右⼦树之后。即⾸先遍历左⼦树,然后遍历右⼦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并且在遍历左⼦树和右⼦树时,仍然⾸先遍历左⼦树,然后遍历右⼦树,最后访问根结点。题⽬给出的⼆叉树显⽰是左结点⼩于根结点,根结点⼩于等于右结点。如果要使结果为有序序列,
那么遍历过程应该是左结点-根结点-右结点,或者右结点-根结点=左结点。根据前⾯3种遍历特点可知,中序遍历符合要求。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4.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50),初始状态为front=rear=50.经过⼀系列正常的⼊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rear=25,此后⼜插⼊⼀个元素,则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A.1或50且产⽣上溢错误
  B.51
  C.26
  D.2
  正确答案:A
  解析:循环队列是队列的⼀种顺序存储结构,⽤队尾指针rear指向队列中的队尾元素,⽤排头指针front指向排头元素的前⼀个位置。⼊队运算时,队尾指针进1(即rear+1),然后在rear指针指向的位置插⼊新元素。当front=rear=25时可知队列空或者队列满,此后⼜插⼊了⼀个元素,如果之前队列为空,插⼊操作之后队列⾥只有⼀个元素,如果插⼊之前队列已满(50个元素),执⾏插⼊则会产⽣溢出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5.软件⽣命周期是指()。
  A.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维护到停⽌使⽤退役的过程
  B.软件的⼯程实施阶段
  C.软件的开发与管理
  D.软件的实现和维护
  正确答案;A
  解析:通常,将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维护到停⽌使⽤退役的.过程称为软件⽣命周期。也就是说,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不能使⽤为⽌的整个时期都属于软件⽣命周期。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6.设⼆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DEGHCFIJ,中序序列为DBGEHACIFJ.则按层次输出(从上到下,同⼀层从左到右)的序列为()。
  A.ABCDEFGHIJ
  B.DGHEBIJFCA
  C.JIHGFEDCBA
  D.CHIJDEFBCA
  正确答案:A
  7.设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50),初始状态为front=rear=50。现经过⼀系列⼊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1=rear。为了在该队列中寻值最⼤的元素,在最坏情况下需要的⽐较次数为()。
  A.0
  B.1
  C.48
  D.49
  正确答案:C
  8.设顺序表的长度为40,对该表进⾏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需要的⽐较次数为()。
  A.820
  B.780
  C.40
  D.41
  正确答案:B
  9.张编辑休假前正在审阅⼀部Word 书稿,他希望回来上班时能够快速到上次编辑的位置,在Word 2010 中最优的操作⽅法是()。
  A.下次打开书稿时,直接通过滚动条到该位置
  B.记住⼀个关键词,下次打开书稿时,通过“查”功能到该关键词
  C.记住当前页码,下次打开书稿时,通过“查”功能定位页码
  D.在当前位置插⼊⼀个书签,通过“查”功能定位书签
  正确答案:D
  10.在Word 中编辑⼀篇⽂稿时,纵向选择⼀块⽂本区域的最快捷操作⽅法是()。
  A.按下Ctrl 键不放,拖动⿏标分别选择所需的⽂本
  B.按下Alt 键不放,拖动⿏标选择所需的⽂本
  C.按下Shift 键不放,拖动⿏标选择所需的⽂本
  D.按Ctrl+Shift+F8 组合键,然后拖动⿏标所需的⽂本
  正确答案:B
  11.⼿写板或者⿏标属于()。
  A.输⼊设备
  B.输出设备
  C.中央处理器
  D.存储器
  正确答案:A
  解析:计算机有输⼊、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五个部分组成。⼿写板和⿏标都属于输⼊设备。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某企业需要在⼀个办公室构建适⽤于20多⼈的⼩型办公⽹络环境,这样的⽹络环境属于()。
  A.城域⽹
  B.局域⽹
  C.⼴域⽹
  D.互联⽹
  正确答案:B
  解析:按照覆盖地理范围和规模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络分为局域⽹、城域⽹和⼴域⽹。局域⽹是⼀种在有限区域内使⽤的⽹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般在⼏千⽶之内,适⽤于办公室⽹络、企业与学校的主⼲局⽹络。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3.第四代计算机的标志是微处理器的出现,微处理器的组成是()。
  A.运算器和存储器
  B.存储器和控制器
  C.运算器和控制器
  D.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正确答案:C
  解析: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形成信息的加⼯⼚,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它统⼀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4.在计算机内部,⼤写字母?G?的ASCII码为?1000111?,⼤写字母?K?的ASCII码为()。
  A.1001001
  B.1001100
  C.1001010
  D.1001011
  正确答案:D
  解析:1000111对应的⼗进制数是71,则?K?的码值是75,转换成⼆进制位1001011.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5.以下不属于Word⽂档视图的是()。
  A.阅读版式视图
  B.放映视图
  C.Web版式视图
  D.⼤纲视图
  正确答案:B
  解析:Word提供了5种视图⽅式,分别为页⾯视图、阅读版式视图、Web版式视图、⼤纲视图和草稿,不包括放映视图。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字处理题
  刘⽼师正准备制作家长会通知,根据考⽣⽂件夹下的相关资料及⽰例,按下列要求帮助刘⽼师完成编辑操作:
  1. 将考⽣⽂件夹下的“Word素材.docx”⽂件另存为“Word.docx”(“.docx”为扩展名),除特殊指定外后续操作均基于此⽂件,否则不得分。
  2. 将纸张⼤⼩设为A4,上、左、右边距均为2.5厘⽶、下边距2厘⽶,页眉、页脚分别距边界1厘⽶。
  3. 插⼊“空⽩(三栏)”型页眉,在左侧的内容控件中输⼊学校名称“北京市向阳路中学”,删除中间的内容控件,在右侧插⼊考⽣⽂件夹下的图⽚Logo.gif代替原来的内容控件,适当剪裁图⽚的长度,使其与学校名称共占⽤⼀⾏。将页眉下⽅的分隔线设为标准红⾊、2.25磅、上宽下细的双线型。插⼊“瓷砖型”页脚,输⼊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街55号邮编:100871”。
  4. 对包含绿⾊⽂本的成绩报告单表格进⾏下列操作:根据窗⼝⼤⼩⾃动调整表格宽度,且令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科成绩所在的列等宽。
  5. 将通知最后的蓝⾊⽂本转换为⼀个6⾏6列的表格,并参照考⽣⽂件夹下的⽂档“回执样例.png”进⾏版式设置。
  6. 在“尊敬的”和“学⽣家长”之间插⼊学⽣姓名,在“期中考试成绩报告单”的相应单元格中分别插⼊学⽣姓名、学号、各科成绩、总分,以及各种的班级平均分,要求通知中所有成绩均保留两位⼩数。学⽣姓名、学号、成绩等信息存放在考⽣⽂件夹下的Excel⽂档“学⽣成绩表.xlsx”中(提⽰:班级各科平均分位于成绩表的最后⼀⾏)。
  7. 按照中⽂的⾏⽂习惯,对家长会通知主⽂档Word.docx中的红⾊标题及⿊⾊⽂本内容的字体、字号、颜⾊、段落间距、缩进、对齐⽅式等格式进⾏修改,使其看起来美观且易于阅读。要求整个通知只占⽤⼀页。
  8. 仅为其中学号为C121401~C121405、C121416~C121420、C121440~C121444的15位同学⽣成家长会通知,要求每位学⽣占1页内容。将所有通知页⾯另外保存在⼀个名为“正式家长会通知.docx”的⽂档中(如果有必要,应删除“正式家长会通知.docx”⽂档中的空⽩页⾯)。
  9. ⽂档制作完成后,分别保存“Word.docx”和“正式家长会通知.docx”两个⽂档⾄考⽣⽂件夹下。
  三、电⼦表格题
  正则明事务所的统计员⼩任需要对本所外汇报告的完成情况进⾏统计分析,并据此计算员⼯奖⾦。按照下列要求帮助⼩任完成相关的统计⼯作并对结果进⾏保存:
  1. 在考⽣⽂件夹下,将“Excel素材1.xlsx”⽂件另存为“Excel.xlsx”(“.xlsx”为⽂件扩展名),除特殊指定外后续操作均基于此⽂件,否则不得分。
  2. 将⽂档中以每位员⼯姓名命名的5个⼯作表内容合并到⼀个名为“全部统计结果”的新⼯作表中,合并结果⾃A2单元格开始、保持A2~G2单元格中的列标题依次为报告⽂号、客户简称、报告收费(元)、报告修改次数、是否填报、是否审核、是否通知客户,然后将其他5个⼯作表隐藏。
  3. 在“客户简称”和“报告收费(元)”两列之间插⼊⼀个新列、列标题为“责任⼈”,限定该列中的内容只能是员⼯姓名⾼⼩丹、刘君赢、王铬争、⽯明砚、杨晓柯中的⼀个,并提供输⼊⽤下拉箭头,然后根据原始⼯作表名依次输⼊每个报告所对应的员⼯责任⼈姓名。
  4. 利⽤条件格式“浅红⾊填充”标记重复的报告⽂号,按“报告⽂号”升序、“客户简称”笔划降序排列数据区域。将重复的报告⽂号后依次增加(1)、(2)格式的序号进⾏区分(使⽤西⽂括号,如13(1))。
  5. 在数据区域的最右侧增加“完成情况”列,在该列中按以下规则、运⽤公式和函数填写统计结果:当左侧三项“是否填报”、“是否审核”、“是否通知客户”全部为“是”时显⽰“完成”,否则为“未完成”,将所有“未完成”的单元格以标准红⾊⽂本突出显⽰。
  6. 在“完成情况”列的右侧增加“报告奖⾦”列,按照下列要求对每个报告的员⼯奖⾦数进⾏统计计算(以元为单位)。另外当完成情况为“完成”时,每个报告多加30元的奖⾦,未完成时没有额外奖⾦:
  报告收费⾦额(元) 奖⾦(元/每个报告)
  ⼩于等于1000 100
  ⼤于1000⼩于等于2800 报告收费⾦额的8%
  ⼤于2800 报告收费⾦额的10%
  7. 适当调整数据区域的数字格式、对齐⽅式以及⾏⾼和列宽等格式,并为其套⽤⼀个恰当的表格样式。最后设置表格中仅“完成情况”和“报告奖⾦”两列数据不能被修改,密码为空。
  8. 打开⼯作簿“Excel素材2.xlsx”,将其中的⼯作表Sheet1移动或复制到⼯作簿“Excel.xlsx”的最右侧。将“Excel.xlsx”中的Sheet1重命名为“员⼯个⼈情况统计”,并将其⼯作表标签颜⾊设为标准紫⾊。
  9. 在⼯作表“员⼯个⼈情况统计”中,对每位员⼯的报告完成情况及奖⾦数进⾏计算统计并依次填⼊相应的单元格。
  10. 在⼯作表“员⼯个⼈情况统计”中,⽣成⼀个三维饼图统计全部报告的修改情况,显⽰不同修改次数(0、1、2、3、4次)的报告数所占的⽐例,并在图表中标⽰保留两位⼩数的⽐例值。图表放置在数据源的下⽅。
  四、演⽰⽂稿题
  培训部会计师魏⼥⼠正在准备有关⾼新技术企业科技政策的培训课件,相关资料存放在Word⽂档“PPT素材.docx”中。按下列要求帮助魏⼥⼠完成PPT课件的整合制作:
  1. 创建⼀个名为“PPT.pptx”的新演⽰⽂稿,该演⽰⽂稿需要包含Word⽂档“PPT素材.docx”中的所有内容,每1张幻灯⽚对应Word⽂档中的1页,其中Word⽂档中应⽤了“标题1”、“标题2”、“标题3”样式的⽂本内容分别对应演⽰⽂稿中的每页幻灯⽚的标题⽂字、第⼀级⽂本内容、第⼆级⽂本内容。后续操作均基于此演⽰⽂稿,否则不得分。
  2. 将第1张幻灯⽚的版式设为“标题幻灯⽚”,在该幻灯⽚的右下⾓插⼊任意⼀幅剪贴画,依次为标题、副标题和新插⼊的图⽚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其中副标题作为⼀个对象发送,并且指定动画出现顺序为图⽚、副标题、标题。
  3. 将第2张幻灯⽚的版式设为“两栏内容”,参考原Word⽂档“PPT素材.docx”第2页中的图⽚将⽂本分置于左右两栏⽂本框中,并分别依次转换为“垂直框列表”和“射线维恩图”类的SmartArt图形,适当改变SmartArt图形的样式和颜⾊,令其更加美观。分别将⽂本“⾼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技术合同登记”链接到相同标题的幻灯⽚。
  4. 将第3张幻灯⽚中的第2段⽂本向右缩进⼀级、⽤标准红⾊字体显⽰,并为其中的⽹址增加正确的超链接,使其链接到相应的⽹站,要求超链接颜⾊未访问前保持为标准红⾊,访问后变为标准蓝⾊。为本张幻灯⽚的标题和⽂本内容添加不同的动画效果,并令正⽂⽂本内容按第⼆级段落、伴随着“锤打”声逐段显⽰。
  5. 将第6张幻灯⽚的版式设为“标题和内容”,参照原Word⽂档“PPT素材.docx”第6页中的表格样例将相应内容(可适当增删)转换为⼀个表格,为并该表格添加任⼀动画效果。将第11张幻灯⽚的版式设为“内容与标题”,将考⽣⽂件夹下的图⽚⽂件Pic1.png插⼊到右侧的内容区中。
  6. 在每张幻灯⽚的左上⾓添加事务所的标志图⽚Logo.jpg,设置其位于最底层以免遮挡标题⽂字。除标题幻灯⽚外,其他幻灯⽚均包含幻灯⽚编号、⾃动更新的⽇期、⽇期格式为××××年××⽉××⽇。
  7. 将演⽰⽂稿按下列要求分为6节,分别为每节应⽤不同的设计主题和幻灯⽚切换⽅式。
  节名包含的幻灯⽚
  ⾼新科技政策简介 1-3
  ⾼新技术企业认定 4-12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 13-19
  研发经费加计扣除 20-24
  技术合同登记 25-32
  其他政策 33-38
  历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级C语⾔笔试选择真题
  ⼀、选择题((1)—(10)、(21)—(40)每题2分,(11)—(20)每题1分,共70分)
  (1)下列数据结构中,属于⾮线性结构的是
  A.循环队列
  B.带链队列
  C.⼆叉树
  D.带链栈
  (2)下列数据结果中,能够按照“先进后出”原则存取数据的是
  A.循环队列
  B.栈
  C.队列
  D.⼆叉树
  (3)对于循环队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队头指针是固定不变的
  B.队头指针⼀定⼤于队尾指针
  C.队头指针⼀定⼩于队尾指针
  D.队头指针可以⼤于队尾指针,也可以⼩于队尾指针
  (4)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
  A.算法在执⾏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机存储空间
  B.算法所处理的数据量
  C.算法程序中的语句或指令条数
  D.算法在执⾏过程中所需要的临时⼯作单元数
  (5)软件设计中划分模块的⼀个准则是
  A.低内聚低耦合
  B.⾼内聚低耦合
  C.低内聚⾼耦合
  D.⾼内聚⾼耦合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的是
  A.可封装的
  B.⾃顶向下
  C.模块化
  D.逐步求精
  (7)软件详细设计产⽣的图如下:
  该图是
  A.N-S图
  B.PAD图
  C.程序流程图
  D. E-R图
  (8)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A.操作系统的⼀部分
  B.在操作系统⽀持下的系统软件
  C.⼀种编译系统
  D.⼀种操作系统
  (9)在E-R图中,⽤来表⽰实体联系的图形是
  A.椭圆图
  B.矩形
  C.菱形
  D.三⾓形
  (10)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
  其中关系T由关系R和S通过某种操作得到,该操作为
  A.选择
  B.投影
  C.交
  D.并
  (1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编写程序代码并上机调试
  B.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确定所⽤数据结构
  C.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确定所⽤算法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完整
  (12)以下选项中,能⽤作⽤户标识符的是
  A.void
  B.8_8
  C._0_
  D.unsigned
  (13)阅读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case; float printF;
  printf(“请输⼊2个数:”);
  scanf(“%d %f”,&case,&pjrintF);
  printf(“%d %f ”,case,printF);
  }
  该程序编译时产⽣错误,其出错原因是
  A.定义语句出错,case是关键字,不能⽤作⽤户⾃定义标识符  B.定义语句出错,printF不能⽤作⽤户⾃定义标识符
  C.定义语句⽆错,scanf不能作为输⼊函数使⽤
  D.定义语句⽆错,printf不能输出case的值
  (14)表达式:(int)((double)9/2)-(9)%2的值是
  A.0
  B.3
  C.4
  D.5
  (15)若有定义语句:int x=10;,则表达式x-=x+x的值为
  A.-20
  B.-10
  C.0
  D.10
  (16)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a=1,b=0;
  printf(“%d,”,b=a+b);
  printf(“%d ”,a=2*b);
  }
  程序运⾏后的输出结果是
  A.0,0
  B.1,0
  C.3,2
  D.1,2
  17)设有定义:int a=1,b=2,c=3;,以下语句中执⾏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if(a>B. c=a,a=b,b=c;
  B.if(a>B. {c=a,a=b,b=c;}
  C.if(a>B. c=a;a=b;b=c;
  D.if(a>B. {c=a;a=b;b=c;}
  (18)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c=0,k;
  for (k=1;k<3;k++)
二叉树的遍历及应用实验报告
  switch (k)
  { default: c+=k
  case 2: c++;break;
  case 4: c+=2;break;
  }
  printf(“%d ”,C.;
  }
  程序运⾏后的输出结果是
  A.3
  B.5
  C.7
  D.9
  (19)以下程序段中,与语句:k=a>b?(b>c?1:0):0;功能相同的是
  A.if((a>b)&&(b>C.) k=1;
  else k=0;
  B.if((a>b)||(b>C. k=1;
  else k=0;
  C.if(a<=B. k=0;
  else if(b<=C.k=1;
  D.if(a>B. k=1;
  else if(b>C.k=1;
  else k=0;
  20)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 char s[]={“012xy”};int i,n=0;
  for(i=0;s[i]!=0;i++)
  if(s[i]>=’a’&&s[i]<=’z’) n++;
  printf(“%d ”,n);
  }
  程序运⾏后的输出结果是
  A.0
  B.2
  C.3
  D.5
  (21)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n=2,k=0;
  while(k++&&n++>2);
  printf(“%d %d ”,k,n);
  }
  程序运⾏后的输出结果是
  A.0 2
  B.1 3
  C.5 7
  D.1 2
  (22)有以下定义语句,编译时会出现编译错误的是
  A.char a=’a’;
  B.char a=’ ’;
  C.char a=’aa’;
  D.char a=’x2d’;
  (23)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 char c1,c2;
  c1=’A’+’8’-‘4’;
  c2=’A’+’8’-‘5’;
  printf(“%c,%d ”,c1,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