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可编程控制器通信与网络技术
近年来,工厂自动化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相当多的企业已经在大量地使用可编程设备,如PLC、工业控制计算机、变频器、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将不同厂家生产的这些设备连在一个网络上,相互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由企业集中管理,已经是很多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本章主要介绍有关PLC的通信与工厂自动化通信网络方面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PLC通信基础
当任意两台设备之间有信息交换时,它们之间就产生了通信。PLC通信是指PLC与PLC、PLC与计算机、PLC与现场设备或远程I/O之间的信息交换.
PLC通信的任务就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PLC、计算机、各种现场设备等,通过通信介质连接起来,按照规定的通信协议,以某种特定的通信方式高效率地完成数据的传送、交换和处理。本节就通信方式、通信介质、通信协议及常用的通信接口等内容加以介绍。
一、通信方式
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数据通信主要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方式.
并行通信是以字节或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除了8根或16根数据线、一根公共线外,还需要数据通信联络用的控制线。并行通信的传送速度快,但是传输线的根数多,成本高,一般用于近距离的数据传送.并行通信一般用于PLC的内部,PLC内部元件之间、PLC主机与扩展模块之间或近距离智能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
串行通信是以二进制的位(bit)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每次只传送一位,除了地线外,在一个数据传输方向上只需要一根数据线,这根线既作为数据线又作为通信联络控制线,数据和联络信号在这根线上按位进行传送.串行通信需要的信号线少,最少的只需要两三根线,适用于距离较远的场合。计算机和PLC都备有通用的串行通信接口,工业控制中一般使用串行通信。串行通信多用于PLC与计算机之间、多台PLC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串行通信中,传输速率常用比特率(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来表示,其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bps。传输速率是评价通信速度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标准传输速率有300、600、1200、2400、4800、9600和19200bps等。不同的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差别极大,有的只有数百bps,有的可达100Mbps。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
串行通信按信息在设备间的传送方向又分为单工、双工两种方式。
单工通信方式只能沿单一方向发送或接收数据.双工通信方式的信息可沿两个方向传送,每一个站既可以发送数据,也可以接收数据。
双工方式又分为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别由两根或两组不同的数据线传送,通信的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接收和发送信息,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全双工方式;用同一根线或同一组线接收和发送数据,通信的双方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半双工方式。在PLC通信中常采用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3.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在串行通信中,通信的速率与时钟脉冲有关,接收方和发送方的传送速率应相同,但是实际的发送速率与接收速率之间总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别,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连续传送大量的信息时,将会因积累误差造成错位,使接收方收到错误的信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使发送和接收同步。按同步方式的不同,可将串行通信分为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的信息格式如图7—1所示,发送的数据字符由一个起始位、7~8个数据位、l个奇偶校验位(可以没有)和停止位(1位、1.52位)组成。通信双方需要对所采用的信息格式和数据的传输速率作相同的约定。接收方检测到停止位和起始位之间的下降沿后,将它作为接收的起始点,在每一位的中点接收信息。由于一个字符中包含的位数不多,即使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收发频率略有不同,也不会因两台机器之间的时钟周期的误差积累而导致错位。异步通信传送附加的非有效信息较多,它的传输效率较低,一般用于低速通信,PLC一般使用异步通信.
图7-1  异步通信的信息格式
同步通信以字节为单位(一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每次传送l~2个同步字符、若干个数据字节和校验字符.同步字符起联络作用,用它来通知接收方开始接收数据。在同步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要保持完全的同步,这意味着发送方和接收方应使用同一时钟脉冲。在近距离通信时,可以在传输线中设置一根时钟信号线。在远距离通信时,可以在数据流中提取出同步信号,使接收方得到与发送方完全相同的接收时钟信号。由于同步通信方式不需要在每个数据字符中加起始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位,只需要在数据块(往往很长)之前加一两个同步字符,所以传输效率高,但是对硬件的要求较高,一般用于高速通信。
4.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基带传输是按照数字信号原有的波形(以脉冲形式)在信道上直接传输,它要求信道具有较宽的通频带.基带传输不需要调制解调,设备花费少,适用于较小范围的数据传输。基带传输时,通常对数字信号进行一定的编码,常用数据编码方法有非归零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动曼彻斯特编码等.后两种编码不含直流分量、包含时钟脉冲、便于双方自同步,所以应用广泛。
频带传输是一种采用调制解调技术的传输形式.发送端采用调制手段,对数字信号进行某种变换,将代表数据的二进制“1"和“0”,变换成具有一定频带范围的模拟信号,以适应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接收端通过解调手段进行相反变换,把模拟的调制信号复原为“1”或“0”。常用的调制方法有频率调制、振幅调制和相位调制。具有调制、解调功能的装置称为调制解调器,即Modem。频带传输较复杂,传送距离较远,若通过市话系统配备Modem,则传送距离可不受限制。
PLC通信中,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两种传输形式都有采用,但多采用基带传输.
二、通信介质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的区别
通信介质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位于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物理通路。通信介质一般可分为导向性和非导向性介质两种。导向性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这种介质将引导信号的传播方向;非导向性介质一般通过空气传播信号,它不为信号引导传播方向,如短波、微波和红外线通信等。
以下仅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导向性通信介质。
1.双绞线
双绞线是一种廉价而又广为使用的通信介质,它由两根彼此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规则以螺旋状绞合在一起的,如图7-2所示.这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及相邻双绞线引起的串音干扰.但在传输距离、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双绞线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图7—2  双绞线示意图
双绞线常用于建筑物内局域网数字信号传输。这种局域网所能实现的带宽取决于所用导线的质量、长度及传输技术。只要选择、安装得当,在有限距离内数据传输率达到10Mbps。当距
离很短且采用特殊的电子传输技术时,传输率可达100Mbps.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许多对双绞线捆扎在一起,用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皮将其包裹起来制成电缆.采用上述方法制成的电缆就是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如图7—3所示。为了便于识别导线和导线间的配对关系,双绞线电缆中每根导线使用不同颜的绝缘层。为了减少双绞线间的相互串扰,电缆中相邻双绞线一般采用不同的绞合长度。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价格便宜、直径小节省空间、使用方便灵活、易于安装,是目前最常用的通信介质.
图7-3  双绞线电缆
美国电器工业协会(EIA)规定了六种质量级别的双绞线电缆,其中1类线档次最低,只适于传输语音;6类线档次最高,传输频率可达到250MHz.网络综合布线一般使用3、4、5类线。3类线传输频率为16MHz,数据传输率可达10Mbps;4类线传输频率为20 MHz,数据传输率可达16Mbps;5类线传输频率为l00MHz,数据传输可达100Mbps。
非屏蔽双绞线易受干扰,缺乏安全性.因此,往往采用金属包皮或金属网包裹以进行屏蔽,这种双绞线就是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抗干扰能力强,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0m内可达到155Mbps。但其价格相对较贵,需要配置相应的连接器,使用时不是很方便。
2.同轴电缆
如图7—4所示,同轴电缆由内、外层两层导体组成。内层导体是由一层绝缘体包裹的单股实心线或绞合线(通常是铜制的),位于外层导体的中轴上;外层导体是由绝缘层包裹的金属包皮或金属网.同轴电缆的最外层是能够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皮。同轴电缆的外层导体不仅能够充当导体的一部分,而且还起到屏蔽作用。这种屏蔽一方面能防止外部环境造成的干扰,另一方面能阻止内层导体的辐射能量干扰其它导线。
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线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应用于频率更高、数据传输速率更快的情况。对其性能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来自衰损和热噪声,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时还会受到交调噪声的影响。虽然目前同轴电缆大量被光纤取代,但它仍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和某些局域网中。
图7—4  同轴电缆
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同轴电缆主要有50Ω电缆和75Ω电缆这两类。50Ω电缆用于基带数字信号传输,又称基带同轴电缆。电缆中只有一个信道,数据信号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Mbps,这种电缆主要用于局域以太网。75Ω电缆是CATV系统使用的标准,它
既可用于传输宽带模拟信号,也可用于传输数字信号。对于模拟信号而言,其工作频率可达400MHZ。若在这种电缆上使用频分复用技术,则可以使其同时具有大量的信道,每个信道都能传输模拟信号。
3.光纤
光纤是一种传输光信号的传输媒介。光纤的结构如图7—5所示,处于光纤最内层的纤芯是一种横截面积很小、质地脆、易断裂的光导纤维,制造这种纤维的材料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塑料。纤芯的外层裹有一个包层,它由折射率比纤芯小的材料制成。正是由于在纤芯与包层之间存在着折射率的差异,光信号才得以通过全反射在纤芯中不断向前传播。在光纤的最外层则是起保护作用的外套。通常都是将多根光纤扎成束并裹以保护层制成多芯光缆.
图7—5  光纤的结构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光纤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光纤可分为石英光纤、塑料光纤、玻璃光纤等;根据传输模式不同,光纤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根据纤芯折射率的分布不同,光纤可以分为突变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根据工作波长的不同,光纤可分为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
单模光纤的带宽最宽,多模渐变光纤次之,多模突变光纤的带宽最窄;单模光纤适于大容量远距离通信,多模渐变光纤适于中等容量中等距离的通信,而多模突变光纤只适于小容量的短距离通信。
在实际光纤传输系统中,还应配置与光纤配套的光源发生器件和光检测器件。目前最常见的光源发生器件是发光二极管(LED)和注入激光二极管(ILD).光检测器件是在接收端能够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器件,目前使用的光检测器件有光电二极管(PIN)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光电二极管的价格较便宜,然而雪崩光电二极管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