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0257—5876(2007)05—0035—12
关于“城市"
与“城、“文化"
市文化"的思考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
单霁翔
内容提要对城市文化的探讨,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文化实践中的迫切问题。本文从对相关概念的分析入手,辨析概念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城市文化建设提出构想。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文化
今年,国家文化部门与建设部门将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城市文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意义重大。“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这是一些历史性城市为提升综合竞争力而提出的口号。
与具有大约40多亿年历史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而城市的历史更为短暂,从新石器时代算起,至今也只有约六千多年,仅相当于人类历史的千分之二④。
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城市的环境中度过的。然而,一旦走进城市,人类社会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进程。“在远古时代,人类从茫茫的荒野之中走进城市,这是人类社会的最伟大的进步之一,正是人类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走进城市,使城市文明成为划时代的界标”②。
我们的祖先,从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到逐渐脱离原始状态,开始形成了居的聚落、村寨、城堡等原始的城市雏形。这些城市雏形,使人类从“野蛮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社会”。之后,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中心聚落,到设防城堡、城寨,到专为护卫统治阶层的王城、王都,再发展到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商贸中心,以及交通枢纽、重要港埠、军事重镇等各具功能的城市。城市的不断发展使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对于任何城市,历史都是最具个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精华就是包蕴其问的独特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不仅仅写在历史书上,而且活生生地存在于市民的集体性格之中。
对于踏人城市的人来说,这里代表着机会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由度。城市的最大功能就在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密集的方式聚集各种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信息,使城市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环境,人类必然还将
一35—
万方数据
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
根据社会经济的进步,对城市进行持续建设,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是由众多子系统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维系和发展有赖于三个基本的系统,即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政治系统提供一个城市的基本脉络结构和制度框架,以及相应的规则、秩序,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正常有效的运行;经济系统提供市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文明与物质成果;文化系统则提供维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道德风尚、法律法规以及艺术景观等。
有学者指出:“城市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全世界面对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一方面,城市是人类聚居和创造公共财富的基地,另一方面,城市又是贫穷、社会分化、污染、交通堵塞的渊薮。人们认识到,城市可能是主要问题之源,但也可能是解决世界上某些最复杂、最紧迫的问题的关键。”⑧
自13世纪起,若干重要的城市中心开始在西欧和亚洲地区出现,18世纪以来的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城
市,至今仍保持着全球大都市的地位。“联合国对世界城市化的展望显示,全球287个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许多是文明没有间断的历史城市。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大尺度的文化景观,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垒)。
今日世界,是以城市为主导的世界。城市生活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已经逐渐取得统治地位。就地域而言,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占据了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空间。就人口而言,20世纪初全世界有1.5亿人居住在城市地区,占世界人口不足10%,到21世纪初,世界城市人口接近30亿,在一百年间增加了20倍,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就功能而言,城市日益成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发展。
一36一
历史证明:凡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必然是城市生活繁荣的地区。当工业化成为经济社会的主要生产形式,城市化便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特别是近百年来,城市几乎创造了以往人类财富的总和。但是,“世界人口在上一世纪有了迅速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速,这个过程已经在城市中造成严重的问题:拥挤、犯罪、住房、教育、污染、公用设施的超负荷和失业等等。这些问题对于所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是共同存在的,只是特点和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问题在数量上和规模上不但不见减少,反而似乎是在增长之中”⑨。
在此情势下,人们自然会反思“城市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人们普遍会接受下面这样的说法:若不了解‘城市是什么’,是不可能解释‘城市应该是什么”’⑨。
芒福德(L.Mumford)在他的名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开篇即连续问道:“城市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又经历了哪些过程?有些什么功能?它起些什么作用?达到哪些目的?”(z)他还指出:“如果我们仅只研究集结在城墙范围以内的那些永久性建筑物,那么我们就还根本没有涉及到城市的本质问题。”⑧
根据经典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交通、绿化及公共设施用地的聚落。城市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现代城市内部结构、功能形态以及分类体系复杂,其生产更多地摆脱了土地和自然的束缚,活动的复杂程度和空间范围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城市的发展也造成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⑨。然而,“城市是什么”的答案并非如此简单。
关于城市,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细致的
万方数据
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
研究工作。如张鸿雁曾详细归纳了各类学者,如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城市规划学家等对于城市的不同理解⑩。刘传江从城市的发生、集聚、功能、景观、文化、生活方式、区域和系统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㈣。杨东平认为:“城市是一个自然和地理的单元;城市是人类一种聚集的方式;城市是一片经济的区域;城市是文化的空间;城市是一部打开的书;城市是一代又一代的光荣与梦想、期冀与抱负;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
美国规划学家林奇(K.Lynch)认为:城市是独特的历史现象;城市是人类聚落的生态系统;城市是生产和分配物质产品的地点;城市是一个力场;城市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决策系统;城市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舞台。因此,“城市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故事,一个反映人关系的图示、一个整体和分散并存的空间、一个物质作用的领域、一个相关决策的系列,或者一个充满矛盾的领域”@。
“在现有研究城市问题的文献中,人们难以到一个即使是能为多数人所认可的较完整的定义。这种局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城市这一概念本身具有广泛性,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化学和城市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各自专业视野的研究很难达成共识”@。
城市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是各类人的简单聚集,不仅是各种社会设施的简单堆砌,也不仅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简单设置。换言之,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
它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美国学者指出: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城市“是一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城市不只是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上的一个单位,它同时还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⑩。因此,城市不仅体现着它所具有的物质功能,而且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复杂进程,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城市的发展体现着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人们的工作、居住、休闲、社交等所有日常生活,与其所在的城市有机地融合在一个社会、文化和自然的系统中。城市生活反映了居民整体的心理状态,是各种传统与习俗、思想与情感所构成的整体。因此,城市的性格,对于人们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品行,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这个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正如张在元所指出的,“城市纪录人类思想、情感与成长过程的所有片断”⑩。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城市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聚集地,是历代思想、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市民生活形态的积淀。城市的深层内涵是它的精神特质。考古成果证明,城市也是文明时代人类文化的聚集中心,正因为如此,在世界各地文明时代的同一文化区域内,人们都可看到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形态。城市的发展还保存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印痕,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基因,保留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城市有包含各种各样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必要的浓缩凝聚和储存保管,也能促进消化和选择”⑥。城市是在人类历史活动的时空构架中,在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历史性地生成的。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本身就是文化遗产。
文化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这个体系中的各部分在功能上互相依存,在结构上互相连结,共同发挥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功能。人们在文化上的认同,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是共同行为的基础。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核心力量。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采用文化的形式,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巨大的经济容量和社会功能。
一37—
万方数据
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典籍、制度、礼仪,还指做记号、留痕迹等。“化”既有“教化”、“教行”的意思,又有改变、生成的含义,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文化合在一起则是一个过程,既包含了主体对自然界的改造,也包含了主体自身的变化”@。一般来说,古人对文化的理解,一是指典籍制度,二是指礼仪风俗,三是指文治教化。这样的理解一直保持到近代。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在《文化论》中认为:文化是指一传统的器物、货晶、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他还进一步把
文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即所谓“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两种主要成分。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布朗(A.R.Radcliffe—Brown)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他强调,文化只有在社会结构发挥功能时才能显现出来,如果离开社会结构体系就观察不到文化@。
有西方学者将文化依次界定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和”,“个人从体那里得到的社会遗产”,“一种思维、情感和信仰的方式”,“一种对行为的抽象”,“就人类学家而言,是一种关于一人的实际行为方式的理论”,“一个汇集了学识的宝库”,“一组对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标准化认知取向”,“习得行为”,“一种对行为进行规范性调控的机制”,“一套调整与外界环境及他人的关系的技术”,“一种历史的积淀物”④。
至今,关于文化概念的不同解释,有的从词源学上立论,有的从人类学领域人手,还有的从文化结构上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揭示了文化的本质。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一38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的表层,如城市建筑、雕塑、广场、文化设施、文化遗产以及文化景观等;二是制度文化,是指人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规范体系,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文化的中层,如城市管理制度、行政制度、人
事制度、法律法规体系以及行为规范等;三是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的内核,包括价值标准、道德风尚、信仰体系、精神风貌及人的文化素质、思想意识、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互动共生,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文化系统。就人类的城市而言,文化的“精神层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④。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通常在广义上使用文化概念。而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
对文化的进一步研究,还涉及到文化的分类。有的就文化构成的地域差异分为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的就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同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有的就文化性质不同分为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等。实际上更重要的应是对文化形态的划分。一般划分为知识形态和观念形态两部分。知识形态文化,主要指人获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一部分来自于规范教育,一部分来自于社会实践的自我总结;观念形态文化,主要指人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
概括地说,文化具有五个基本要素。一是精神文化要素,其中价值观念是精神文化的核心,它决定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二是语言和符号要素,它们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
万方数据
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
人类借助语言和符号进行沟通,只有沟通和互动才能创造文化。三是规范体系要素,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调整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着人们活动的方向、方法和式样。四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要素,社会关系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创造文化的基础,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关系的实体。五是物质产品要素,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和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凝聚着人的观念、需求和能力。
文化同时具有普遍的一般特征。首先,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其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第三,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第四,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每一代人都生长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传统的文化;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
文化还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同样,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由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思想观念不同,因而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具体文化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出现了明显的文化差异@。
尽管如此,关于文化是什么,仍然众说纷纭。有人说:文化是人。人与文化结合才是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占有人的全面本质的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而,人的全面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人说:文化是家。文化是人们感觉到人生温暖的地方,是关怀,是生命的意义。一个地方有文化,就表明这个地方让人们流连忘返,像家一样的温暖适意,反之,没有文化,人们就会感觉到漂泊无依,无家可归。有人说:文化是社会。社会是什么,文化就是什么。如果认为社会是由一具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组成的,那么文化就是生活方式。有人说:文化是根。文化是人们的胎记,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不可抹去的生命记忆。人类的活动产生文化,文化则是人类生存的主要价值。也有人说:文化是历史长河。它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还要流向未来。尽管千变万化,但是作为特定的文化,就像人们的血脉一样,总保留着祖先的基因。还有人充满诗意地说:“文化是人类的一个梦,而我们就在不断追求、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关于文化,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刘梦溪指出:“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这是广义的用法;狭义的用法,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吴良镛认为:“文化内容广泛,这里特别强调知识与知识活动,学问技能的创造、运作与享用。就居住环境来说,应为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医药、卫生、游戏、娱乐、旅游等活动组织各种不同的空间,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③
研究文化,实际上是在研究人的生存状态,研究人的过去和未来。文化是人类生存的主要价值。每一社
会都有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缓慢过程,逐渐形成“积淀”和“底蕴”。“文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和重塑,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文化的发展和创新”㈤。
一39—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