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本思想的意思概念和发展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那么你对民本思想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民本思想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民本思想的概念
  ⾃国家产⽣之后,中国进⼊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性质也从原始社会转⼊阶级社会,表现为后来的奴⾪社会,封建社会,以及中央集权的专制社会等。民本思想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变更之中⼀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
  殷商时期,迷信的氛围特别强烈,事⽆巨细,每事必⼘,甲⾻⽂即是为记录占⼘⽽产⽣。⼈们祭天地、⿁神,祭星⾠、⽇⽉,在⼈们⼼⽬中地位最⾼的是太阳神,以致夏桀暴虐⽆道,却以太阳⾃⽐,⽈“天之有⽇,犹吾之有民”。到了西周,周⼈把天奉为有意志的⼈格化的⾄上神,周王亦称“天⼦”,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另⼀⽅⾯,周⼈⼜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縻常”,看到了⼈民的武装倒⼽,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这是“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我民视,天听⾃我民听”。既⽽提
出“皇天⽆亲,唯德是辅”,“敬德”才可以“保民”。这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原来神圣不可动摇的天——周天⼦已失去天下共主的⾝份,天下⼤乱,礼乐崩坏。现实已动摇了⼈们对于神圣天道的崇拜。另⼀⽅⾯,在⼈类与⾃然的关系上,突出⼈的地位。荀⼦提出了“制天命⽽⽤之”观点,强调⼈在认识⾃然,改造⾃然中的主观能动作
⽤,“天”的地位已开始动摇。与此同时,从君主到⼀些⼤⾂对“民”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认识到“政之所兴,在顺民⼼,政之所废,在逆民⼼”,⽥⽒代齐的重要⼿段就是收买⼈⼼,搞⼤⽃出货,⼩⽃收进,结果“得齐民⼼”,“民众归之如流⽔”。孔⼦提出的“节⽤⽽爱⼈,使民以时”的思想,发展到孟⼦时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思想,告诫统治者“爱民”、“利民”,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这标志着民本思想⾄此真正形成了。
  明末清初,随着激烈的阶级⽃争和新的⽣产关系的因素产⽣,古代民本思想得到极⼤发挥,就是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指责君主制度是“天下之⼤害”,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责任就在
于“以天下万民为事”。这种社会政治思想是进步的,可以看作是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
  民本的分析
  “民本”思想中所提及的“民”,实际上是属于“类的体”的概念,阶级性和阶层性是民的实然属性。如黄宗曦所⾔,“盖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在万民之忧乐”,此语境中所提及的“民”⼀般是指相对于“君”⽽⾔的普天之下的民众(体),具有较宽泛的体性意义。
  统治者遵循民本思想的根本⽬的是欲通过整合“民意”,以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谋求特定的阶级利益和实现特定的政治⽬标,如唐太宗云:“可爱⾮君,可畏⾮民,天⼦者,有道则⼈推⽽为主,⽆道则⼈弃⽽不⽤,诚可畏也。”
  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
  “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个⽅⾯。其⼀,重民贵民。“敬天保民”、“民惟邦本”、“民贵君轻”、“⽴君为民”等古训表现出对民众的重视。《左传》从国家兴亡的⾼度阐述了“民”的重要性,其中⽈:“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其⼆,爱民仁民。墨⼦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爱民思想。其三,安民保民。《尚书》中云:“欲⾄于万年,惟王⼦⼦孙孙永保民。”
  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但“民本”思想中却揭⽰了深刻的执政规律,并发挥了客观的历史作⽤。其⼀,顺应了民意、约束了专制权⼒。其⼆,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持了国家稳定。其三,加强了⽂化认同、巩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统⼀。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