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ensive Music Research 泛音乐研究浅论新时期乌兰牧骑人才培养模式
杨  光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乌兰牧骑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基层文艺团体,长期活跃于草原、山林、戈壁和田间,弘扬时代精神,传承蒙古族文化,扎根牧区,服务农牧民是乌兰牧骑的一贯宗旨。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乌兰牧骑队伍在不断壮大,演职人员也在逐年递增,然而,任何事物皆有两面性,越来越多年轻演员的加入为乌兰牧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刻不容缓的人才发展及培养问题。
【关键词】乌兰牧骑;演职人员;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地域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7-0255-02
【本文著录格式】杨光.浅论新时期乌兰牧骑人才培养模式[J].北方音乐,2020,09(17):255-256.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的嫩芽”,早期的乌兰牧骑是一支由9人组成的小型文艺演出队,1957年诞生
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致力于为农牧民传播新政策、新思想,丰富农牧民文化艺术生活,因此,乌兰牧骑被大众亲切地称为“草原红文艺轻骑兵”。
据统计,目前全区有75支乌兰牧骑演出团体,而且团队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演职人员也在逐步扩充。如何使团队建设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多样化等等,是目前乌兰牧骑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困难。首当其冲的还是人才培养问题。对于老一辈乌兰牧骑演员来讲,进一步加快思想意识的转变,拓展、更新创作及演出思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当下所要努力的主要方向。对于新加入乌兰牧骑的年轻演员讲,提升综合素质,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是肩负的重大职责与使命。
一、乌兰牧骑演员现状
短小精悍是乌兰牧骑的主要特征,一专多能是演员的必备素质。长期以来,乌兰牧骑演员受演出环境、气候、场地等因素的限制,由于演出人员及资源有限,所以大部分演员都“身兼数职”,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对于新一代年轻演员来讲,尤其是对于那些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的青年演员来讲,这无疑是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演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部分乌兰牧骑演员中呈现的主要特点是队伍老化,年轻演员较少,业务能力突出者跳槽现象也时有
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乌兰牧骑来讲,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此外,早期加入乌兰牧骑的演员,现在普遍年龄都比较大,这部分演员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大多来源于日常演出实践经验的累积,专业学习也多是通过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得来的,未经过系统的专业院校培养。有些老艺术家可能对五线谱或其他音乐相关知识也比较陌生,甚至部分少数民族演员,对于汉语的掌握和运用也不十分流利,因此在艺术创作和演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障碍,遇到瓶颈。
近些年,随着艺术院校的逐年扩招,以及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的建立,为越来越多心怀艺术梦想、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专业学习条件,让更多年轻人可以接受正规的专业训练。因此,每年数以万计的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去专业团体或基层文艺团体工作成为他们的理想就业目标,乌兰牧骑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经过艺术院校培养的演员,在实际演出中,由于对地域文化、民族特、民族风格的认识和把握不准确,中规中矩的“学院派”表演模式,导致最终演出效果不尽如人意,与农牧区百姓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农牧民很难接受和欣赏这种艺术形式。
(二)创作人才稀缺
首先,创作者要有真实的农牧区生活体验;其次,创作者要有扎实的创作功底,熟悉民族文化特,深谙地域特点、风俗人情;再次,创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开阔的艺术眼界和强烈的艺术创新精神。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的创作人才寥寥可数。一方面,有农牧区生活经验者,大多年龄较长,并未接受
过专业的音乐、舞蹈或戏剧小品创作训练,随意性较强,因此部分音乐作品或戏剧小品缺乏艺术高度,更有甚者某些作品创作较为粗俗,难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对于某些接受过正规创作训练的年轻编剧、作曲家来讲,现实生活体验和地域特成为其创作的首要限制因素,条件艰苦、单调乏味的牧区生活,让很多年轻创作者心生畏惧,必然造成创作人才的稀缺。近年来虽然也有部分青年创作人才加入乌兰牧骑,但是其创作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靠想象得来的,过分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在实际演出过程中难免会让观众产生脱离现实之感,无法体会和欣赏作品中呈现的主要内容。
二、乌兰牧骑人才培养模式
在任何文艺团体中,人才的培养,演员潜力的挖掘是提高整个团队艺术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基层文艺团队也不例外,因为受演出经费、人员编制、演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演职人员的分工往往无法十分细化,这就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如此一来既能保证节目质量,也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演出成本,开发演员潜能。
(一)与高等艺术院校达成定向培养协议
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是国家大力扶植的重点项目之一,是落实的基础,基本涵盖全国各大高等院校。
Northern Music  255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
高等艺术院校有着科学的、系统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人才培养,更是近年来的头等大事。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文学艺术理论学习,改变其单一的演出创作思路,保留艺术人才特有的民族民间风格,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充分发挥演员个人特长,从而有效提高其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以笔者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经验来看,部分乌兰牧骑声乐演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声乐训练,凭借自身优良的嗓音条件以及多年的演出实践,成为深受农牧民喜爱的歌手。但是,随着演员年龄增加,身体素质下降,以及长期养成的不良用嗓习惯,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声带病变、声音嘶哑等状况,导致其无法继续歌唱,此类问题成为演员职业生涯的一大障碍。在笔者看来,对乌兰牧骑声乐演员的培养与传统艺术院校声乐表演人才培养要有特殊方法,在保留演员个性的基础上,借由科学的发声方法,让演员对声音的审美和呼吸的运用有更加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喉咽形态,从而达到延长歌手职业生涯,提高歌唱机能的目的。
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乌兰牧骑演员在音乐理论、艺术修养方面尚待提升,在高等艺术院校,演员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及观摩学习他人的表演,开阔的眼界,使其对自身专业的认识、学习和定位会更加明确,艺术审美和艺术修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二)强化共性 发挥个性
music可数吗
在乌兰牧骑演员中,无论是舞蹈演员、声乐演员还是戏剧小品演员,基本功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声乐演员为例,无论何种唱法,任何声部,科学的发声方法、合理的气息运用与控制、咬字吐字、行腔变化等等,是衡量演员基本功的重要标准。另演员的识谱能力、作品分析能力(包括横向的旋律走向,纵向的和声织体等)也是其必须要熟练掌握的音乐基本功。可现实情况是,在乌兰牧骑团队中,能达到上述要求者实属凤毛麟角。对于某些地域风格较强的传统民歌、地方小戏的演唱,演员还是停留在口传心授、口口相传阶段。年轻演员并未仔细研究和推敲过乐谱,仅靠师傅反复教唱,或者听录音的传统方式来学习作品,以至于很多歌曲的演唱,装饰音、节奏型的删减、变化都随心所欲,随意性极强。
(三)全面提高演员的文化艺术修养
乌兰牧骑演员的培养与高校艺术专业演员的培养,有较大差别。扎根基层、深入众是最显著的特点,但是,作为文化艺术的传播者,文艺工作者理应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以及先进的艺术创新意识。早期乌兰牧骑成立的初衷就是向广大祖国边远地区的农牧民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017年习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也曾谈道:“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六十多年过去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乌兰牧骑演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入解读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且要全面了解农牧区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性,包括地理、历史、语言、民俗等重要因素。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记载:“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音乐起源于人心,表演者
对音乐的诠释也必然是在通晓社会伦理、充分了解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造。所以,只有在充分熟悉农牧民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背景知识,以更高的艺术视角创作和演出与农牧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满足农牧民精神需求的目的。
三、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考核机制
乌兰牧骑虽属基层文艺团队,但是努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形成良性的人才选拔、竞争机制,不仅可以有效激发演职人员的工作及创作热情,还能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公平、公正、合理地进行人才选拔,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团队的演出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
人才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在日常排练活动中,努力提高排练效率,严厉抵制影响排练的松散、组织纪律性较差的不良风气,严把节目质量关。打破以往论资排辈、凭资历熬年头、“铁饭碗”等陈旧观念,大胆启用有能力的年轻演员。基于乌兰牧骑的演出实际,由于受各项现实条件的限制,多才多艺成为了乌兰牧骑从业人员的主要标志,同时这也是对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乌兰牧骑演员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前提下,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其他与演出相关的职业技能。因此,在业务考核过程中,除专业技能之外,其他技能的综合考核也尤为重要。
目前部分乌兰牧骑演职人员“老龄化”问题较为显著,考虑到演员年龄、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既不适宜长途跋涉也不适合参加多场次、“车轮式”的大规模演出活动,所以在实际演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减少
演出场次,删减演出内容的情况。
四、结语
六十多年来,乌兰牧骑在继承和发扬草原文化,展现内蒙古艺术特,丰富农牧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时期,得益于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植,乌兰牧骑的发展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乌兰牧骑繁荣发展的先决条件。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不容小觑,着眼于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当今乌兰牧骑努力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3]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4]刘德海.凿河篇[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1).
作者简介:杨光,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256  Northern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