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习题 
一、选择题
1.最早出现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  A 
A)ARPANet    B)Ethernet  C)Internet    D)Bitnet
2.下列网络单元中,属于访问节点的是  A 
A)通信处理机  B)主计算机  C)路由器    D)线路控制器
3.下列设备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A 
A)主机  B)分组交换设备  C)路由器    D)网间连接器
4.下面的几种结构中,网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至少和其他两个节点相连的是  C 
A)集中式结构 B)分散式结构 C)分布式结构  D)全互联结构
5.通过电话网所采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是  A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数据报业务服务    D)虚电路业务服务 
6.设线路传输速率为12800 b/s,为5个用户共用,在异步时分复用(ATDM)下,每个用户的最高速率为  D  .
A)9600 b/s    B)8400 b/s    C)2560 b/s    D)12800 b/s
    “时分多路复用”则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时分多路复用又分为“同步TDM和异步TDM”,同步TDM是按固定的顺序把时间片分配给各路信号,异步TDM是按需求动态分配,当某个信号源有数据要发送时才把时间片分配给他。
7.计算机网络的远程通信通常采用的是  C 
A)基带(数字)传输  B)基带(模拟)传输    C)频带传输    D)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不需要调制解调器,设备化费小,适合短距离的数据输,由于在近距离范围内,基
带信号的功率衰减不大,从而信道容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局域网中通常使用基带传输技术。频带传输就是先将基带信号变换(调制)成便于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具有较高频率范围的模拟信号(称为频带信号),再将这种频带信号在模拟信道中传输。计算机网络的远距离通信通常采用的是频带传输。
8.如果以恒定的负电压表示数字数据“0”,用恒定的正电压表示数字数据“1”,在一个码元全部时间内发出或不发出电流,则这种脉冲是  A   
A)全宽双极码脉冲  B)全宽单极码脉冲  C)归零码脉冲    D)曼彻斯
9.OSI配置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网络  D 
A)能及时恢复  B)安全可靠    C)高效率运行    D)适应系统要求
10.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是  B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1.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交换技术是  D   
A)分组交换技术 B)报文交换技术 C)电路交换技术 D)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结合技术
12.通信子网由网络通信控制处理机、  C  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A)主机    B)CCP  C)通信线路  D)终端
  通信子网由节点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及驻留在这些设备中的软件组成,完成全网的数据转发功能。
13.地球同步卫星运行于距地面三万千米的太空中,它可以覆盖地球  D    以上的地区。
A)1/4      B)1/2      C)3/4    D)1/3         
14.曼彻斯特编码是将  A   
A)数字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                  B)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
C)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                  D)模拟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
曼彻斯特编码是将每一个码元在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码元1是在前一个码元为高电平后一
个码元为底电平。码元0正好相反,是从码元0变成码元1。这种编码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每一个码元(这里的码元是指源码)的正中间出现一次变化。这对接收端提取位同步信号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也同同时增加了信息传送量,延长传输时间,所占的频带宽度比原始信号的频带宽了近一倍。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规则是若源码为1,编码码元的前办部分与前一个编码的电平相同,后办部分码元与前半部分码元相反。若源码为0,编码码元的前半部分与前一个编码的电平相反,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相反。这样在每个源码的编码过程中,当中一定会有一次变化。
15.数据通过通信子网的基本交换方式有线路交换和  A    两种类型。
A)存储转发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数据报       
16.物理层协议的时序即是物理层接口的  B   
A)机械特性  B)规程特性C)电气特性    D)功能特性
  机械特性: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
  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及各信号线的工作规则。
  电气特性:说明接口电缆线上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功能特性: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17.RS-232-C 串行总线接口规定:+3~+18V代表数字“0”,-3~-18V代表数字“1”。这个属于物理层接口的  C   
A)机械特性  B)规程特性 C)电气特性  D)功能特性     
18.RS-232-C 串行总线接口规定:使用9针或25针的插口。这个属于物理层接口的  A   
A)机械特性  B)规程特性C)电气特性    D)功能特性     
19.RS-232-C 串行总线接口规定使用的9针或25针插口各个脚所代表的意义。这个属于物理层接口的  A 
A)机械特性  B)规程特性C)电气特性  D)功能特性         
20.下面对于网络层中同一个节点中相邻两个协议层之间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数据总是从上层传递到下层        B)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C)两层之间通过层间接口通信        D)两层使用的协议是独立的   
21.在OSI参考模型中,介于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之间的是  B 
A)通信层  B)网络层    C)物理层      D)应用层
22.在OSI参考模型中,由  A  解决信号传输规程问题。
A)物理层  B)会话层    C)应用层      D)表示层
23.允许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语言被称为  A   
A)协议    B)寻址      C)轮询        D)对话
24.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CSMA/CD)  D   
A)能用于环型拓扑结构和总线型拓扑结构    B)不能用于总线型拓扑结构
C)能用于环型拓扑结构                    D)能用于总线型拓扑结构 
25.在OSI参考模型中,第一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称为  A   
A)比特  B)帧  C)分组  D)报文
物理层,主要负责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把从物理层来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一个帧是放置数据的、逻辑的、结构化的包。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传递。
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又称为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它具有网络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释放三个阶段,是可靠的报文分组按顺序传输的方式,适用于定对象、长报文、会话型传输要求。无连接网络服务的两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事先建立好一个连接。
传输层,负责错误的确认和恢复,以确保信息的可靠传递。在必要时,它也对信息重新打包,把过长信息分成小包发送;而在接收端,把这些小包重构成初始的信息。
会话层,在发出一个会话协议数据单元时,传输层可以保证将它正确地传送到对等的会话实体,从这点看会话协议得到了简化。但是为了达到为各种进程服务的目的,会话层定义的为数据交换用的各种服务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
表示层,提供两类服务: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间交换信息的表示方法与表示连接服务。
应用层,是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访问网络服务的地方。它负责整个网络应用程序一起很好地工作。这里也正是最有含义的信息传过的地方。程序如、数据库等都利用应用层传送信息。
26.在OSI参考模型中,第二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称为  B  osi参考模型一共有几层
A)比特  B)帧  C)分组  D)报文
27.在OSI参考模型中,第三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称为  D 
A)比特  B)帧  C)分组  D)报文
28.在OSI参考模型中,第四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称为  C 
A)比特  B)帧  C)分组  D)报文
29.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是指  C 
A)物理设备    B)物理媒体    C)物理连接      D)物理信道
30.物理层的基本作用是 D
A)规定具体的物理设备  B)规定传输信号的物理媒体
C)在物理媒体上提供传输信号帧的逻辑链路
D)在物理媒体上提供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31.“0”信号经过物理链路传输后变成“1”信号,负责查出这个错误的是  B
A)应用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物理层               
32.环型拓扑的局域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  D 
A)CSMA/CD    B)Token Bus  C)CSMA    D)Token Ring         
33.如调制速率为2400波特,多相调制相数k=8,则数据传输速率为B
A)19 200 b/s    B)7200 b/s  C)4800 b/s        D)2400 b/s 
S=B*LOG2N,S是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传输二进制信息的位数;B是指信号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又称调制速率、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N就是相数。
34.当查出数据有差错时,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收到正确的数据为止,这种差错控制方法称为 D
A)向前纠错  B)冗余检验  C)混和差错控制  D)自动重发请求
35.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中的基本构造方法是  C 
A)连接      B)通信      C)分层          D)都不对
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ISO分委员会的任务是定义一组层次和每层所完成的服务。划分层次时应该从逻辑上对功能进行分组。层次应该足够多,以使每一层小到易于管理,但是也不能太多,否则汇集各层的处理开销太大。OSI参考模型共有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