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甜酒》教学设计合集十九篇
1:《制作甜酒》教学设计
《制作甜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甜酒的制作原理。2.掌握甜酒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甜酒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能明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在的作用,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2.感悟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点:
制作甜酒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甜酒的过程。
教学设计:
[1] [2] [3] [4] [5]
2:怎样制作甜酒
甜酒的做法
食材准备
糯米500克,温开水200ml,甜酒曲4克。
方法步骤
1.500克糯米洗净放入水中浸泡一整天,然后控水;
2.蒸锅中烧水,铺上无油的蒸笼布,上气后将泡好的糯米倒入其中;
3.盖锅后中火蒸25分钟,蒸熟后关火,然后取4克甜酒曲,放入温开水中化开待用;
4.将蒸熟的糯米倒入干净无油的密封盒中,打散后冷却至温,然后倒入甜酒曲水;
5.充分拌匀后在米中间挖一个圆洞,然后盖上密封,包上棉布,放到35度左右的地方发酵38小时左右即可。
小贴士
甜酒发酵好以后可以加一碗凉开水中止发酵,放入冰箱中冷藏即可。
家常甜酒的做法
食材准备
糯米500克,甜酒曲,水适量。
方法步骤
1.将电饭煲,筷子和要用的器具全部清洗干净,用开水淋一下,要无油才行;
2.将糯米洗净后放入电饭煲内胆中,加入清水,略少于平时煮饭水量,煮熟至米粒均与分明;
3.用干净无油的筷子将煮熟的糯米粉拨散,冷却至体温,另外取体温的温开水放入适量的酒曲混合均匀;
4.然后将混合好的酒曲水慢慢的淋入糯米饭中,然后搅拌均匀,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5.然后在中间掏一个小洞,再淋一点点酒曲水,盖盖后封上保鲜膜,夏季放置3天,冬季放于暖气或者温暖处;
6.发酵至糯米膨起,口感酥烂,汁水香甜即可。
便捷甜酒的做法
食材准备
糯米500克,温开水适量,甜酒曲少许。
方法步骤
1.糯米放入无油电饭锅中,加水淘洗后加水蒸熟;
2.甜酒曲放入温开水中搅匀,待糯米蒸熟后拨散,然后淋入其中拌匀;
3.将拌好的糯米放入甜酒机的内胆中,在中间挖一个小洞;
4.如何制作网页内容然后启动甜酒机,设定为38小时左右,待其到时自动提示即可。
小贴士
做好以后还可以加少许冰糖,味道口感更好。
3:标本制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通过让学生尝试制作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掌握标本的采集和制 作方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是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对采集生物标本很感兴趣,在郊游等野外活动中,很多同学采集过花草,捕捉过各种昆虫,并想保存这些动植物。但因为采集与制作动植物标本的知识欠缺,方法不正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生很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他们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科学的采集与制作动植物标本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践入手,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通过再实践,让学生掌握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的科学方法,提升科学实践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该课设计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方法。
2.描述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
1.尝试制作植物标本。
2.尝试制作昆虫标本。
情感性目标
1.确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养成乐于探索 、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
3.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为两课时,分别讲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师:
1. 各种采集工具:采集筒 标本夹 枝剪等。
2.植物蜡叶标本、 浸制标本及昆虫标本。
3.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采集制作过程。并强调要注意安全和有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