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数据处理
一、教材内容
  “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
本章是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作为义务教育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为后继的统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调查表、统计表的结构与设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能够正确地从统计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了解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统计图的基本步骤。参与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获取数据,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本章是小学统计内容的延续与深化,也是初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起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活动;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尤其是问卷调查;知道什么是普查,什么是抽查。
2、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要求与步骤,掌握数据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整理方法,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实践的过程。
3、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和统计表。
4、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和作用,会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能从各种媒体中,有意识地去获取一些数据信息,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6、学生感受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
任何统计活动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使用适当的方法(计数、测量、实验)收集数据,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难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都需要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必须的生活经验,是本章的难点。
关键:
关键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活动和分析、提炼数据,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课时安排建议:
5.1  数据的收集                                              1课时
5.2数据的整理                                                1课时
5.3统计图的选择                                              1课时
5.4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1课时
小结与评价                                                    1课时
              5.1  数据的收集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收集的几种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够选择合适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首先通过一个实例元旦联欢会安排节目,介绍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调查问卷,进而介绍了常用收集数据的几种方法,最后给出了全面调查(普查)的概念.
          2、教学重点:了解几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3、教学难点:调查问卷设计,以及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创设问题情境:
翻阅报纸、收看电视、浏览网页……你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情形:
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在区统考中,在年级七个平行班里排名第一、二名且平均分高出年级均分11.12分和7.36分。
受测量方法、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此前公布的明长城7300公里的长度很可能有出入。
意甲—托蒂受伤罗马平10连胜的记录。
2、探究解决问题
你们会见到许多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生活离不开数据。
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第五章《数据的处理》,本章我们将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一些
基本方法,并学习怎样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数据的收集》。
二、新课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是男同学多呢?还是女同学多呢?”
学生有的直接回答;有的四周看一看,数一数,再说出答案。
探究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仅凭猜测、分析是得不到正确答案,而实际要得到答案有相当简单,只需回头看一看数一数就好了。在生活中,也有不少问题,是不能直接套用公式、法则来解决的。而需要在仔细观察和积累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才能回答。也就是让数据说话。怎样收集数据,数据的收集有哪几种,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例来进行调查。
2、探究解决问题:
班级要举办元旦联欢会,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安排节目?如何制作网页版调查问卷
学生活动:同学们对此问题情境进行热烈的讨论,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喜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充分让学生讨论。必要时,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如你想知道同学们最喜爱的节目有哪些?你能否把喜爱文艺节目的类型作为目标来设计调查问卷。
学生活动:①根据学生自身喜好和讨论结果,设计调查问卷,如
调查问卷
请将你最喜爱的节目填在括号内(  )
A歌曲    B器乐    C舞蹈    D戏曲    E相声
②组织学生发放、填写、收集、整理。
③根据统计结果,给出联欢会节目单多种设计方案
3、思考交流
教师活动:允许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形式不同,但是必须抓住“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调查的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的对象、目的决定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题。设计问卷时,还要注明问卷收交的方式与时间等。
教师活动:给出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还想进一步知道男女同学最喜爱的节目有什么不同,应这样设计问卷?
学生活动:可以分男女性别统计等。
教师明晰:这里的思考实际上要求设计多层次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是对前面问题的深化。同学们可以在学生自主设计问卷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自我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交流。
4、深化新知
除问卷调查外,还有哪些方法:
学生看书P149并举例回答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举例,明晰收集数据的多种方法:
1)访问
2)观察
3)查阅资料(查学籍、互联网等)
4)实验
思考: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去调查班级同学最喜爱节目的情况吗?
5、明确概念
教师明晰:在前面的活动中,全班同学喜爱文艺节目的情况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用问卷对全体同学做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就是全面调查(普查)。如我国政府定期进行的人口的普查,前面列举的“经济普查”等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举出为解决身边问题需要进行全面调查的实例。如:同学早晨吃早餐情况,早晨起床情况等。
三、变式训练,拓展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1.设计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主题的调查问卷。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设计问卷,如下:
调查问卷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
1、知道    2、不知道
填好后,请将问卷交给班长,谢谢合作。
2、让学生思考口答练习题2:
  (1)查阅资料;
  (2)问卷调查或访问
(3)问卷调查或访问
(4)观察
四、目标回顾,强化新知
教师活动:请学生归纳本节可所学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一些具体情况如何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
学生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作业设计,巩固新知
A组:习题5.1第1、2、3题
B组:上网查资料:我省家庭人口分布情况,与同伴们交流
5.2数据的整理
教学目标:1、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2、初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3、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能从图表中取得信息,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数据说理的能力
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在上节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教材首先说明了数据整理的必要性,介绍了常用的划记法整理数据的方法。在回顾复习小学所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扇形统计图的有关概念和制作方法。
        2、教学重点:(1)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2)绘制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3、教学难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
问题
(1)在上一节“你最喜爱的节目形式”调查中,我们得到了一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一下子就看出喜爱哪种节目的同学最多吗?
            (2)如何整理这些数据呢?
            (3)用表格整理数据,你认为这样整理数据有什么好处?
        在日常生活中,你使用过这种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1),通过讨论使学生看到,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只有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因此收集的数据往往需要整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2),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最后教师说明利用表格整理数据的方法,并和同学们一起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得到一个表格。
节目类型
记录
人数
百分率
歌曲
17
34%
器乐
8
16%
舞蹈
14
28%
戏曲
6
12%
相声、小品
5
10%
(4)利用上面的表格,说出咱班同学喜爱各种节目的情况
(5)除了用表格整理这些数据以外,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2:
问题
(1)你知道几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2)根据教材5—5,说说班级同学对节目的喜爱情况
(3)根据教材图5—6,说说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提高最快的是哪个时期。
活动3:
问题(1)对于“全国同学最喜爱的节目”的调查结果,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出喜爱各种节目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吗?
(2)制作扇形统计图,从哪幅图能直接看出喜爱某节目的同学数占全班人数的比例最大,是图5—5,还是5—6,还是5—7
(5—7)
(3)你看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能归纳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
(4)怎样绘制扇形统计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