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时代
·52·
智库社团          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江苏的实践为例
高江宁
(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19)
摘要: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是高校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学校自身发展为动力,坚持战略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定位,规范组织运行,推进重点建设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7-0052-002
地方高校主要是指除中央各部委所举办的高等学校以外的,由省(市)级地方政府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
包括各省(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等。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是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一、高校技术转移与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一)高校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这一概念是美国总统布什于1945年所写的《科学:无止境的前沿》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它使人们认识到高校研究作为一个通过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增加知识向工业的流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的价值。目前,关于技术转移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了不同的总结归纳。虽然观点各异,但是一致认同技术转移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次,技术转移应具备供需双方,并且存在不断地“交互作用”。
一般地,我国学者采用“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概念来表征知识的获得、发展、应用等过程,类似于“技术转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技术转移”还是“科技成果转化”,均为抽象的“类”的概念,其本质均为知识的流动;广义上,两者均涵盖研发、中试、商品化、产业化等环节,有着基本相似的流程。但是,两者并不完全相同。科技成果转化的对象是科技成果,而技术转移的对象则是技术;在上述流程中,科技成果的形态与成熟度均发生了改变,而技术只是在成熟度上发生改变。在某种条件下,科技成果可以直接物化为某种具体技术。此外,少数学者有时采用“技术扩散”、“技术溢出”、“知识转移”等概念。由于高校具有自身特殊性,本文将高校
技术转移定义为: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高校以服务市场需求和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开展科研活动,取得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或技术知识,并开展小试、中试、工业性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商品(商品化)、发展新产业(产业化)的过程。该过程是高校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与社会价值不可逾越的步骤。
(二)高校技术转移机构
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技术转移机构尚未有公认的界定。究其原因,在于学者们对于技术转移机构的研究大多数聚焦于某种具体的机构,而对于“类”的讨论较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普遍认为技术转移机构是一种中介组织,它为技术转移供需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对加快研究成果转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采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简称“指标体系”)给出的相关定义:“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技术转移机构,是指为实现和加速这一过程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包括技术经纪、技术集成与经营和技术投融资服务机构等,但单纯提供信息、法律、咨询、金融等服务的除外。”《指标体系》将技术转移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技术转移机构(简称A 类);另一类是事业法人、社团法人或依托于大学、研究院所等各类法人的内设机构(简称B 类)。借鉴此分类,为使研究更具针对性,面向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实践开展研究,本文所指高校技术转移机
构仅指依托地方高
校而建立的技术转移内设机构或独立设置的法人机构等两类,具体的组织形式包括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等等。
二、江苏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实践
(一)发展规模
早在2008年12月,江苏省政府设立了产学研联合创新专项资金,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三个方面,其中将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作为专项给予重点支持,支持高校院所建设专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技术转移中心,促进高校院所与省内企业之间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面向产业需求联合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和专利技术转化。2009年至2018年,全省共立项建设43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其中地方高校建设了31家中心,占了总数的72%。从江苏的实践来看,地方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是高校技术转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这些高校技术、成果、专利源比较多,产学研合作比较活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技术转移工作成效显著。
(二)示范机构
2012年,江苏省启动了省内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建设,对依托高校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采取重大举措,有较大投入,建设期内引进复合型领军人才及团队,培育特服务业务,目标、任务等明确,并在体制机制和扶持政策上有大的突破的已建成验收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予以立项建设江苏高校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同时,全省43家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积极创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有23家获得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其中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
智库时代
·53·
智库社团
心16家,占总数的70%。江苏的实践表明,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对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成效日益显著。
(三)实体化建设
据调查,在全省31家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中,13家为高校内设机构,占总数的42%;18家注册了法人实体机构,实行企业化运作,占总数的58%。通过调查发现,通过地方政府的推进,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实体化运作取得新进展,但总体而言企业化运营程度还不算高,特别是实力较强的高校还是采
取设立内部机构的方式运营。
(四)人员构成
据调查统计,全省31家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共有专兼职人员2670名。其中专职人员1330名,兼职人员1340名,其中,具有技术经纪人、专利代理人、律师、知识产权工程师、会计等资质证书的450名,基本形成了一支既有专业特长又懂得市场、既稳定又专业化的技术转移队伍。
(五)服务业绩
据调查统计,2017年,全省31家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共开展技术交易活动2000余场次,共组织技术转移项目11000余项,合同成交额40多亿元,服务企业20000余家,每年技术交易活动数、技术转移项目数、合同成交额均呈上升趋势,技术转移机构的业绩增长对所在高校的横向科研经费增长呈线性相关,机构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三、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思路从江苏地方高校的实践来看,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基本具备“八个有”: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有基本的办公条件,有专业的人才队伍,有专门的服务网站,有可供转移的技术成果专利来源,有保障技术转移工作的政策措施,有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的运行机制,有促进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业绩。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力度推进建设。
(一)战略定位
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战略定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机构的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和规范化建设,发挥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体优势,建立起高校技术转移资源共享、协同互动、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服务网络和市场体系,以企业的创新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释放高校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转移与配置,大力带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
(二)总体思路
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总体发展思路应遵循“总体部署、统筹协调、需求牵引、开放联合、重点提升、持续支持”的原则。
1.总体部署、统筹协调
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要加强统一领导,强化顶层设计与重大创新活动的组织,统筹协调机构建设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相统一,统筹协调技术转移与学科建设相统一,统筹协调技术转移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相统一。
2.需求牵引、开放联合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继续通过建立常态化的高校科技人员为企业咨询服务和重点学科服务重点企业的长效机制,挖掘企业真正需求,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整体优势,创新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并加速与资本市场的合作与联系,形成完整高效的创新价值链,加快推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3.重点提升、持续支持
重点提升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重点提升机构的供需对接能力;重点提升技术转移人才的专业能力。坚持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明确,体制与管理符合创新规律,对已有机构实施目标管理,设定绩效考核目标,考核期内给予稳定支持,对未能完成节点目标的机构将停止支持。
(三)重点内容1.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发挥政府代表公共利益的保护、协调、促进、监督等作用,既能防止市场失灵,也能防止政府失能,使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具备良好的发展秩序,使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方向性、前瞻性、长远性和持久性。
2.强化科学规划
高校技术转移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市场行为,应服从市场法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利益机制的引导下,
高校、企业和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技术转移活动,而政府发挥作用的最为重要方面,在于规划和构建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未来发展战略,出台相应的有关政策,营造类似市场性质的环境,激活高校技术转移各类行动者,培植市场主体,开展技术转移活动。
3.营造政策环境
除了规划之外,还要进一步把规划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培育和发展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政策法规体系。通过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让更多有能力的高校、企业和高校
技术转移机构进入体系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形成政策与市场的互补,共同构建地方高校技术转移工作体系。
4.规范组织运行
政府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要理顺各种关系和因素,清除阻力,把政策内容落到的实处,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尤其是在政策支持环境难以构建的地方,政府要积极参与,形成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政策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推动地方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要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政策衔接,促进上级、同级和下级部门的彼此之间积极互动,加强组织管理工作,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制订好工作计划,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工作,引导企业等有关组织参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
【作者简介】高江宁,男,硕士,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实证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中以、中德比较研究视角”(编号:2014SJB60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强等.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技术转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朱建军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与功能发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5):21-24.
[3]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www.edu/special_topic_1287/20071220/t20071220_271947.shtml.2007-12-05.
[4]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省科技厅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v/jssfz/jszb/20091_1/201104/t20110414_696525.shtml?classid=363,2008-12.
[5]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EB/OL].v/jssc/gztz/200810/3876058b598940f18f99ef86549a1244.shtml,2008-10-14.
[6]深圳市技术转移及服务机构发展研究报告(2013年度)[EB/OL].v/services/softscience,2013.
[7]科技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EB/OL].www.smskx/read.asp?id=2211,2007-09-19.
南通网站制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