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
  1.按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上升到30%的速度而言,用时最少的国家是(    )
    a.英格兰和威尔士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2.在经济发达国家,恩格尔(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系数约为(    )
    a.30%左右  b.25%左右  c.35%左右  d.40%
  3.城市进化理论对“相对分散”的正确说法是(    )
    a.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
    b.城市人口增长高于郊区人口的增长
    c.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d.城市人口增长、郊区人口下降
  4.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历史时期的学者是(    )
    a.贝尔  b费希尔  c.克拉克  d.佩鲁
5.“三套方城”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的典型中的(    )
    a.唐长安城  b.元大都  c明清北京城  d.明南京城
  6.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一分析一规划”是(    )提出的。
    a.西谛  b.格迪斯  c.芒福德  d.索里亚·玛塔
  7.公共交通站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m
    a.550600  b.600650  c.650700  d.700750
  8.不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有(    )
    a.沈阳、保定、济南
    b.吉林、天津、重庆
    c长春、太原、兰州
    d.长沙、武汉、广州
  9.城市道路按城市骨架分类为(    )
    a.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b.高速路、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支路
    c.快速路、主干路、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
    d.快速路、全市性于道、交通性道路、支路
10.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
  11.规划人口为75万的城市应采用(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a.1020    b.50100  c.100200  d.200300
  12.防洪堤顶标高应高于洪水位(    )m以上。
    a.2.0    b.1.0  c.0.8  d.0.5
  13.园林城市中,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不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    )
    a.1%  b.3.2%  c.10 %    d.15%
  14.城市土地技术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    )
  ①区域经济条件;②交通运输条件;③用水条件;④供电条件;⑤用地条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5.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    )
    a.城市人口分布
    b.城市发展趋势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用地的分布
  16.(    )是城市形成和导致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a.区域经济条件  b.交通运输条件  c.用水条件  d.供电条件
  17.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应包括(    )方面的内容。
    a.域环境、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城市土地使用
    b.区域环境、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c.区域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城市土地使用
    d.区域环境、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城市土地使用、人文环境
  18.城市出租车营业站的服务半径控制在(    )m之内。
    a.300    b.500  c.1000  d.1500
  19.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农业与商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20.(    )为标志,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a.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
    b柯布西耶提出的现代城市
    c.索里亚·玛塔提出的线形城市
    d.戈涅提出的工业城市
  21.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a.以教堂为城市的中心    b.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c.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d.以广场、铜像、纪功柱为核心
  22.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是(      )
    a.城市景观组织
    b.城市轴线艺术
    c.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d.城市布局
  23.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
    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
    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
    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
  24.城市规划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三类,分别是(      )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b.定性分析、因果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c.因果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d.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
  25.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    b.50%    c.45%    d.55%
  26.不属于城市社会演化趋势的是(    )
    a.人口老龄化    b.家庭核心化  c消费多样化  d.生活闲暇化
  27.《雅典宪章》核心的规划思想是(    )
    a.有机疏散    b.星城  c.城市交通  d.功能分区
  28.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达成(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人类的共同行动纲领。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全球21世纪议程》
    c.《中国21世纪议程》  d.《伊斯坦布尔宣言》
  29.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以下不属于城市规划作用的是(    )
    a.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b.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
    c.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会利益
    d.保持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30.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下列属于指导性指标的有(    )
    a.建筑控制高度
    b.交通出入口方位
    c.人口容量
    d.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设施
  3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成果不包括(    )
    a.用地布局
    b.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要求
    c.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d.竖向规划
  32.下列关于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制定城市规划就是制定城市公共政策
    b.实施城市规划就是实施城市公共政策
    c.城市规划的实施并不等同于实施城市公共政策
    d.城市规划的实施就是为了贯彻既定的公共政策,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低效,使城市空间资源等得到优化的配置
  33.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人类劳动大分工  b.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c.军事城堡      d.科学技术现代化
  34. (    )城市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来建设城市。
    a.唐长安    b.宋东京    c魏邺城    d.元大都
  35.古希腊的城市格局为(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36.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主要分为(    )三大类。
    a.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b.自然条件评定、建设条件评定、经济性评定
    c.宏观区位、中观区位、微观区位
    d.适于建设、不适建设、劣质用地
37.(    )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a.农业发展    b.工业发展    c.服务业发展  d.生产力发展
  38.“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出自于我国古代( )文献的记载。
    a.《春秋》    b.《周礼·考工记》  c.《商君事》  d.《墨子》
  39.下面对城镇体性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
      a.城镇体系的体性是由一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一个或少数几个城镇不能构成
      b.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的聚集才能成体系
      c.体性使其具有差异性、多样性,这是一个体能够存在而必然会具有的特性
      d.体要能协调运转、发挥功能,合理分工是基础要求之一
  40.柯布西耶的(    )威尔士和英格兰的关系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a.明天城市    b.未来城市  c.光辉城市    d.现代城市
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b
  6.b    7.a  8.c  9.a  10.d
  11.c  12.d  13.b  14.c  15.c
  16.b  17.a  18.c  19.c  20.a
  21.b  22.b  23.b  24.a  25.b
  26.c  27.d  28.b  29.d  30.c
  31.c  32.c  33.b  34.b  35.d
  36.a  37.a  38.b  39.b  4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