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巨人的陨落》读后感4篇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1
  这是一本历史小说,书中的时间线是从1911年至1924年,以一战为背景,描绘了横跨威尔士、英格兰、俄罗斯、美国以及德国5大家庭的爱恨情仇。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本小说可以带领读者了解到更加真实的一战时期。对于像我一样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初高中历史课本的人来说,读这本书能更让我了解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以及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对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我并不想说太多,只是想简单分享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读完整本书,最直接的感受是乱世出英雄,乱世出佳人。来自沙俄底层的格雷戈里成长为推翻沙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关键人物;来自威尔士矿工家庭,是英兰格贵族女佣的艾瑟尔,在战争爆发时期为女性权益做斗争,最终成为一位女性议员。(同样,英国贵族小茉黛和德国特工沃尔特的爱情故事也特别打动我)平民的崛起衬托出了巨人的陨落。
  巨人的陨落意味着封建的等级制度的陨落。100年过去了,等级制度还存在现代人的头脑中吗?
我悲观地认为是的。但这是个太过于复杂的问题,又涉及到社会、家庭、人性,我的三言两语会太过于主观,并且我也不希望自己是一个用自己标准评判别人的人,在这里不会说太多,但是最近确实对这一问题有一些些的思考。
  再来,是对于自己身处和平年代的庆幸与感恩。有足够的食物,能接受到我能接受到的最好的教育,能即时与家人朋友联系,对于身处战争的人们已经足够幸运。那时的人们那么艰苦,却能着眼于未来;相较于我现在,身处在自己的舒适圈,只着眼于一些生活上的苟且,目光实在是过于短浅。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目光也亟需放得长远一些。
  我没有经历过书中人物经历的那样跌宕起伏的社会变化。但是每一个时代的人会有每个时代所带来的不同的烦恼。比如现在我们可能会纠结于自身的发展问题、感慨于如今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房价飞涨带来的对未来的焦虑。“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作为社会的个体,希望大家都能守住自己的底线,审时度势,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世界。
  最后我想说一下阅读这个习惯。首先我想说明的是,阅读,尤其是看一些通俗文学,其实只是一个爱好,和喜欢看电影、听音乐、运动一样,只是一项用来打发时间,并且带来一些思考的活动。
  那为什么我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呢?应该是我明确意识到了自己表达能力的不足。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我常常发觉自己说话不能完全表达心中所想,说出的话没有逻辑,前言不搭后语。每当表达不清楚的时候总会以“你懂的吧?”结尾,那对方到底懂没懂呢,懂了多少呢?不得而知。输入太少导致了输出障碍,平时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一些碎片化信息上,只是麻木的接收,脑子里却什么都不思考。然而阅读一整本书的优点在于,你可以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展开联想与猜测,进行一些思考,而不是仅限于接收的.过程。其实电影和一些优质的电视剧也可以带来思考的过程,但对于我来说,这个过程可能太快,常常来不及,就有了答案或者新的故事情节。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本书部分的思考以及一些小小的心得。希望你喜欢看这些文字,如果还能带给你一些简单的思考,那真真是我的荣幸~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2
  其实《巨人的陨落》这本书,很早便收入囊中了,但一直被琐事所扰,读来断断续续,想想还是搁置一边,等待闲时。所幸这阵子稍微有些空闲,终于拜读完毕,大有酣畅淋漓之感。
  先说说对这本书的总体印象吧。个人认为,一本好书的标准是透过它,你有意愿、有兴趣去了解以往你不熟悉的世界,去获取你所缺乏的知识,而《巨人的陨落》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部故事性很强的历史小说,这里面不仅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有大时代的波澜壮阔,很容易让人有种自然而然的带入感,仿佛身临其中,肯叔沉稳的文字叙述,精致的细节描写,庞大的家族纠葛,充满矛盾、对抗的人物性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严谨认真的历史观,一击便击中了很多人的心灵,无怪乎这部作品受到全球千万读者疯狂追捧,一跃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作品。
  肯叔将故事的时间轴设定为1911年—1924年,一战前后。看似波澜不惊的世界局势,实际上正酝酿着一系列的剧烈变革,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已走到了水深火热、日益胶着对抗的阶段,一点火星便能引来世界巨变。肯叔从几条线着笔写出五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向我们揭露了整个时代变革的脉搏,故事从叙述一名不列颠岛上的未成年矿工经历着他人生中一大考验——来自其他矿工的欺凌捉弄开始,讲到富有的英格兰伯爵为即将到访的乔治五世进行紧张的筹备,接着又说道在沙皇残暴统治下的青年工头向自己的杀父仇人做着生产演示……看似各自独立、迥然不同的人物命运在历史的浪潮下已相互交织纠葛。书中人经历纷繁复杂的变化,而我们则看到鲜活生动的历史:一战、十月革命、凡尔赛和约……紧凑的故事情节、复
杂的人物关系让人目不暇接,这也许就是众人手不释卷的原因吧。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的那样,肯叔讲述的这个时代,同样繁荣与腐败共生,热情与冷漠相伴,昔日的权威正统正逐步走向没落,而来自社会底层的新兴力量不断崛起。对于昔日大英帝国、固步自封的权贵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个寂寞无奈的时代。用内忧外患来形容英国当时的处境其实是比较贴切,内部固守传统与改革创新持续对立,阶级矛盾和地区分野时常引发社会和政府内部的冲突;在外部,英国正陷入一战的巨大冲击,逐步失去霸主地位。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对于英国、世界、劳苦大众、平民阶级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不破不立,越是走向穷途末路越需要有人在背后助推一把。有人说,时势造英雄,然而,对于有英雄情结的我看来,正是有了这些敢为人先、不断抗争的英雄们,历史才有了今天的面目吧。无论是代表女性意识觉醒的艾瑟尔、茉黛,还是代表工人阶级、劳苦大众崛起的比利、格雷戈里,他们都积极向上,热情似火,为了个人的命运勇敢地与整个社会的偏见、不公积极抗争,显示出了完全、极致的生命之美,就像一团团红火焰照亮了20世纪初黑暗沉寂的天空。
  最后,就以这句彰显英雄彩的话结尾吧: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3
  我最初看到“巨人的陨落”这个书名,以为讲的是某个伟人的故事,之后看了简介,发现写的是以一战为背景,六个家庭的故事。这样我就有疑问了:“巨人”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看这本书。然而我完全被书中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比利和艾瑟尔。
威尔士和英格兰的关系  小说开头是讲的13岁的英国男孩比利第一次下矿井被欺负的故事,一般小说写的第一个人物往往就是第一主角,而读者也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感情在第一个人物身上,有带入感,我也是这样。看到跟我儿子差不多大的小孩被生活所迫,像大人一样挣钱补贴家用,而且是那么危险的工作,心就不觉揪起来。当看到第二次出现的16岁的比利沉着冷静的处理了一次矿难,救了一百多名矿工,我顿时有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欣慰。之后比利跟随父亲组织工会运动、罢工,但以失败告终;之后参军,亲历一战,在俄国战场用密信泄露“军事信息”被发现,判刑十年;事件被报纸媒体曝光,成了风云人物,减刑为一年,出狱后成功当选为工党议员。
  艾瑟尔是比利的,在一个英国贵族家做仆人。一次英国国王到访,艾瑟尔抓住机会,安排得体,成功升为管家。之后因为未婚怀孕不得不离开,到了伦敦做缝纫女工,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了报社的主管,根据弟弟比利在俄国的信息发表了闻名全国的__,最后也当选为工党议员。弟俩的故事都是逆袭成功的典范啊。
  读完书回过头来思索“巨人”指什么这个疑问,发现应该是指“帝国”或者“帝国主义”。《巨人的陨落》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战摧毁了俄、德、奥匈、土耳其奥斯曼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意三国,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一些国家的民主、工人运动,妇女地位也有所提升。
  其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英国和德国的关系。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
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__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温莎从此作为英国王族的姓氏,沿用至今。联想到今年轰动一时的英国脱离欧盟事件,欧洲也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啊。
  这是一本有趣又有益的书,让我这个从不喜欢战争历史、不喜欢政治的人也对这些感兴趣起来。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4
  一战的硝烟下,每个人都在热烈的生长着!
  肯福莱特讲述了一战中五个家庭的故事,其虽处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社会阶级,但在肯福莱特的笔下,却因一战中发生的各种故事,而相互之间产生了各种纠缠。当沉入到书中的故事,斑驳的历史,波澜壮阔的世界,不由感叹那段历史的残酷以及书中各位人物命运的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