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大力宣传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教师更应该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进行阅读。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阅读方式: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文章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进而寻主题句,获取大意,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能够理解主题句和文章的具体细节之间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信息。
跳读:寻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
抓住文章脉络。这样就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时间。这种阅读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表格类题材的阅读。
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抓住文章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的堆砌,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猜测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项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推理活动要依据特定的语篇语境,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做出推理,理解语篇中蕴含的意义,分清明述暗指,既要以事实为依据,也要依据自己的常识和经验。
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括,以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阅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以上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立足于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我校使用的是外研版教材,在必修1至5册中,每个模块都有两篇阅读文章,有精读的,也有泛读的,每篇文章都有其侧重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把精读与泛读紧密的结合起来,给学生指定一定的篇章让他们自主阅读,强调独立阅读课文的重要性,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技能。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用五到七分钟的时间来快速阅读文章,让他们来判断所给出的答案的正确与否,并说出他们的理由。有时也可让他们比赛,看谁得快,得准。比如,文章的主题句、文章的主体、主要阐述哪一方面的事情等等。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细读,让他们自己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行文脉络、每段的主题,研究主要语言点,如句子结构、词组的运用、单词的形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小组讨论。立求弄懂。精读应由学生自己去研究,讨论,改变那种从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老师包讲到底的局面,时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突出重难点,讲究实效性。
零基础学电脑制作表格
刚开始训练时,每篇的文章不宜太长,让学生用两分钟的时间泛读,然后用五分钟细读,在用三分钟快读,通过三次的阅读,学生从文章中得到的信息一次比一次更准确,然后解读所给的问题。所给的问题要简单些,让学生能很快的出来。这样也能增强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加大文章的容量,同时也逐渐加大所设问题的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此套教材还有大量的听力材料,可以通过先看听力训练题,然后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听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最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评价。再根据听力阅读材料,完成教材中EVERDAY ENGLISH 中的日常用语,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阅读水平,又对英语中的交际用语有所了解,从而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实效性。
讲究效率,落实到位
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的提高与阅读数量时紧密相关的,阅读要以量求质。高中生阶段每天的阅读量不得少于半个小时。读速定为每分钟60wPM左右,要求他们理解准确率达78%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另外,要把阅读的辅导落到实处。为了扎扎实实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除了对读量,
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我们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全面、详细的指导。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字典,一词一词的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常常往会看,重读一个词、短语、句子,不进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句子、段落、全篇的意义。我们必须帮助学生逐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量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内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猜测词句含义。
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抓不住重点,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和句子意义的方法,客服每碰到一个生单词就查字典的不良习惯。要让学生碰到生单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它的词性、大概含义;也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根据构词法、同
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等猜出词意。因为文章上下文相互逻辑性很强,可以在上文火下文得到提示,帮助他们理解词和句子的含义。
指导学生统揽全篇阅读。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握住文章的主线,每篇文章都至少有一个主线,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要让学生把握着主线,参考阅读题干,出解题的思路。其次,还要让学生多阅读几遍,看理解题的要求做;也可以先看题,在阅读短文;也可以先阅读文章,然后看题,再从文章中到题目所相联系的段落细读。不管用那种方式,都要力求快速、准确的理解文章内容。
总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坚持以本为钢,一大纲为准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就会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扩大了眼界,增长的知识,英语知识水平得到了强化和巩固,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促使自己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