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55213.0
(22)申请日 2018.07.31
(71)申请人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43061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雨山
东路88号
(72)发明人 柯三斌 王正先 周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573
代理人 陈向敏
(51)Int.Cl.
E04G  21/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
及其施工方法,梁钢筋包括梁上部主筋、梁上部
二排筋、梁箍筋、梁下部主筋、梁下部二排筋、梁
腰筋;梁钢筋下方设有模板,梁钢筋绑扎的辅助
装置包括两根圆形的竖向杆和一根圆形的横向
杆形成的骨架,所述竖向杆和横向杆固定在一
起,两根所述竖向杆上有排列密集的凹槽,两根
所述竖向杆的底部分别有移动轮和小横杆,小横
杆放置在竖向横杆的凹槽内,位置根据梁的大小
及不同钢筋位置进行调节,所有横向钢筋均放置
在小横杆上,所有梁钢筋的重量通过小横杆传至
竖向杆上,
再由竖向杆通过移动轮传至模板上。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109025315 A 2018.12.18
C N  109025315
A
1.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梁钢筋包括梁上部主筋、梁上部二排筋、梁箍筋、梁下部主筋、梁下部二排筋、梁腰筋;梁钢筋下方设有模板,其特征在于: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包括两根圆形的竖向杆和一根圆形的横向杆形成的骨架,所述竖向杆和横向杆固定在一起,两根所述竖向杆上有排列密集的凹槽,两根所述竖向杆的底部分别有移动轮和小横杆,小横杆放置在竖向横杆的凹槽内,位置根据梁的大小及不同钢筋位置进行调节,所有横向钢筋均放置在小横杆上,所有梁钢筋的重量通过小横杆传至竖向杆上,再由竖向杆通过移动轮传至模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竖向杆和一根横向杆均为外径48mm、壁厚为3mm的钢管,竖向杆长度为1200mm,横向杆长度为600mm;两根竖向杆上分别有间距80mm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横杆为直径20mm的钢筋,长度为1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为直径100mm的橡胶轮,每个竖向杆底部各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为:
步骤一:按设计尺寸及要求加工竖向杆和横向杆,将两根竖向杆和横向杆进行焊接固定;
步骤二:在两跟竖向杆底部分别安装两个移动橡胶轮;
步骤三:根据施工需要,将两个或者三个按照以上步骤加工完成的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放置在梁模板上部;
步骤四:根据梁的大小将承载梁上部筋的小横杆放置在竖向杆的凹槽内,再将梁上部主筋放置在小横杆上,套入梁箍筋,穿入梁下部主筋,进行钢筋绑扎,形成钢筋骨架;
步骤五:放置承载梁上部二排筋和梁下部二排筋的小横杆,再将梁上部二排筋和梁下部二排筋放置在小横杆上,进行钢筋绑扎;
步骤六:放置承载梁腰筋的小横杆,再将梁腰筋放置在小横杆上,进行钢筋绑扎;
步骤七:此段梁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需求,移动整个辅助装置及钢筋骨架,对钢筋骨架位置进行调整,再取出承载此段梁的第一个辅助装置,将小横杆从下向上依次取出,取小横杆时用小锤在水平方向敲击小横杆即可;
步骤八:取出第一个辅助装置,梁端放入梁模板内,将辅助装置移至下一段梁处,进行下一段梁钢筋的绑扎;
步骤九:重复四至八步骤,直至这个梁钢筋绑扎完成,开始绑扎下一个梁。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025315 A
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目前对建筑施工质量、施工速度、施工成本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梁钢筋绑扎施工效率已不太满足现在的要求,以往的梁钢筋绑扎施工工序为:安装梁及平板模板→绑扎梁内钢筋→安装梁侧模板。这种施工工艺存在多道工序交叉作业、高空作业等问题,且梁低钢筋及腰筋绑扎难度大,绑扎质量不易控制。为解决上述问题,工程界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即先按装好梁底模、侧模及平板模板,在梁位置上部将梁钢筋绑扎成型后再放入梁模板内,这需要在梁模板上部搭设用来支撑梁钢筋的支
架,以往这些支架通常是用钢管及木架来搭设,但是这种搭设支架的方法存在很多的弊端,用钢管及木架比较繁琐、操作不便,没有一个统一的搭设方法,对不同高度的梁需要多次搭设,且搭设时全靠经验搭设,没有经过稳定性验算,失稳情况时有发生,在施工中存在诸多不便。
[0003]经查资料显示,秦昊等人在2012年发明的专利“一种绑扎钢筋混凝土梁钢筋的辅助装置及其应用”中,发明了一种可以调节支架高度的装置,用于绑扎不同梁高的钢筋,但是其使用时仍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所有的梁钢筋重量全部承载在最上面的横杆上,梁钢筋绑扎完后不易将钢筋骨架放入梁模内;支架底部没有滑动装置,不能移动,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对钢筋骨架位置不能进行平移调整。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梁钢筋重量全部承载在最上面的横杆上,梁钢筋绑扎完后不易将钢筋骨架放入梁模内;支架底部没有滑动装置,不能移动,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对钢筋骨架位置不能进行平移调整。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克服了以上技术问题,梁模板一次成型后再绑扎梁钢筋,梁钢筋绑扎完成后放入梁模板内即可,减少不必要的工序,避免交叉作业带来的问题;此装置可用于不同梁高的绑扎,所有横向钢筋均可放置在支架上,方便钢筋的绑扎及连接,同时支架底座设有滑动装置,钢筋绑扎完成后可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对钢筋骨架进行整体
移动,方便灵活。
[0006]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梁钢筋包括梁上部主筋、梁上部二排筋、梁箍筋、梁下部主筋、梁下部二排筋、梁腰筋;梁钢筋下方设有模板,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包括两根圆形的竖向杆和一根圆形的横向杆形成的骨架,所述竖向杆和横向杆固定在一起,两根所述竖向杆上有排列密集的凹槽,两根所述竖向杆的底部分别有移动轮和小横杆,小横杆放置在竖向横杆的凹槽内,位置根据梁的大小及不同钢筋位置进行调节,所有横向钢筋均放置在小横杆上,所有梁钢筋的重量通过小横杆传至竖向杆上,再由竖向杆通过移动轮传至模板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两根竖向杆和一根横向杆均为外径48mm、壁厚为3mm的钢管,竖向
杆长度为1200mm,横向杆长度为600mm;两根竖向杆上分别有间距80mm的凹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小横杆为直径20mm的钢筋,长度为1000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为直径100mm的橡胶轮,每个竖向杆底部各两个。
[0010]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为:[0011]步骤一:按设计尺寸及要求加工竖向杆和横向杆,将两根竖向杆和横向杆进行焊接固定;
[0012]步骤二:在两跟竖向杆底部分别安装两个移动橡胶轮;
[0013]步骤三:根据施工需要,将两个或者三个按照以上步骤加工完成的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放置在梁模板上部;
[0014]步骤四:根据梁的大小将承载梁上部筋的小横杆放置在竖向杆的凹槽内,再将梁上部主筋放置在小横杆上,套入梁箍筋,穿入梁下部主筋,进行钢筋绑扎,形成钢筋骨架;[0015]步骤五:放置承载梁上部二排筋和梁下部二排筋的小横杆,再将梁上部二排筋和梁下部二排筋放置在小横杆上,进行钢筋绑扎;
[0016]步骤六:放置承载梁腰筋的小横杆,再将梁腰筋放置在小横杆上,进行钢筋绑扎;[0017]步骤七:此段梁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需求,移动整个辅助装置及钢筋骨架,对钢筋骨架位置进行调整,再取出承载此段梁的第一个辅助装置,将小横杆从下向上依次取出,取小横杆时用小锤在水平方向敲击小横杆即可;
[0018]步骤八:取出第一个辅助装置,梁端放入梁模板内,将辅助装置移至下一段梁处,进行下一段梁钢筋的绑扎;
[0019]步骤九:重复四至八步骤,直至这个梁钢筋绑扎完成,开始绑扎下一个梁。[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减少不必要的工序,避免交叉作业带来的问题;此装置可用于不同梁高的绑扎,所有横向钢筋均可放置在支架上,方便钢筋的绑扎及连接,同时支架底座设有滑动
装置,钢筋绑扎完成后可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对钢筋骨架进行整体移动,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梁钢筋绑扎辅助装置效果图
[0023]图2是梁钢筋绑扎辅助装置立面图
[0024]图3是梁钢筋绑扎辅助装置竖向杆件侧面图
[0025]图中:1、模板;2、竖向杆;3、横向杆;4、小横杆;5、移动轮;6、梁上部主筋;7、梁上部二排筋;8、梁箍筋;9、梁下部主筋;10、梁下部二排筋; 11、梁腰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8]实施例一
[0029]参见附图1~图3,梁钢筋绑扎辅助装置可以看出此辅助装置分为竖向杆件、横向杆件、小横杆、移动轮等四个部分;一种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梁钢筋包括梁上部主筋6、梁上部二排筋7、梁箍筋8、梁下部主筋9、梁下部二排筋10、梁腰筋11;梁钢筋下方设有模板1,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包括两根圆形的竖向杆2和一根圆形的横向杆3形成的骨架,所述竖向杆2和横向杆3固定在一起,两根所述竖向杆2上有排列密集的凹槽,两根所述竖向杆2的底部分别有移动轮5和小横杆4,小横杆4放置在竖向横杆的凹槽内,位置根据梁的大小及不同钢筋位置进行调节,所有横向钢筋均放置在小横杆4上,所有梁钢筋的重量通过小横杆 4传至竖向杆2上,再由竖向杆2通过移动轮5传至模板1上。
[0030]所述两根竖向杆2和一根横向杆3均为外径48mm、壁厚为3mm的钢管,竖向杆 2长度为1200mm,横向杆3长度为600mm;两根竖向杆2上分别有间距80mm的凹槽。
[0031]所述小横杆4为直径20mm的钢筋,长度为1000mm。
[0032]所述移动轮5为直径100mm的橡胶轮,每个竖向杆2底部各两个。
[0033]上述梁钢筋绑扎的辅助装置具体施工步骤为:
[0034]步骤一:按设计尺寸及要求加工竖向杆2和横向杆3,将两根竖向杆2和横向杆3进行焊接固定;
[0035]步骤二:在两跟竖向杆底部分别安装两个移动橡胶轮5;
[0036]步骤三:根据施工需要,将两个或者三个按照以上步骤加工完成的装置放置在梁模板上部;
[0037]步骤四:根据梁的大小将承载梁上部筋的小横杆4放置在竖向杆2的凹槽内,再将梁上部主筋6放置在小横杆4上,套入梁箍筋8,穿入梁下部主筋9,进行钢筋绑扎,形成钢筋骨架;
[0038]步骤五:放置承载梁上部二排筋7和梁下部二排筋10的小横杆4,再将梁上部二排筋7和梁下部二排筋10放置在小横杆4上,进行钢筋绑扎;
[0039]步骤六:放置承载梁腰筋11的小横杆4,再将梁腰筋放置在小横杆4上,进行钢筋绑扎;
[0040]步骤七:此段梁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需求,移动整个辅助装置及钢筋骨架,对钢筋骨架位置进行调整,再取出承载此段梁的第一个辅助装置,将小横杆从下向上依次取出,取小横杆时用小锤在水平方向敲击小横杆即可;
[0041]步骤八:取出第一个辅助装置,梁端放入梁模板内,将辅助装置移至下一段梁处,进行下一段梁钢筋的绑扎;
模板图片 背景[0042]步骤九:重复四至八步骤,直至这个梁钢筋绑扎完成,开始绑扎下一个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