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的重要依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核酸标本采样的规范性;检测者操作规范等等。本文就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实验室曾发生两起核酸检测呈假阳性事件作一分析。2022年1月26日,实验室在对重点人标本检测时发现有四例初筛阳性病例,(上海博杰试剂,CT值均<35)实验室管理人员立即上报中心领导,中心领导立即上报卫健局和州疾控中心,卫健局领导指示立即对这4人采取隔离管控以及立即对其密切接触者和小区进行管控。后来经实验室复核(上海博杰和达安基因试剂)为阴性。通过调查发现这四例假阳性均为同一卫生院医务人员,当天是常规采样检测日,其中有一位医生刚刚为某一儿童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后没有脱去工作服就直接为这四位同事采了核酸样本。另一起假阳性事件是2022年5月16日,某乡镇卫生院采集送往我中心实验室检测的样本里检测出初筛阳性一管(10混一),后对混管人员全部追踪采样复检,结果全部阴性。通过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在送样时将新冠病毒核酸疫苗的疫苗冷链运输箱用于核酸样本运输。
通过这两起事件我们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因素除与上述的试剂、采样、运输、实验室
操作等有关外,新冠疫苗污染也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之一。因此接种后进行核酸检测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如果需要进行核酸检测,需要在离开接种单位48小时(至少24小时)之后方可采样。因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由野病毒经过培养、灭活等工艺制备而成,病毒已经失去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病毒核酸片段。所以被疫苗污染后实验室仍然会检测到核酸片段。
二、接种室与核酸采样室应单独分开设置,接种人员在接种操作过程中开启疫苗瓶、抽取疫苗液、注射器排气、接种后注射器或疫苗瓶内的液体残留等,可能会以液体或以气溶胶方式污染接种场所的接种台、墙壁、门把手、走廊、接种人员和受种者衣物等物体表面。本文中讲述的四例初筛假阳性病例事件,是因接种者在操作过程中工作服、手可能已经污染了核酸片段,然后又去为同事采样时将核酸片段污染到采样管从而导致假阳性结果。
三、接种人员与采样人员都需做好个人防护和手消毒处理。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灵敏度极高,如果在核酸片段被降解前进行采样,很可能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所以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时,建议减少受种者的陪同人员数量,进入接种单位时佩戴口罩,并配合健康询
问、体温检测等措施;尽量不把个人物品带入接种室。接种人员和核酸采样人员应严格分开,如果特殊情况下接种人员在为受种者接种结束后一定要做好手卫生,在结束工作后做好消毒(包括环境消毒)、更换好衣服之后进入核酸采样室。
四、新冠病毒核酸样本应三层包装,运输箱应符合A类UN2814生物安全运输。采集好的标本应当放在大小合适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的样品采集管里,拧紧。然后装入密封袋里,独立包装每袋装一管,再将密封袋放入带盖的密封罐里。密封罐又放入符合要求的生物安全运输箱里。上述某卫生院将装过新冠病毒疫苗的冷链运输箱用于核酸样本的运输,很有可能在疫苗拆零、装箱、存储过程中操作不当新冠病毒核酸片段污染了运输箱,而运输箱又用于核酸样品采样管的运输导致假阳性的发生。
五、在打完新冠疫苗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一过性不良反应,如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机体出现轻微不适,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果在打完新冠疫苗后,立刻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拭子刺激鼻咽部时可能会加重这些不适反应。
六、新冠疫苗抗体产生需要1到2周的时间,在这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内,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减少一些抗生素的使用,而且要注意避免感染,防止一些药物的使用,以免影响疫苗抗体的
产生。
由上可知,打完新冠病毒疫苗后如果想做核酸检测,建议不要立刻去做,至少间隔24小时再进行检测。进行核酸检测之前2小时内,尽量避免进食、饮水等,以免在进行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产生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