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综合监测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关于开展社区人新冠肺炎哨点监测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动态掌握人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及时了解新冠病毒株变异情况及对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及检测试剂敏感性的影响等生物学特性,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发展态势,分级分类实施社会防控措施,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遏制疫情发展、压制疫情高峰。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病例报告监测。定点医疗机构按照现行规定开展病例诊断报告,按照要求做好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报告与订正。根据病情变化24小时内订正临床分型,病例出院后24小时内填报出院日期,病例死亡后24小时内填报死亡日期和死因诊断。动态分析病例,特别是重症、危重
症和死亡病例变化趋势。对发现的重症、危重症、死亡病例和其他特殊病例,各县区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流调报告。
(二)病毒变异监测。各县区及时采集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等及时送至省疾控中心委托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通过数据及时发现输入和本土流行的新变异株和潜在重要变异株。
(三)流感样病例哨点医院监测。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负责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监测每日对门(急)诊就诊人数、具有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人数、入院病例总数、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数及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人数、检测阳性人数等按照流感监测网络流程上报。通过数据动态分析门(急)诊和住院患者人数、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人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等变化趋势。对重症高风险住院患者、有症状的医务人员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降低疫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风险。
(四)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各县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工作。
(五)新冠病毒污水监测。有条件的县市布点探索性开展污水监测,采集污水处理厂污水样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各县区以上常态监测的基础上,在疫情流行期间开展以下应急监测措施。
  (六)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各地要每日统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的就诊人数、核酸和抗原检测数及阳性数,逐级报告。动态分析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和感染率变化情况。
(七)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监测。疫情流行期间各县区对辖区内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对机构内被照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和定期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和暴发疫情,控制机构内疫情传播。疫情流行期间,场所内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全员核酸检测,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2次抗原或核酸检测;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1次抗原或核酸检测;如场所内出现1例感染者,应及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后续根据检测结果和风险评估情况,确定检测频次;外来人员进入该类场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
某市负责开展重点人监测,对快递从业人员(不少于100人)养老院被照护人员(不少于1家)医务人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各1家)等重点人开展监测工作
大型企业、工地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商场超市等其他重点机构、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如检测结果阳性,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根据病情情况,及时就诊。
    (八)社区居民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根据省《关于开展社区人新冠肺炎哨点监测的通知》的要求,抽取不少于2500人开展社区人监测,其中城关镇监测不少于1250人,村(屯)监测不少于1250人。其他县区根据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后,可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岁及以下婴幼儿等人,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后需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如同住人员出现感染者,其他人员可连续3天每日开展抗原检测)。
各地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平台,每日收集并汇总社区(村)居民核酸和抗原检测
等数据结果,动态分析和监测各类人感染水平及变化趋势,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规模、强度和流行时间。
  (九)学生症状监测。疫情流行期间各级各类学校对在校学生每日开展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1次抗原或核酸检测,动态分析中小学生新冠病毒感染变化趋势。
三、监测信息报送
各县区要按照《关于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国卫明电〔2022〕521号)要求,以及监测系统要求,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监测信息。
四、监测预警分析
各县区要每日分析疫情监测信息,实时监控疫情发展态势、疫情高峰及波及范围,预测疫情变化趋势和流行时间,评估疫情风险,及时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定期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疫情流行强度、严重程度、医疗资源占用等因素,建立完善专家风险分析研判机制,提出疫情分级分类措施建议。
核酸检测结果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