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第42卷)第2期
下半月
论M U
Y E L U N T A
N
近期,进口冷链食品频频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并发生数起冷链输入的病例,再度为疫情防控敲响警钟!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时有发生,特别是入冬以来,输入病例快速上升,风险与挑战不断加剧。针对进口冷链食品环节存在的问题人们忧心忡忡,冷链食品为何成为病毒的“潜伏地”?进口冷链食品还能食用吗?我国将采取哪些科学防控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进口冷链食品的输入风险?消费者该如何加强自我防护,确保进口冷链食品消费安全?1进口冷链食品问题频现
近期,我国进口冷链食品多次出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情况,结合之前北京新发地、辽宁大连市、山东青岛市以及近来天津发生的疫情来看,首发病例均与冷链食品有关,并已发现物传人的证据,再度为疫情防控敲响警钟。
2020年11月7日晚,山东省德州市报告从天津港进口的一批冷冻猪肉核酸检测呈阳性。11月8日,天津市通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联冷库1份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阳性,并被确诊。11月9日,天津一名货车司机也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其曾到上述病例所工作的冷库拉货。11月11日,天津又确诊一例海联冷库关联人员……短短几天时间,天津出现的病例均与冷链相关。据调查,该批出现阳性的冻猪肘来自德国不来梅港。
11月12日,天津津南区疾控中心在金福临冷冻批发市场一冷库内排查发现1份混检样品阳性,此前静海区发现的比目鱼外包装阳性货物正是从该市场进货。11月12日,山东省梁山县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中,发现1份进口冷冻牛肉制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同日,湖北省武汉市也报告进口冷冻牛肉外包装样本有3份检测结果呈阳性。11月13日,甘肃省兰州市对某冷冻厂进行定期采样抽检过程中,发现1份来源于天津港的冷链虾内包装样品核酸检测呈阳性;同日,福建省泉州市发现4份冷冻货品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11月13日,山东省济南市疾控中心在盖世物流园区冷库贮存的进口
冷冻食品及包装标本中也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11
月13日晚,河南省郑州市疾控中心在一批产地为阿根廷的冷冻猪肉的外包装抽检标本中也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事实上,此前从进口冰鲜三文鱼、冻南美白虾、冷冻鳕鱼,到鸡肉、猪肉、牛肉等冷链动物产品及包装中已经多次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甚至活病毒。2020年7月3日,大连海关从进口厄瓜多尔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1个样本及3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7月22日起,陆续发现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海产品加工车间工作人员感染。此后,厦门海关也从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的两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8月11日,深圳市龙岗区在排查检测时,也发现1份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样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然而,这已不是巴西首次对华出口的肉制品被曝出质量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期进口巴西冷链食品已6次发现阳性情况,包括牛肉、猪肉、鸡肉、带鱼等等。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9月25日从巴西进口冻带鱼一个内包装样本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10月1日从巴西进口冻去骨牛肉一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10月29日山东威海乳山市在常规抽检中,发现1份巴西进口冷冻猪肉制品及外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此外,山东4家水产品进口企业也从进口俄罗斯3艘捕捞渔船和荷兰1家冷库水产品外包装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更为可怕的是,通过疫病流调溯源发现,9月下旬,曾在青岛港装卸过冷冻海鲜的两名工人已经感染新冠病
新冠病毒频频检出,如何确保进口冷链食品消费安全?
刘国信1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山西阳城048100)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21)02-0005-04
1
作者简介:
刘国信(1962-),男,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
无公害养殖与疫病防治
普特威鹅业服务平台,中国鹅业服务首选平台
2021
年(
第42卷)第2期下半月坛
M U Y E L U N T A N
毒。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
在对青岛新冠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过的进口
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在国
际上尚属首次,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
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最近,清华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
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表的研究论文表
明,来自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极有可能为6月
份北京新发地疫情的病毒源头,并再度提出冷链运输可能
是新冠病毒传播的新途径。
毋庸讳言,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国
家“带疫复工”,冷链环节受污染的风险不断加大。据海关
总署及各地通报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5日,国内共有
30余次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阳性,涉
及10多个省区直辖市,被检出阳性次数最多的进口国依
次为厄瓜多尔、巴西、印度尼西亚、荷兰、阿根廷、俄罗斯
等,并已发生数起因进口冷链食品及包装受污染导致人
被感染的输入性疫情,必须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环节潜藏的
安全风险。
2冷链环节缘何成为疫情高风险点?
业内人士表示,在众多进口食品中,包括生鲜在内的
相当一部分品类高度依赖冷链物流。由于新冠病毒在冷
冻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并可由物传人,在新冠疫情高发地
或各个流通环节受到污染后,极易把病毒带到非疫区引起
疫情传播。流调发现,近期国内个别地区新冠疫情的反复
均与此有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对进口食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增加。中国食品土畜
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
示,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达908.1亿美元,同比增长
23.4%,来源地达189个。从金额来看,17个品类中,排名
前三的依次是肉类及制品、水海产品及制品、乳品,进口额
均超过100亿美元。前三大口岸分别是上海口岸、天津口
岸、深圳口岸。天津口岸是中国冷链食品的重要进口口
岸,进口冻肉占到全国肉类进口量近三分之一。该报告
称,尽管新冠疫情使国际交往受到很大影响,但预计2020
年进口食品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食品安全链,冷链最关键。据专家介绍,与普通物流相
比,冷链物流有三大特性,又称“3T原则”,即产品质量取决于
冷链储藏温度(Temperature)、流通时间(Time)、耐藏性
(Tolerance)。冷链物流的核心是全程不断链,一旦断链脱
温,就会给货品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因此,由于长距离运输
和保鲜保质的需要,众多的进口生鲜食品需通过冷链运输。
而在全球疫情蔓延扩散之下,如果食品产地国家和地区对疫
情处置防控不力,相伴而来的则是潜在而巨大的污染风险。
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
猛表示,食品特别是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冷冻制品从生产、
加工、包装、储藏、运输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如果周围环境
被新冠病毒污染,或者从业人员本身就是新冠病毒的感染
者,都有被污染的可能。此前青岛疫情中,相关部门从进
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出活病毒,验证
了新冠病毒物传人的可能性。当人在污染环境中没有防
护,病毒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感染,如接触病毒后触摸到了
人体黏膜,很可能导致接触传播。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
友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吴尊友强调,与寄生虫和细菌等
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并不会被冻死。一般
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冷链造就的低温环
境为病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存活空间。而新冠肺炎病毒
具有耐低温的特性,冷冻食品表面和冷库环境温度低,都
适合病毒长期存活,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发地区食品或外
包装被污染,经过冷链运输,则可把病毒带到非疫区,从而
引起接触传播,引爆新的疫情,这也是冷链食品屡次成为
疫情风险点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每日入关的进口冷链
食品数量庞大,种类、批次繁多,受诸多因素制约,全部检
测不容易做到;而病毒又是无孔不入,食品的外包装、内包
装和食品本身,每个环节都有潜藏的风险,通过抽检也不
可能发现所有病毒。
此外,装卸环节也是防疫的难点之一。据了解,由于
冷冻海产品多是小件杂货,目前装卸仍以手工操作为主,
通常需要港口装卸工人下到船舱一件件搬抬;而进入冷库
时,进口冷冻集装箱中的各类冻品,也需要装卸工人手工
掏箱……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人接触病毒或传播病
毒的风险。
近日,吴尊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冷链引起注意,首先
是北京新发地疫情,然后是大连、青岛、天津等地病例,再
回顾年初武汉早期疫情,在华南海鲜市场病人也主要集中
在冷冻海产品区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进口的冷冻海
产品或肉食品及其包装,很可能就是疫情源头。因此,进
一步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环节疫情的常态化精准防控刻
不容缓。
3多管齐下,严密防范
针对进口冷链食品环节存在的问题,专家强调,必须
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因时因势
科学调整防控措施,做到源头管控、人物共防、协同作战、
美兰生物:开启禽用疫苗“5G新时代”
2021
年(第42卷)第2期
核酸检测结果多久出M U Y E L U N T A N
各司其职,确保进口审查关口前移,到港消毒不留死角,核
酸检测应检尽检,市场监管排查全覆盖无缝隙,既要保证
进口冷链食品消费安全,也要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避免货
物积压滞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业界专家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
情期间首先要强化食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卫生消毒、封
闭管理工作,要求进出口企业改进生产、加工和交易条
件,把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做细。比如,生产经
营过程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强化食品及原料、包装及原
材料和所有环境的消毒、检疫;对产业链从业人员加强健
康监测,提高核酸检测密度,搞好日常防护,严禁病毒携
带者或感染者带“毒”从业。冷链物流等相关人员也要增
强防护意识,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食品及包
装。特别是码头、港口装卸工人,在装卸来自有疫情发生
地的进口冷链食品时,务必全程规范戴口罩、手套、穿工
作服;作业完毕后立即洗手洗脸,并对用具和作业工具彻
底进行清洗消毒。
据悉,根据进口冷链物流的特点,为了切实加强冷链
环节疫情的常态化精准防控,充分发挥消毒对新冠病毒的
杀灭作用,有效防范输入风险,同时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避
免货物积压滞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近日,国务
院联防联控机制向全国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
毒工作方案》,专门对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
做出周密部署,对进口冷链食品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
溯提出具体要求。根据该方案,相关部门在完成新冠病毒
检测采样工作后,必须按照职责分工,在进口冷链食品首
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的各个环节,严格实施预防性全面
消毒处理,通过关口前移阻断病毒可能的传播链条,把风
险控制在最低水平。比如,在口岸环节,要求进口企业如
实申报进口冷链食品的相关信息,并做好销售记录和流向
记录;海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检测力度,对进口冷链食品
应检尽检。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按规定作退运或销毁处
理;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指导督促对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
装等实施全面消毒。
在冷链运输和出入库环节,在从集装箱卸货换装至国
内运输工具时,要求货主或其代理人对货物包装实施消
毒,运输过程中承运企业不得开箱;冷库接受进口冷链食
品时,应如实记录并核对集装箱号及铅封号,做好货物的
出入库记录,相关资料和记录应至少留存2年。在流通环
节,对从口岸放行的进口冷链食品,在社会冷库或企业冷
库倒箱过车、入库存储前,要求查验货物所附的消毒证明,
如未消毒,则在掏箱卸货时,对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实
施全面消毒。
在市场环节,特别要加强和规范销售市场管理,严格
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日常消毒及环境卫生工
作,并加强消毒证明的查验工作,严格防止未经预防性全
面消毒处理的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同时,进
一步完善追溯管理机制,做到所有进入市场的进口冷链食
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在第一时
间、第一环节及最小范围得到控制,防止疫情的扩散传播。
此前,为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政
策,切实加强“人防”与“物防”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已经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冷
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对生
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各环节做出了明确细致的规
定。比如,发现样品核酸检测阳性,必须依照相关应急处
置规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相关物品临时封存、无害化
处理,对区域场地进行消毒处理,对可能接触人员紧急开
展排查、隔离和核酸检测及健康筛查等措施,以便及时发
现处于早期的感染者,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据了解,针对近期进口冷链食品出现的问题,海关总
署已加强了源头管控,采取关口前移、开展远程视频检
查、暂停产品进口等措施,进一步严格口岸检验检疫,全
方位实施风险监测;对发现问题的相关企业,根据风险等
级,采取了暂停其在华注册资格,暂停相关产品进口,对
暂扣的货物实施退运销毁等处理措施,坚决拒绝带“毒”
入关;同时,提请所在国进一步加强对输华食品企业的监
管,督促落实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制定
发布的《新冠肺炎与食品安全:对食品企业指南》,完善食
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产业链安全卫生管理和员工防护,
保证输华食品安全。
4消费者如何确保消费安全?
近段时间以来,进口冷链食品频频出现问题,给外防
输入带来巨大压力。那么,既然物传人的可能性客观存
在,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吃吗?普通消费者如何做好自身防
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关专家表示,现有研究和防控实践表明,新冠肺炎
不是食源性疾病,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
目前来看,各地都已经加大了排查、消毒、检测、筛查等管
控手段。暴露出来的问题货品,从整体货品占比来说相当
小,而且病毒核酸载量也较低,只要采取严格的检测、消毒
等防护措施,不必对冷链食品敬而远之。况且,检出结果
并不代表就一定具有传染性。核酸阳性和病毒存活不是
一个概念。物传人的前提是病毒具备传染性。病毒由蛋
白质外壳和核酸长链构成,如果外壳被破坏,病毒就丧失
了传染性,但核酸检测仍可出现阳性。同时,也有专家强
调,由于进口冷链食品数量庞大,种类和批次较多,消毒和
检测不可能覆盖每一个包装的每一个点,总有可能出现漏
网之“鱼”。尽管目前国内疫情控制良好,但输入病毒的危
险始终存在,特别是患者的输入容易防住,食品的输入防
不胜防,虽然物传人的概率明显低于人传人,但大家仍要
高度警惕,注意自身防护。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往往无法确定所购买食品是否带
有病毒的情况下,在选购、烹饪、食用等各个环节,如何才
能做到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呢
?相关专家表示,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
和原食材等五个要素,是世卫组织推荐的做好食品安全的
基本要求,消费者一定要遵守。
河南万华畜牧设备有限公司:超高层恒温式养殖设备开创者
2021
年(第
42卷)第2期下半月坛
M U Y E L U N T A N
购买各种冷冻食品,特别是各类进口冷冻动物产品,
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和超市,并看其是否经过消毒、检
测和检验,有无核酸检测报告、检验检疫标志及相关消毒
证明。
不要购买来源信息不明的冷链食品;通过网购渠道
买进生鲜产品,快递外包装经过消毒后才能拆封开箱和
带入室内,并将包装物合理收集处理,坚决不能随意丢
弃;同时,接触外包装及生鲜食品后,也要及时洗手,避免
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鼻、眼等处,尽量降低风险。
在加工处理生肉、水产品等生鲜冷冻食物时,一定要
认真清洗,清洗过程中要防止水花飞溅;同时,必须将生、
熟分开处理,包括使用的容器、案板、刀具等都要各备一
套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并在烹调加工结束后,对双
手、台面、容器、厨具等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在烹制食物时,一定要烧熟煮透;在清洗、加工处理、
烹制食物的整个过程中,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
鼻等;疫情期间,尽量不食用凉拌食物,不到活禽市场和
宠物市场,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
用公筷、勤剪指甲、不扎堆,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等活
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此外,针对进口冷链食品出现问题后,近来舆论场出
现的“禁止进口冷链食品”的呼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教授易靖韬认为,国家保持冷链进口有其政策考量。国
际市场层面既要考虑保持和维护对外贸易关系的稳定及
可持续性,也要注重疫情条件下的国际互助与合作;国内
市场层面既要考虑实际供求状况,满足我国高端品质消
费升级的需求,还要通过进口来平抑市场物价,因此,宏
观政策的制定需要统筹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着力
点就会表现更为细腻而精准,留出足够的窗口观察期和
决策空间,不能一有问题就盲目停止进口。对此,中国物
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指
出,就目前而言,“一刀切”禁止进口冷链食品,因噎废食,
既不现实,也不可取。
专家表示,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阶段,
很容易与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形成交织,给疫情防控带来
新的挑战,我们要毫不放松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各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
结合,因时因势科学调整防控措施,特别是在外防输入
上,既要“防人”,也要“防物”,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
根弦,将冷链铸成“安全链”,确保人民众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
信息博览
政策性玉米抛售力度加大现货价格维持高位振荡
供应面
冬至后低温天气有利于新玉米储存,玉米价格不断
走高,基层种植户售新粮收益较为理想,售粮积极性高
于往年,新粮收购进度同比明显增快。目前东北基层种
植户售粮进度已超过五成,华北产区基层种植户售粮进
度近五成。贸易商、烘干塔等开库和收购数量同比明显
增高,截至目前,吉林全省入统企业收购玉米107.1亿kg,
同比增加46.7亿kg;黑龙江全省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玉米
141.5亿kg,同比增加52.5亿kg。临储方面,近日临储玉
米密集性拍卖。2020年12月22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
售合计拍卖玉米10.34万t,全部成交,最高价2590元/t,
最低价2430元/t,成交均价2491元/t。其中吉林2014
年玉米1325t,成交均价2430元/t;内蒙古2015年玉米
82137t,最高价2480元/t,最低价2460元/t,均价2472
元/t;辽宁19993t,最高价2590元/t,最低价2550元/t,
均价2576元/t。
需求面
2020年禽蛋养殖存栏保持高位,生猪养殖稳步恢
复,存栏量连续增长,对饲料需求的支撑作用明显。农
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
猪存栏环比增长3.8%,同比增长31.2%,已连续6个月
正增长;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29.8%,已
连续5个月正增长。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
11月饲料总产量2232万t,同比增长12.8%,其中猪饲
料产量932万t,同比增长53.1%;1~11月饲料总产量
达到22870万t,同比增长9.5%。生猪存栏量保持增长
态势,这也将直接拉升饲养企业对玉米采购、建库的需
求。2020年四季度以来,原料玉米价格震荡上涨,玉米
深加工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但市场需求却处于弱
势低迷状态,导致深加工企业加工利润盈利不断缩水,
部分地区已陷入亏损状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库存谨
慎,多维持安全库存为主,库存仅维持半月加工天量,
但企业有节前备货需求。
后市分析
随着政策干预力度加大,2020年12月份中国东
北主产区新季玉米交售及外运外销逐步恢复,上市
供应量进一步增加,12月份玉米供应紧张的局面将
适度改善,预计12月份玉米价格先涨后稳,中旬前
价格总体缓慢上涨为主,中旬前后有望逐步触顶企
稳,下旬有适度减弱回调的机会存在,月度均价环比
继续大概率上涨但涨幅收窄。2021
年1月中旬前后
随着春节前备货逐步启动,预计价格再度上涨的几
率提高。更远看,2021年玉米价格同比总体继续上
涨的几率非常高。
河南农开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厚德载物敦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