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医院
新冠疫情防控漏洞与工作缺陷总结
1、对疫情防控形势认识不足。相关医院错误地认为,经海关和社区防控能够完全筛出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院内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极小,存在侥幸心理。
2、院前防控措施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入境人员未实施14天集中隔离管理,导致入境人员中存在新冠病毒感染者漏检可能。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显示,两市聚集性疫情传播源头均是近期经海关入境人员。二是社区防控措施未能有效落实,如多数聚集性疫情就是因为聚餐引起。
3、感染防控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某医院162名住院患者有髙达228名陪护,对陪护人员未进行严格管理;发热门诊核酸检测结果报告时间过长,个别患者甚至长达16小时;发热门诊与血透病区、高压氧、医疗废物暂存点在同一幢小楼内,出入口相隔仅1米左右,存在生产安全和医疗安全等隐患
4、核酸检测工作未能按要求及时开展。某地仅有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医院能够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其他医疗机构未能及时落实要求加强实验室建设并开展核酸检测,相关部门也未及时对医疗机构实验室备案等工作开展有效指导,导致多数医疗机构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医务人员对发热患者诊疗时,未能严格遵循诊疗规范,盲目依赖临床经验和影像学检查,未能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导致误诊漏诊。
5、院内感染防控措施落实不力。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的防控措施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开展预约诊疗,合理分流患者;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到位,分区要求未落实;病房管理严重失职,未制定严格的陪护和探视制度,
不同病房人员随意流动;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淡薄、敏感性不强、培训不到位。
6、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未做到“应检尽检",先入病区再做检测的现象普遍。
7、病区加床严重,其中神经内科两个病区和心内科病区加床率均超过90%,严重违反防聚集规定。
8、病区管理混乱,首例确诊的陪护人员持其哥哥陪住证陪护,陪护和探视人员随意出入病区,存在陪护人员随意换人的情况。
9、缓冲病室设置管理不规范,未做到单人单间收治。
10、密切接触人划定不准,出现确诊病例的心内科仅封控不到3天时间,密接人员随意到食堂、商店等公共场所活动,无法排除密接的医务人员仍每天正常上下班。
11、对有密切接触史住院患者,只要间隔24小时连续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即解除隔离并允许出院,在5-10日安排心内科70名患者出院。
12、急诊患者未及时查验核酸检测结果,也没有及时釆样送检,而是直接将患者收入病区,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应检尽检”要求未有效落实。
13、患者急诊入院时,在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就被安置于病区普通双人间,未按照要求设置使用缓冲病室。
14、陪护人员数量多、不固定,随意进出病区,多次到院外活动。
15、首例患者确诊后,流行病学调查不够科学规范,密切接触人员及其暴露风险等级的确定不准确。
16、部分定点医院主要负贵人对新冠疫情感染防控重视不足,院感防控
第一贵任人职责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医务人员新冠防控认识不足。
17、个别定点医院三区两通道某些环节有缺陷(如一脱间房间小、通风不好、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的缓冲间距离比较短等)、有些区域消毒设备等配备数量不足。有些定点医院为综合医院临时改造,存在先天布局缺陷,如有的区域无上下水、不能通风,应急需要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分挽室等未划分到污染区,不能完全满足新冠患者救治需要。
18、个别援助定点医院医疗队未配备感控专职人员,或者配备的感控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无法胜任定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19、参与定点医院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院感培训不到位,如个别医疗队员个人防护知识欠缺、穿脱不规范;部分人员培训未受重视,如保洁、保安等工勤人员防护培训不到位。
核酸检测结果多久出20、因部分医务人员多次参与新冠救治工作,尤其是“大牌"救治专家,在工作中有麻痹大意思想,存在防护用品穿脱行为不规范等现象。
21、个别定点医院在新冠救治中多部门分工协作不够通畅,没有形成合力。
22、个别医院各区域的感控监督员岗位配置不足,未发挥相对应作用。
23、个别医院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污水处理未达到传染病处理排放要求。
24、个别定点医院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过度,如穿2层防护服,3层口罩,3层手套等。
25、个别医院各区域感控消毒记录不全、不统一,消毒剂使用浓度过高,消毒方法不正确,大多数使用喷洒方法。
26、个别医院洁具管理不规范,病区内无洁具间,病区拖布、抹布放置在卫生间,未集中清洗消毒。
27、个别医院病区内未设置医务人员应急处理间,有的设置了但未处于应急使用状态,未建立明细及使用流程。
28、有的定点医院未设置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时应急使用的洗澡间,设置的部分医院未能做到人次消毒,有的未处于备用状态,应急使用时条件不具备。
29、个别定点医院医务人员驻地选址没有考虑防控要求,没有做到有效的封闭管理,未做到医务人员一人一房间,有的房间没有卫生间,存在医务人员在驻地串宿舍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