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核酸检测技术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和省应对新冠疫情应急指挥部要求,进一步提升全省新冠核酸检测能力,全面推进扩大核酸检测,使新冠核酸检测保“量”保“质”保“安全”,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制订此技术方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XX省区域内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的实验室。
二、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一)防护用品。医用外科口罩、N95及以上防护口罩、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护目镜和面屏、医用防护服、防水隔离衣、工作服、工作鞋、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医用防护帽。
(二)相关操作过程人员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样本采集、样本核酸提取人员须三级生物安全防
护:N95口罩(必要时可在外加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帽、工作服、外着防护服(必要时加戴穿防水隔离衣)、工作鞋、防水靴套、双层乳胶手套、护目镜(必要时可加戴面屏)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标本运输/接收人员须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服、工作鞋、防水隔离衣、医用防护帽、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乳胶手套;特殊情况时,可升级为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核酸扩增检测人员须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医用防护帽。
三、人员要求
(一)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熟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个人防护操作。
(二)实验室操作人员具备核酸提取和PCR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操作能力。
(三)标本采集人员接受过新冠标本采集操作培训,实验室检测人员接受过新冠核酸检测技术培训。
四、核酸检测实验室环境要求
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应至少设置三个区域: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核酸扩增区。各区域可以采用集中或分散设置形式,但物理空间上必须完全相互独立,各区域在使用中应当始终处于完全的分隔状态,不能有空气的直接相通。标本制备区应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宜为负压。如为常压,应当可以通风换气,同时,必须设置缓冲区,以满足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的需求。
五、核酸检测实验设备要求
(一)试剂准备区。超净工作台,冰箱,混匀器,移液器,离心机。
(二)标本制备区。冰箱,混匀器,移液器,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离心机。
(三)核酸扩增区。荧光PCR扩增仪。
六、试剂耗材要求
(一)核酸提取试剂和检测试剂需具备三证,并通实验室性能验证。
(二)移液器头应为带滤芯头。
七、标本采集
(一)采集对象。需要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的个体。
(二)采集准备。咽/鼻拭子、采样管、采样杯、三级生物安全个人防护装备。
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参考值阴性
(三)采集标本类型。新冠核酸检测的样本类型一般包括上呼吸道的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下呼吸道的深咳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活检标本。为提高呼吸道样本的新冠核酸阳性检出率,兼顾采样的便捷性,首选深咳痰,其次鼻咽拭子,最后才是咽拭子,也可同时采集同一人的鼻拭子和咽拭子并放入同一病毒采样液中。
(四)标本采集方法。
1.咽拭子:被采样人坐下,头后倾,张大嘴,并发“啊”音。咽拭子越过舌根到咽后壁及扁桃体隐窝、侧壁等处。先用拭子适度用力来回擦拭双侧咽扁桃体至少3次,然后再咽后壁至少3次。取出拭子,避免触及舌头、悬垂体、口腔粘膜和唾液。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管中。靠近顶端处折断无菌拭子杆,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鼻咽拭子:被采样人头部后仰(约70。),保持不动。用鼻拭子估测耳根到鼻孔距离。自鼻孔垂直面部方向插入,深入距离最少应达耳垂部位到鼻尖长度的一半。遇到阻力后即到达后鼻咽,应停留数秒吸取分泌物(一般要求15~30s),应旋转拭子3~5次。宜轻轻旋转取出拭子,拭子头浸入装有3ml采样液中。顶端处折断无菌拭子杆,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3.深咳痰液:用清水(勿用含消毒剂的漱口液)漱口 2~3次,有假牙者取出假牙后漱口,要求病人深咳后,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于采样杯(含3ml采样液(细胞保存液)的50ml 螺口痰杯)中。
4.支气管灌洗液:将收集器头部从鼻孔或气管插口处插入气管(约30cm深处),注入5ml生理盐水,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