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一网统管”智慧平台建设内容
1.项目背景
临港新城作为上海浦东最具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区,规划面积约315.6平方公里,范围为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1东环高速公路—南汇区界,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的区域。现状用地中,建设用地占13.6%,耕地、水域等占57.9%,滩涂占28.5%。现状村镇建设用地的比重较高,占建设用地的69.5%;占滩涂以外的总面积的比重为13.2%。
临港新城的建设目标是要成为上海东南滨江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我国沿海大通道上的重要城市。临港新城的城市性质不仅仅是两港以及国家级现代装备业园区的配套基地,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现代化、综合性都市,是充分体现上海新世纪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的窗口,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着的展示馆”。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港新城地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以5.6平方公里滴水湖为中心,呈现"一湖三环"的城市发展格局,拥有大量的湿地、林地、海生物等原生态自然资源,以金融、贸易、商业、会展、航运、教育、科研、旅游为特,是临港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区。“十三五”上海临港新城地区着力建设城市、发展产业、集聚人气、培育文化、营造氛围,大力推进临港新城地区建设,将临港新城地区建成为上海市东南端的经济、文化中心。
临港新城地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发展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海港特的旅游目的地,集中体现21世纪新型都市魅力和活力、兼具一定产业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滨海新城,努力建设绿之都、智慧之都、健康之都。
数据可视化大屏设计随着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冰雪世界乐园、天文博物馆等世界级旅游项目即将开放,临港地区将迎来大量的旅游客流,预测2020年临港地区旅游客流总量达到1000万人次/年,其中工作日旅游客流量:3万人次/日,周末旅游高峰客流量:4.6万人次/日,极端高峰客流量:10万人次/日。
为了切实满足临港新城地区及XXX极地腹地发展需要,构建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重点建设临港地区安全型、智慧型、综合型、人性化、精细化、标准化的城
市运行管理系统,达到可知、可存、可看、可算、可指挥、可决策、可共享(七可)目标。2.建设内容
本次项目建设为各类市政工程基础上的信息技术集成,通过软硬件技术、集成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并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采集和汇聚临港新片区范围内的交通、客流、车流、停车等相关信息,实现对临港区域的信息集成,为临港地区内交通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并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信息化平台。整个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一网统管”数据对接及治理、网格派单智能化升级、智能全景视频、移动工作端、无人机智能巡飞等几大模块。
具体服务内容可分为如下五部分:
1、“一网统管”数据对接及管理:基于统一的数据交流管理底座开展包括“一网统管”数据编目、采集交流、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等在内的相关工作。
2、网格派单智能化升级:对先优人工派单体系的智能化提升,提高案件的处置效率和智能派单,实现对城运派单变乱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智能全景视频:通过大屏的体式格局展示安保场景中感知到的各种态势,通过API的体式格局访问后端提供数据对接服务以及对接视频计算、数据管理、交流等相关系统,通过动态脚本的编写,实现大屏的动态展示效果。
4、移动工作屏:按照上海市“一网统管”促进大屏、PC屏、移动屏协同工作的统一要求,基于临港特征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扶植临港本地的可视移动屏。
5、无人机智能巡飞:整体上“临港无人机智能指挥调度中台”分作战指挥可视化大屏与业务管理控制台两部分。
3.“一网统管”数据共享交换及治理
基于XXX统一的电子政务云作为系统底座,以元模型为驱动,连接数据管理,开发、运维和生产运行,形成一体化数据资产管理中心,帮助新片区各业务部门做到对数据资产的全局把握、清晰查看、快速利用、智能管理、高效管理及价值评估,实现城运扶植中“一网管全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