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第一小学校本课程一年级编程课视频
课程开发年级:一年级
课程开发教师:何丽丹王玉霞马淑琴申志红许维玲
阜康市第一小学“校园种植与栽培”校本课程纲要
一年级“校园种植与栽培”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名称:“校园种植与栽培”校本课程
二、课程开发背景:
生活在城市里孩子,有太多钢筋水泥建筑物充斥着着他们眼球;聆听着太多刺耳汽车鸣笛声;电子产品成了陪伴他们度过课余时间主要伙伴,这个年龄段孩子,对周围一切充满了好奇心,非常渴望投入到大自然怀抱,更有一种勇于探索实践劲头,校园里各类植物遍布,生机勃勃,便利、丰富资源可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进行一些简单种植活动,也是学生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良好机会,不仅能激发他们对植物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种植技能,更重要是能培养学生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
建立校园种植园及室内栽培旨在让学生学会寻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重要途径,将进一步丰富我
校科技教育内容和形式,推动科学课程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动手动脑操作能力,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品质,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种植技能,激发探索生命奥秘兴趣,锻炼吃苦耐劳劳动品德,增强关爱大自然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开发理念:
品尝劳动艰辛,收获丰收喜悦,体验成长快乐,在劳动中学会合作,懂得关爱、理解生命,学会感恩。
四、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体验、探究、分享
1.“体验”劳动生活,增进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情感。
2.“探究”了解各种农作物生长知识、营养价值、作用等,学习观察、思考、想象、表达,养成良好探究兴趣和习惯。
3.“分享”劳动快乐和收获喜悦,发展孩子交往、合作、分享等情感和能力。
(二)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校园农场知时令、农事,了解种菜环节,掌握施肥要领,关注蔬菜成长,能够丰富孩子们业余生活,让他们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生物知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开辟自己班级小菜园,在校园劳动实践中去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去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去学会劳动,学会做事、做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校园种植可以融洽同学之间关系,多一份爱心,多一份体贴他人之心,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劳动艰辛,感受收获喜悦,感知父母辛劳,学会感恩。
五、课程内容:
1、校园种植园日常管理
2、知识讲座、劳动技能辅导
3、室内课程:水培花卉、吊兰、绿萝、一些蔬菜培植…
六、课程实施建议:
在”校园种植与栽培”课程实施中,借助实践体验、集中教学、特活动三大载体进行。
1、实践体验:借助班级小菜园和附近农场,开展具有农村特教育;创造孩子体验机会,让孩子体验“校园种植与栽培”乐趣。
通过班级小菜园:即开垦-种植-浇水-施肥-除草、除虫-松土-收获主要环节来实践。
2、集中教学:通过课堂相关课程学习,视频知识讲座,邀请有多年种菜经验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该如何选肥、施肥、如何下种、如何育苗、选苗定植、如何管理等。提高集中教学活动效率,实现课程目标。
3、特活动:孩子是在与材料和环境不断对话中成长。在开展体验活动和集体教学同时,借助特活动来进一步诠释课程目标。
A.摄影展、
B.交流:观察日记、征文比赛,科学小论文
C.劳动成果分享会
D.劳动成果表彰会
七、课程评价:
“校园种植与栽培”课程评价建议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可以通过用文字、绘图、拓印等方式呈现种植日记、心得体会交流、收集材料汇报、征文比赛、摄影作品展示、植物名片。活动成果为观察笔记。劳动技能竞赛评选劳动能手、劳动成果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采用师生共同评价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