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三学期制
作者:陈健
来源:《教育》2014年第26
        “三学期制即把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实行夏季学期是国际通行的学制之一,为世界诸多名校采用。这种形式,既方便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假期进行访学进修以及开展科研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近年来,增加夏季小学期、实行两长加一短的三学期制,逐渐在我国许多高校试水
        清华:国内最早探索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清华大学就开始探索在六年制或五年制的长学制下,增加实践教学时数,让学生真刀真地做毕业设计。到1985年,清华大学开始尝试实行三学期制,并增加了5个星期的夏季学期。《教育》旬刊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设立夏季学期的初衷,就是想通过这些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初,清华大学夏季学期主要是加强理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期10周至12周,其中教学部分占5周,占15个学分。教学部分进行的具体时段由各系根据自身情况,在暑期之内自行安排。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学生的需求变化,近年来,清华大学在夏季学期的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2004年,清华大学正式设立夏季小学期,并为学生提供早期参与科研实践、接受引导性基础研究训练的机会。学校认为,这将使学生体验完整的科研过程,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基本技能。
        今年7月,第三届清华——普林斯顿燃烧学暑期学校在清华大学如期举办,活动以拓展燃烧科学道路和培养燃烧科学人才为主题,共邀请到4名国际燃烧学界的知名学者前来授课,分别是: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的摩西·马特隆讲授《燃烧理论》、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查尔斯·韦斯特布鲁克讲授《燃烧化学与建模》、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图卢兹流体力学实验室的蒂埃里·波因索特讲授《计算湍流燃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纳德·汉森讲授《燃烧化学与推进技术中的激光诊断方法》。
        除课堂教学环节之外,暑期学校还安排了实验室参观(燃烧能源中心实验室、热能系热能所实验室、燃气轮机实验室和汽车系燃烧与排放实验室)、学术沙龙、小组讨论和职业发展论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学员从多维度,全面了解国内外燃烧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动态。此次暑期学校课程,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约400名研究生、本科生和燃烧领域的教师、学者、研发人员等参加。
        四川大学刘爱科说:波因索特教授逻辑清晰,深奥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经假定简化,物理意义可以非常清晰,复杂的燃烧流场经绚丽的燃烧仿真演示栩栩如生。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也非常重视校外实践教育环节,坚持走出去。近年来,本科生每年都有5000多人次分赴全国各地300余个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暑期教学活动,收效良好。
        此外,清华大学不仅把自己的夏季学期搞得越来越红火,而且还带动其他高校开展夏季小学期。青海大学从2005年开始,就在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开展了10年的夏季小学期。活动内容以学术报告、短期培训、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实验室建设等为主,为青海大学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中科大:学生与一流科学家面对面
        2010自己可以开网站吗年开始试水三学期制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夏季学期开设课程、选课人数每年都会有大幅度的上升,已从当初的41门课程、1781人次,发展至今年的102门课程、4000余人次。
        中科大副校长陈初升介绍说:当初实行三学期制很重要的一点考虑是,引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利用学术假期,来校开设短期课程或暑期学校,让学生与一流科学家面对面。《教育》旬刊记者了解到,经过5年来的探索实践,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学期制的目标定位更加清晰,实施也更加规范。春、秋学期主要开设骨干课程,夏季学期4周至6周,主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国际化教育需求,以及集中实践环节。夏季学期新安排的课程都是选修课,由学生自愿挑选。总的原则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中科大今年的夏季学期于623日开始,7月中下旬结束。根据《九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2014年的工作安排,C9成员高校分别开设了2014暑期学校,课程丰富多彩,各具特。作为C9成员高校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够分别向其他学校推荐5名或10名学生参与学习。《教育》旬刊记者在中科大教务处上发现,本届暑期学校,南京大学以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周边安全为主题;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哈工大与中国机器人”“感受哈工大为主题;浙江大学以杭州文化、浙商文化为主题;西安交通大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而没有统一主题的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课程则更为多元。
        与此同时,在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选取了面向C9高校学生的4门免费学习的课程,推荐给本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选修。这4门课程均由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分别是王维克《数学之旅》、彭崇胜《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李康化《唐诗宋词人文解读》、陆斌杰《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所选课程考核通过可获得相应学分2分,可记入人文选修课或自由选修模块。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每年还选送了一批优秀学生到国(境)外学习交流,亲身聆听和感受国家一流科学家的指导。以2013年的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为例,该班2010级共43人,其中33人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做了两个月的暑期研究。
        在中科大网站上可以看到,今年中科大提供给学生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很多:可以赴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港台地区大学进行暑期交流学习;还可以参加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韩国蔚山科技大学等国外名校的暑期合作实践项目。
        政法大学:实虚三学期
        20137月,中国政法大学正式启动了暑期国际小学期,从71日至89日,历时40天。具体的教学和实践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暑期学校5个、国际暑期访学研修项目17个(含港澳台项目3个)、国际暑期实习实践项目2个和外国留学生暑期来校访学项目4个。
        20147月,中国政法大学的暑期学校增加到10所,即:证据科学研究暑期学校、美国司法制度与实践暑期学校、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核心技能暑期学校、全球视野中的政府治理暑期学校、环境法研究暑期学校、刑事司法心理学暑期学校、中西方文化对比及其对法律发展的影响暑期学校、全球化的国际法暑期学校、东亚文化研究暑期学校、人权的国际与国内保护暑期学校。这10所暑期学习一共开设了38门国际课程,其中证据科学研究暑期学校开设的7门课程中,有5门是由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意大利等国的一流学者开设的。
        中国政法大学虚拟第三学期课程平台也是在2013年暑期上线运行的。学校设置虚拟第三学期的目标是:在既有的学制、学时、学分等制度性限制基础上建立起开放、多维、高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灵活、愉悦的学习体验。对此,学校进一步解释
说:虚拟第三学期是一种网络授课方式,也是一种学分课程;每门课的老师不是电影中的人物,而是和传统课堂一样,掌控学习过程、给出成绩的老师。这就使得它和传统的学校网络课堂以及网络公开课程都有所不同。
        学校教务处处长于志刚指出,该网络课程属于学校培养方案中的内容,学生完成课程网络学习,参加网络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每门课程总课时在36学时以下。目前中国政法大学要求学生累计修读虚拟第三学期课程学分应在总学分的5%以内。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袁刚教授主讲的公正法学是虚拟第三学期的一门课,也是填补该校课程体系重要空白的一门课;他每4学时之后设置一次课程作业,整个学期9次作业的成绩在期末考试的分数中占很大比例。而副教授雷磊主讲的法学方法论则采取老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期末考试时,充分参考学生对必读文献的阅读和掌握情况给出成绩。
        有观点认为,暑期国际小学期和虚拟第三学期这一实一虚两个第三学期,加上原有的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使得学校的学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运行周期得到极大延展。虚拟第三学期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了人才培养的流程和环节,是学期结构的一次创新
式调整。而国际小学期的正式启动,说明实体第三学期开始正式进入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的流程,学期结构更有合理和具有创新性,这是学校推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是全面推动国际型人才培养的一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