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粉)非胆汁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吴革林;吴修红;董阗伟;王喜军
【摘 要】本文综述了熊胆(粉)中非胆汁酸类成分的研究概况,对胆固醇类,氨基酸类,胆素类,蛋白质、多肽类,微量金属元素类的含量及影响因素、药理作用做了详细综述。为熊胆(粉)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svg的类型有几种2011(039)003
【总页数】3页(P90-92)
【关键词】熊胆(粉);胆固醇;氨基酸;胆素;蛋白质;多肽;微量金属元素
【作 者】吴革林;吴修红;董阗伟;王喜军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
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84.1
熊胆为黑熊Selenretos thibetanus 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innaeus的干燥胆囊(胆汁),其具有清热、镇静、明目、杀虫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目赤、咽喉肿痛等症[1]。熊胆粉为黑熊引流胆汁的干燥粉末,目前被国家卫生部批为一类新药。其化学成分与天然熊胆相似,主要含有结合型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去氧胆酸、蛋白质、肽、微量游离氨基酸、微量胆素、胆固醇、脂肪酸和无机元素,其中胆汁酸被认为是主要成分,熊去氧胆酸(Ursodex-cholis acid,UDCA)被认为是熊胆粉中特有成分。熊胆中胆汁酸类成分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文献报道了,但非胆汁酸类成分的研究报道的很少。近年来,随着对熊胆中非胆汁酸类成分的研究及特殊活性的研究,该类成分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对熊胆近来的非胆汁酸类成分的分类及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为熊胆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胆固醇是在肝脏合成后输送到胆囊中[2],它是合成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的前体物质,是胆汁的成分之一。
1.1 胆固醇类成分及影响因素 天然熊胆胆固醇含量一般为0.56% ~0.59%,用现代常用的薄层扫描法测定结果,两类熊胆样品的含量也较为一致,均含量较低。李政[3]等研究表明天然熊胆粉的红外光谱中1740cm-1峰强明显高于人工合成熊胆粉,推测人工合成熊胆粉中长链脂肪族化合物的量低于天然熊胆粉。然而,影响胆固醇含量的因素,尚无报道。
1.2 胆固醇类成分的活性作用研究 胆固醇是熊胆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和熊的健康状况、饲料配比,引流时间,引流周期都有关系,其规律性尚无报道,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表明,熊胆粉的疗效作用与胆固醇无必然联系,而且多食胆固醇类物质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胆结石等症。孙文基[4]等提倡去除熊胆中的胆固醇,制备成精制熊胆粉来药用,还可以除去熊胆粉的腥味,会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熊胆中所含氨基酸类成分分两类,一类是游离氨基酸,含量极少,关于它的研究未见报道,另一类是以蛋白质形式存在于熊胆中,含量很多,经处理后可测出赖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牛磺酸等12种氨基酸。
2.1 氨基酸类成分含量及影响因素 引流熊胆汁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熊胆粉中的,引流熊胆汁中以谷氨酸、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多,熊胆粉则以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含量较高[5]。李政[3]等对天然熊胆粉与人工合成熊胆粉的红外吸收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熊胆粉的1554、1407cm-1峰强明显大于人工合成熊胆粉,推测人工合成熊胆粉中氨基酸的量低于天然熊胆粉。张永强[6]等对引流熊胆汁与熊胆粉比较研究得出,二者所含氨基酸种类近乎相同(商品熊胆及金胆中未测得蛋氨酸),但含量差异较大。引流熊胆汁中以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熊胆粉则以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含量较高。贺春华[7]等对狗胆与熊胆、猪胆中氨基酸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狗胆中含有20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其中有16种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脱氨酸、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牛磺酸)超过猪胆中同种氨基酸的含量。还有两种氨基酸(牛磺酸,游离牛碘酸)超过熊胆中同种氨基酸的含量,其中牛磺酸含量为最高12.62%,而对人体有害的氨气含量最低(猪胆含 0.103g、狗胆 0.093g,熊胆为0.140g)。严昌国[8,9]等研究了饲料中加蜂胶与不加蜂胶对熊胆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加蜂胶的熊胆粉中总氨基酸含量比不加蜂胶的提高11.26%,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提高
2.88%。加蜂胶的熊胆粉中9种氨基酸含量比不加的高。加蜂胶的熊胆粉中酸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总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除酸性氨基酸含量与不加的相近外,其余均有提高。影响氨基酸的因素,尚无报道。
2.2 氨基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张贵君[10]等对熊胆、狗胆、猪胆进行了研究,发现牛磺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氨基酸,对提高人体各脏器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秦山[11]等研究熊胆胶囊发现甘氨酸和牛磺酸能与熊去氧胆酸(UDCA),即32-7β羟基胆烷酸结合,能维持胆汁酸成分亲水性/疏水性平衡,在胆汁酸疏水性指数的下降中起主要作用。
熊胆中含有胆红素、胆磺素、胆黄褐素和胆绿素,其中胆红素是胆汁的天然组成成分之一,胆红素在各种素中是比较重要的活性成分。
3.1 胆素类成分含量及影响因素 胆素为胆汁中又一类重要成分,其中胆红素的活性较引人注目,熊胆中胆红素含量不高。张能荣[12]用薄层层析法对熊胆中的胆素进行测定,发现金胆的胆红素含量为(0.83 ±0.01)%,墨胆为(0.82 ±0.02)%,闽北胆为(3.59±0.05)%,东北胆不含胆红素,各种熊胆未见胆绿素。金文[13]等测定胆红素含量一般为0.396% ~0.40%。梁凤锡[14]等用薄层谱法对引流熊胆做了胆红素定性鉴别,并以重氮化分光光
度法比较分析了两类熊胆中胆红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天然熊胆与引流熊胆均含有胆红素成分,引流熊胆样品含胆红素较天然熊胆低。初东君[15]研究表明,熊胆外观品质的优劣与胆红素含量无关,胆红素含量高低与引流熊胆的来源、种类、年龄等有关外,还与饲料有关,取胆汁次数增多胆红素含量增高。张洪昌[16]等对几个不同批次样品所测得的胆红素含量是不同的,高者为0.27%,低者为0.19%,验证了初东君的研究。
3.2 胆素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李华洲[17]等系统地比较了人胆素结石与天然牛黄的抗炎作用,两者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组胺性炎症和小鼠醋酸性腹膜炎的急性炎症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于大鼠棉球性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差别。药理研究证明,胆素型结石具有类似天然牛黄的抗惊、解热和镇痛作用[18],能降低家免血压,升高大白鼠血压,能增加离体蛙心的心肌收缩力[19]。
蛋白质、多肽是熊胆中的成分之一,含有总蛋白、粘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吴继军[20]等对天然与引流熊胆汁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得出,引流黑熊胆汁总蛋白含量比天然熊胆汁高15.93%,其中粘蛋白增高79.31%,纤维蛋白原增高33.50%,白蛋白增高4.34%,α-球蛋白增高30.43%,β-球蛋白增高11.11%,γ-
球蛋白增高8.57%。50℃烘干胆粉总蛋白保留量为58.19%,其中粘蛋白 67.31%,纤维蛋白原 90.00%,白蛋白54.45%,α-球蛋白 63.33%,β-球蛋白 80.00%,γ-球蛋白39.47%。吴继军[20]等又采用薄层聚丙烯酸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法,对天然与引流熊胆汁中蛋白质均分离出19条蛋白区带,除粘蛋白等电点为1.49外,其它蛋白质等电点分别是 4.21、4.57、4.75、4.84、4.93、5.23、5.34、5.64、5.78、5.93、6.14、6.45、6.88、7.24、7.85、8.24、8.86、9.68,胆粉只能分离出 13 ~15条蛋白区带,消失蛋白区带等电点分别为4.57、4.75、4.93、5.23、6.45、6.88 和8.24。吴修红[21,22]等对熊胆粉进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熊胆具有较强的抗HCV-PR活性,但胆汁酸类成分无此作用,进一步研究又证明了其活性部位为熊胆蛋白类成分,而其他动物如牛、羊、猪、鸡、鸭等胆汁也不具有此作用。
微量元素是熊胆的成分之一,其中包含了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元素,也包括某些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5.1 微量金属元素类成分的含量及影响因素 张永强[23]等对引流熊胆汁、熊胆粉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引流熊胆汁以磷、钙、镁含量最高,铁、铝、铜、铺含量较高,钡、锰、锶、
铟、钴、硼、铬含量较低。熊胆粉中以磷、钙、镁含量最高,硼、铜、铺较高,钡、钻、铬、锶、铍含量较低。张贵君[10]等对猪胆、狗胆、熊胆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为猪胆中Mg>Ca>Pb>Zn>Mn>Cu>Cr>Fe;狗胆中Mg>Ca>Pb>Cu>Mn>Fe>Zn>Cr;熊胆中Mg>Fe>Ca>Mn>Pb>Zn>Cu>Cr。狗胆中 Mg、Zn、Cr的含量明显高于猪胆和熊胆。熊胆粉由于产地不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所不同,但从两种样品的测试结果看,Mg、Zn、Ca、Fe、Mn 的含量均较高[24]。熊胆与商品熊胆粉两者的含量相比,商品熊胆粉略低,可能与生产过程中熊的人工饲养条件及引流胆汁的时间间隔有关[25]。
5.2 微量金属元素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贺春华[7]等通过几种胆汁中微量元素分析得出,狗胆汁中含有9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与铜的含量超过熊胆与猪胆,对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重要意义。在常量元素钙含量上,引流熊胆汁与熊胆粉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动物胆汁,这恰与其传统的清热作用相吻合。从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看,引流熊胆汁与熊胆粉在含量上较接近,尤其是决定其寒凉性的铁元素含量都较高。因此这很可能是它们在功效上区别于其他动物胆汁的重要物质基础[25]。
综上所述,熊胆(粉)是传统的名贵中药,其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其药理作用绝大多数都是胆汁酸类成分起作用,但熊胆(粉)有些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其中的非胆汁酸类成分有关系,因此,熊胆(粉)中非胆汁酸类成分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故想要把熊胆(粉)的药用价值完全开发出来,不能只把研究重点放在胆汁酸类成分上,应该在非胆汁酸类成分上突破口,本课题组研究发现熊胆中大分子蛋白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对熊胆中非胆汁酸类成分的研究开发,为熊胆粉的广泛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熊胆系列特效药。从而解决广大众用药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858.
[2]李良铸.生化制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41.
[3]李政,孟勤.天然熊胆粉与人工合成熊胆粉的红外吸收特征比较[J].中草药,2009,40(5):713 -714.
[4]孙文基,朱志立,等.熊胆粉中胆固醇的含量考察[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6):359 -360.
[5] 阴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674.
[6]张永强,邱春,李向高.活熊胆汁与商品熊胆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1989,11(4):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