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数组的概念,掌握使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用简单的数组处理数据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将自己的逻辑思维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相结合的过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团结合作、勇于质疑、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 及数组的定义
2、理解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区别
难点:数组在程序中的定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用户输入六个数字,并对数字进行排序,提出问题,输入的数字是如何存储呢?
点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定义变量的方式去存储:即为输入的每个数字定义一个变量,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dim c as integer
dim d as integer
dim e as integer
2.引出思考:如果有成百上千的数据需要排序,应该怎么去存储呢?一个一个定义麻烦,引出数组的基本概念
3.数组的概念及定义  一组相同类型的变量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是独立的变量,它们能够通过数组序号被引用。
数组的定义:dim 数组名(常量)as 数据类型
或者 dim 数组名(下届to上届)as 数据类型
例如: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dim c as integer
dim d as integer
二维数组下标怎么理解dim e as integer
课前提到的案例中,六个变量可以统一定义为:dim a(5) as integer
4.数组元素 
指的是数组中的变量,用下标表示
表示方法:数组名(P1P2,……),P1P2……是“下标”,表示元素在数组中的排列位置。
例如:dim a(5) as integer  中的元素分别是  a(0) ,a(1) a(2) ,a(3) a(4) ,a(5)
dim a(1 to 5) as integer  中的元素分别是  a(1) a(2) ,a(3) a(4) ,a(5)
5.数组维数:(由数组元素中下标的个数决定)一个下标表示一维数组
  VB中有一维数组、二维数组
注意:
下标不能超过数组声明时的上、下界范围;
下标可以是整型的常量、变量、表达式及一个数元素;
取值范围:下界to 上界,缺省下界,默认为0。下界最小为-32768,上界最大为32767
6.回归课前提问的案例,走进代码,查看数组的定义
7.应用数组时注意事项:
数组先定义后使用 :声明是让系统在内存中分配一个连续的区域,用来存储数组元素。 
数组定义内容:数组名、类型、维数、数组大小 静态数组
数组定义时的下标必须为常数,不可以是表达式或变量。
二维数组定义举例:dim num (4,5) as integer  定义了一个 5×6 个元素的二维数组。
8.课后练习:
练习一 声明A是数组名、整型、一维数组、有13个元素、下标的范围是0~12 答案Dim A(12) as integer 
练习二:说明“Dim A(3 to 6) as String ”包含的内容  答案:变量名 A  数组下届3 ,上届 6 ,每个数组元素的类型为String 
练习三:如何定义一个包含了48个整形元素的数组。答案: 一维数组:dim  num(47) as integer      二维数组  dim  num(5,7) as integer 
练习四:有一组元素包括大、小写字母及空格共53个,用数组方法表示。 答案:数组类型为dim  str(52) as string
练习五:说出变量与数组的区别。答案:数组是相同类型变量的集合,变量如果是单柜,数组就是组合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