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1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V01.21No.12008年1月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LIBERALARTSEDITION)Jan.2008
论女装男性化的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陈培青,鲍刚强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女装男性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西方均有不少女子选择男性装束。女装男性
化作为女性的着装风格选择,不仅反映着女性着装者个性化的心理特点,同时服装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
分,也反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现象。女装男性化曾是女性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抗争手段,同
时也是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的特征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女装男性化成为男女平等的表现,更是一种
被服装设计师反复运用的服装风格。
关键词:女装男性化;女性;服装;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24(2008)01—0141—04
人类的历史既是男人的历史,也是女人的历史,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间行走的历史。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那些才华独具的女性一直致力于塑造自我,她们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寻女性的正确位置,来摆脱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和压抑。也有不少女性选择用男性方式来表达自己,如穿着男性化服装。女装男性化的风习由来已久,贯穿着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女装男性化的历史
中国女装男性化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夏朝。记载中最早好穿男服的女子是夏桀的宠妃末喜。《晋书·五行志》说:“末喜冠男子之冠。”《汉书.夕p戚传》师古注说末喜“美于,薄于德,女儿行,丈夫心。桀常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于是汤伐之,遂放桀,与末喜死于南巢。”古人把桀无道和亡国的原因归结为末喜。末喜作为中国女装男性化的先行者,是受到指责的。《晏子春秋》卷六记,春秋时因齐灵公喜见身边的妇女作男子装扮,于是由宫内普及至民间,掀起了全国性的女装男性化风潮。齐灵公又下令禁止民间女子穿着男服,仅允许宫女男性装束。但仍有民间女子不惜撕衣断带的凌侮,照旧穿男装。最后按照晏婴的建议,由宫内禁止,才杜绝了女装男性化风潮的持续和蔓延。《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玄宗时妇人“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o武宗妃子王氏,
深得君王宠爱,当武宗畋猎时,她穿着男子的袍服陪同,并骑而行。《新唐书·五行志》记太平公主喜着男服,一是因为她的性格像男人,二是因为她欲干预政治,不愿脂粉气太重,以男装具其威仪,助其施展政治才能。…
唐朝前期是女装男性化的盛行时代,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幞头袍衫是唐朝男子的主要装束,后成为妇女所喜爱的服饰。妇女穿着男装,并不都戴幞头,也有挽各式发髻而单穿圆领袍衫的。在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妇女裹幞头,穿圆领袍衫,而在陕西省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也有穿圆领袍衫、小口裤的年轻宫女。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诸多对女装男性化的描述。如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写,见惯绫罗绸缎的众人为男装的湘云所惊艳:“偏她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她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也有秦淮名妓柳如是的传记说她初访钱谦益时:“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柳如是以奇行卓节著称于世,清代有她的男将小影,画像上恂恂一儒生也。…
收稿日期:2007—03—10
第一作者简介:陈培青(1969一),女,浙江余姚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142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
二、国外女装男性化的历史
奈良时代(710—780)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着装中出现了男装女性化和女装男性化的社会风习,如《万叶集》中记载大行天皇幸临吉野官时就有着用女装之事,有歌云:“宇治间,山朝风寒之旅尔,师手衣应借表妹毛,有勿久尔”为证。同时也有诸多女性着用男装。在欧洲,源于18世纪从西方兴起的启蒙运动为男女平权思想奠定了基础,而法国大革命则为妇女运动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妇女体自此开始社会活动,为消除|生别歧视和改善自身地位而努力。西方女J陛解放的先驱乔治·桑,为法国著名作家,她在女人都穿雨伞式长裙的时候刻意穿西服,并用男士名出书论著,成为那个时代推崇女装男性化和女权主义的典范。
1850年,美国的女权运动支持者AmeliaJenksBloomer采用Elizabethsm油Miller设计的一种衣服款式,即短裙配灯笼裤,作为妇女解放运动者的制服,并加以推广。这种款式的服装带有浓郁的男性彩,该服装也被称作为bloomers。19世纪90年代,在风靡一时的“自行车热”中,姑娘们纷纷穿上这种灯笼裤,为bloomers增添了许多光彩。维多利亚时期女画家罗莎·本荷也作男装打扮,在那个时代,她通过男性化的装扮和表达,寻求一种与传统女性角不同的革命性的身份’:以此来摒弃那些束缚她的社会性制约。
三、女装男性化的近代发展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历时约70余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达到最高点。成名
于20世纪初期的夏奈尔借助妇女解放呼声日高之机,成功地将女装原本复杂、累赘的风格推向简单、舒适。男装风格特征的融人,低领及男用衬衫配以腰带,成就了早期的夏奈尔风格,且沿袭至今。同时她率先穿上男装,剪短头发,公然地“脱”下帽子,躺在草坪上享受日光浴……这些现在看来并不特异的行为,在当时却是属于公然向禁忌挑战。
世界大战不仅使成千上万的男人战死疆场,也迫使女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那些臃肿拖曳的衣裙已明显不适合需要,军装和便装风格成为战时女装的主流风格。夏奈尔的男孩风格、干练大方的职业女装,是那个战后时代里女性最时髦、最精神的装扮。同时代的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在与反封建斗争的紧密相连中展开。自我解放了的女性,从封闭了几千年的家庭模式投身到拯救民族的事业中。没有先例可循的中国女性将男性作为自身的榜样,进行了彻底的女装男性化,秋瑾、张竹君、吕碧城等新女性代表都一反柔美的女装形象,而以一种全盘男性化、西装革履的姿态出现,俨然是男性的翻板,以示与传统女性气质决裂。
革命胜利后,中国女性又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在那个颠狂的年代里,中国女性由“女扮男装”演变为“男女同装”。制度化的“平等”使女性从外貌到性格都对男性标准模式进行模仿和追求。从短发、男装等飒爽英姿的男性化形象和“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口号中,展现的是一个戏剧化r的、变形的“妇女解放”。¨。
四、女装男性化在现代时装中的应用
在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时装界,“女装男性化”的使用频率明显上升了。80年代的职业女性,要在各个领域与男性一争短长,这种态度反映在服装上,就是宽而棱角分明的肩,用大肩垫,直而硬的廓形,超大风帽(ovresizedloole),做旧的面料,灰调彩,等等,把女Jl生天然的体态掩盖,在服装上达到与男装一致。80年代女装的男性化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男性化。到90年代,女装男性化依然是流行风格之一。男装款式上的元素,以及在面料彩上的元素被大量引入女装,但并非照搬,而是取其形式弃其本质,再把它们女性化,融入到仍然女JI生味十足的女装中。尽管用了男式西装的形式,但廓形变柔和,肩更窄更圆,腰更瘦,面料更薄更软,彩更柔淡。¨。
川久保玲是20世纪后期女装男性化风格的设计师领袖。她摒弃了流行的女装设计观念,从男性服饰、街头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打破体现女性曲线的设计常规,让服装更厚重、更扭曲甚至更破碎。她于1975年推出了名为“象男孩一样”(CommedesGarcons)的女装品牌,以男性
第1期陈培青等:论女装男性化的表现及其社会意义143
风格作为女装的主导风格。1997年更推出了惊世骇俗的“隆块装”,故意挑战女性身体的曲线。在服装的背部、肩部和臀部,她加上了夸西莫多式的隆块,从而让服装的轮廓消弭了女性的特征。同时,Amani、Balenciaga、Herm6s、Givenchy、Rochas、YohjiY
amamoto、CommedesGarcons、Luella等等则都是倡导女装男性化的中坚品牌,领导女装走向男性化风格,体现怀旧、中性元素,追求自然与舒适。图3为Rochas品牌成衣,合身的敞襟无钮外套内衬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维多利亚式背心,下着烟筒直裁西裤,配以手工精细考究的蝴蝶结,并以诡异的妆容搭配极为正统的男性化装束,性感得令人惊愕。图4为YohjiYamamoto成衣,从男装女穿的中性概念出发,以夸张的比例、潇洒不羁的剪裁展示逍遥的生活态度。图5为CommedesGarcons品牌作品,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硬朗的宽大西服套装,前襟、裤腿或腰际则配以形式各异的艳丽元素。图6为LUolla品牌的成衣,直接选用了典型的男士西服作为女上装。
图3图4图5图6
五、女装男性化现象的社会意义
Et本东京都立大学人文科学院心理学博士,现为目白大学人类社会学系心理学教授的涩谷昌三。在其专门研究非语言的沟通与空间行动学多年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女性对于服装的选择,其中隐含了很多个性化的心理特点。在历史发展各个时期所出现的女装男性化风格,不仅反映着女性着装者个性化的心理特点,同时服装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反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现象。
(一)女装男性化曾是女性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抗争手段
在中国封建时代,男女服制的不同是男尊女卑的反映,不许女子着男装是统治女子的一种手段。正史《五行志》里往往设有“服妖”一目,责备女子的男装,如《新唐书·五行志·服妖》在写出太平公主男装事实后,接着说“近服妖也”,加以贬责。《晋书》中傅玄说:“夫衣裳之制,所以定上下,殊内外也。”封建统治者认为男子主于外,女子主于内,故有男女的服饰制度,使男女各守本分,不得僭越,若女子男装,则会出现牝鸡司晨的事,是家庭和国家的不幸,如夏桀因宠末喜戴男子冠亡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着男装的女子大凡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勇气,用着装的叛逆来抗议男权社会。…综观中外,从小说家乔治·桑到画家罗莎·本荷,从革命者秋瑾到再到抽象派画家克雷斯纳,她们的男装都表明了她们心比天高却身为女性的尴尬处境。于是放弃自己的女性特征,着男装或用男性名字,以求与男性平起平坐。
(二)女装男性化是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的特征
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社会最开放的一个朝代,当时的长安汇集着世界各地的商贾,各种文化交融发展。唐代女装一反前后朝的保守和禁锢,呈现出空前的开放和自由,女子着男装也成为一种风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三)女装男性化是男女平等的表现
追求男女平等是20世纪女装男性化的社会基础,男式女西装式样成为了20世纪男女无性别差异服装流行的一个重要开端。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战争等原因,妇女们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从前弱不禁风的纤柔仪表不再受到女性的推崇,代之而起的是自由奔放的风采。曾经给男子带来这种风采的服装款式,便成为她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借鉴目标,从而形成了女装男性化的现象。而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男性失去了传统优势,女性在体力上的不足已经不再成为自身发展的障碍,事业的发展带来经济的富足,经济的富足给了女性最大限度的自由,着装上的自由也成为了男女平等的表现。
六、结语
时至21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女性的着装选择越来越脱离了经济、政
治的影响,拥有了一个无比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女装男性化已成为一种时尚风格,是女装吸收男装的某些特点,作为一种借鉴,并不是生硬、机械地搬用男装,而是对男装进行精心改造,将男装固有的功能简洁设计转化为利落、俊俏、灵巧的女性情调。女装男性化并不表明女装在性别风格方面的自我丧失。同时,女装男性化也并非是女装的全部现象,而仅仅是女装的一种风格,裙装等仍是女装特有款式。服装设计师在探索女装男性化风格的同时,也试图在服装的男性气息和女性气息之间到平衡,使有着悠久历史的女装男性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散发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冯尔康.去古人的庭院散步[EB/OL].(2006—06—16)[2006—09—10].hltp://man.gzl63.cn/BeautifulWoman/8746.html.
[2]张曼菱.张曼菱评点红楼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韩晶.女性主义艺术与身体美学批判(一)——从服饰的演变看中国女性[EB/OL].(2001—10—21)[2006—09—11]http://bdwm.net/bbs/bbseon.php?board=Art&file=M,1003638837.A&num=19&attach=0&dig=.
[4]包铭新.时髦辞典[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OnVirilizationofSuit—DressanditsSocialSignificance
CHENPei—qing,BAOGang—qiang
(ZhdiangTextile西FashionCollege,Ningb0315010,China)
Abstract:Virilescenceofsuit.dressreflectsnot
onlythepersonalitiesofwomen,butalsopolitical,economiealandculturalaspectsofsociety,asclothingconstitutespartofsocialculture.Virilescenceofsuit-dresswasusedmeanstoehaHengemakedominance:meanwhileitismanifestationofopeningupandeconomicprosperity.Sincethebeginningof20“century,ithasbecomeexpressionofequalitybetweenmenan
dwomenwellstylerepeatedlypursuedbythefashiondesigners.
KeyWords:virilescenceof
suit—dress:women;clothing;style
(责任编辑骆良钢)
论女装男性化的表现及其社会意义resized
作者:陈培青, 鲍刚强, CHEN Pei-qing, BAO Gang-qiang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刊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年,卷(期):2008,21(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4条)
1.冯尔康去古人的庭院散步 2006
2.张曼菱张曼菱评点红楼梦 2006
3.韩品女性主义艺术与身体美学批判(一)--从服饰的演变看中国女性 2006
4.包铭新时髦辞典 1999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贡利华服装中的女性意识探讨-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12)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发展带来的这种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服装的发展变化.本文着重论述了女性意识对服装产生影响的表现形式,即女性意识如何影响服装的发展.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nbdxxb200801027.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d22b93ae-fae7-466c-857f-9e50015acc2c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