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无法启动显示Invalid Boot.ini file Booting from c:\windows\...
如果系统是XP,您可以这样修改: 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点启动和故障恢复的设置,点编辑,
在打开的记事本中将原有的文字删除,再将如下内容复制到记事本中保存,确定退出重启计算机就可以了。
[boot loader]
timeout=3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noexecute=optin /fastdetect

保存为boot.ini,然后重启就没事了。

如果不能进入系统,你也可以在DOS下进入编辑。
在引导加载部分,timeout=xx表示等待用户选择操作系统的时间,默认是30秒,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更改。default=xxxx表示缺省情况下系统默认要加载的操作系统路径,表现为启动时等待用户选择的高亮条部分。
但是令很多用户困惑不解的是,那些“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这是根据ARC规则命名的,它是x86RISC计算机中用于标识设备的一种通用方法。ARC名字指向存放操作系统文件的分区,对于磁盘设备, ARC名字的构成如下:
(X)disk(Y)rdisk(Z)partition(Q)
component部分有两种有效值,即multiSCSI,它用于标明硬件适配器。multi表示一个非SCSI硬盘或一个由SCSI BIOS访问的SCSI硬盘,而SCSI则表示一个SCSI BIOS禁止的SCSI硬盘。X值表示操作系统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所在的硬盘所在的磁盘控制器在同一磁盘控制器上的序号(X0开始)。
disk(Y):对于SCSI硬盘来说,Y值表示操作系统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所在的硬盘在同一个磁盘控制器上的硬盘序号(Y0开始);对于multi来说,Y值无任何意义,恒为0
rdisk(Z):对于multi来说,Z值表示操作系统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所在的硬盘在同一个磁盘控制器上的硬盘序号(Zinvalid partition0开始);对于SCSI硬盘来说,Z值无意义,恒为0
partition(Q)Q值表示操作系统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在同一硬盘上主分区的序号(Q1开始)。
Operating systems部分列出了这台电脑上所有操作系统的路径和清单,其中还包括一些如/fastdetect/basevideo/sos之类的开关符。这些开关符都有特殊的含义,一般情况下建议不要更改。
OK,基于以上知识,我们对BOOT.INI文件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了。以笔者的电脑为 例,BOOT.INI文件显示,硬盘中装有两个Windows XP专业版系统(实际上一个为中文版,一个为英文版),默认情况下是启动硬盘第三分区上的系统(英文版)。如果要它在默认情况下启动硬盘第一分区上的系统 (中文版),而且为了以示区别,将两个Windows XP Professional分别对应的加以标记。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修改BOOT.INI文件来达到目的。重新启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