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如何评价一场考试是否成功实现测试开发者预先设定的考试目标,达到试题研发者及决策者想要评价、选拔、预测考生相关能力的考试要求,是无数测试研发人员和与测试相关的利益体(如考生、教师及测试分数使用者)十分关心的话题。早在1996年,Bachman 和Palmer 就提出了衡量语言测试质量的重要标准———测试有用性理论(Test Usefulness Theory ),作为测试的研发及施测过程中保证其质量的基本准则,同时该理论模型的提出也为语言测试任务质量的研究人员指明了方向。该理论模型用以下六个要素阐释测试任务的有用性:信度(Reliabili -ty )、构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真实性(Authentici -
ty )、互动性(Interactiveness )、影响(Impact )以及可行
性(Practicality )。为了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详细阐明这些要素对考试分数和考试结果使用合理性的影响,Bachman [1]又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论证,提出“测评使用论证
(Assessment Use Argument ,简称AUA )”的理论参考模型,让测试有用性的六大要素成为测试使用合理性论证的有效理据(辜向东、彭康洲,2008)。本文从Bachman 和Palmer [2]的测试有用性理论模型出发,依据其模型中的各项指标来分析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写作部分试题任务
(testing task )的质量,为广大职业院校英语教育从业者和语言测评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检验语言测试试题质量的理论支持,此研究结果也可作为教师和测试工作者从事进一步英语写作能力测评研究的参考。
作者简介刘亭亭,讲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测评模式与评分方法研究”(项目编号:XJSK201804)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测试有用性理论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写
作试题任务质量的分析
刘亭亭
[摘要]
测试有用性理论是Bachman 和Palmer 提出的评价一项测试是否有效、合理、有用,其试题任务
是否具有高质量的重要标准。依据测试有用性理论框架分析主要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
construct用法能力测试写作部分试题任务的质量。通过分析其信度、构念效度、真实性、互动性、影响和可行性等几大要素的完成度,进而分析写作部分试题任务的有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测试写作部分的试题任务具有较高质量,体现了测试有用性理论模型中六大要素的主要特征,能够有效测评受试者的英语实际写作能力,但试题内容选材的问题仍有待改进。
[关键词]测试有用性;高职院校;试题任务质量;写作测评
[中图分类号]
G42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654(2019)04—033—007
2019年第4期(总第75期)
考试研究
EXAMINATIONS RESEARCH
No.4,2019General No.75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