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停车有感知
教材分析:
《安全停车有感知》为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的内容。Scraino作为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可以创造交互式故事情节,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了解并运用“侦测”模块中的三个碰撞积木编写简单程序,学生通过编写倒车程序,体验人工智能的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侦测”模块中 “碰到颜”“颜碰到颜”“碰到角”等积木的作用,并能使用它们设计简单的程序。
2.过程方法:通过实际生活应用创设活动情景,学生在活动中利用“侦测”模块中的积木设计简单程序,体验智能倒车程序是如何侦测周围环境并及时进行调整的,培养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通过对“侦测”模块中积木的应用,体验人工智能的简单实现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碰到颜”“颜碰到颜”和“碰到角”积木编写简单程序。
教学难点:
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实现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倒车源程序、学生倒车源程序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播放一段视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这个视频讲的是什么智能科技?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生:自动泊车。它是通过遍布在车辆周围的感应器进行侦测,测量汽车与周围物体以及车位之间的距离和角度,随时进行调整,最后完成精准停车。
3. 师:引出课题,利用scraino设计智能倒车程序。
二、编写脚本、实现功能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汽车在倒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就是智能倒车程序要具备的功能,控制车速、停车入位。
1.任务一:控制车速
(1)动手搭建积木让车动起来并控制倒车速度,时间3分钟。
2)评价学生作品。
移动3步,由10步改为3步,降低了车速,了解速度是由步数决定的;
重复执行,汽车保持移动状态;
重复执行( )次,次数与初始的位置以及汽车的速度有关,在此不适用,学会对积木进行取舍。
(3)汽车实现“控制车速”。
2.任务停车入位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汽车最晚停车的位置是碰到停车位后面白线的时候,所以汽车要随时探测后面的白线。引出“侦测”模块,并重点介绍三个“碰撞侦测”积木,“碰到颜”、“颜碰到颜”、“碰到鼠标指针”。
(2)学生动手编写脚本,时间5分钟。
(3)评价学生作品。
“碰到颜”,颜的选取要用到取器,防止出现差。
“颜碰到颜”,积木中第一个颜是所选角的某一位置颜,第二个颜是其他角或舞台上某个区域的颜,前后颜不能互换。
(4)汽车实现停车入位。
3.任务避让行人
(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倒车环境,汽车在倒车过程中遇到行人或其他障碍物时要立即停车,因此倒车程序还需要实现第三个功能,避让行人。
没有基础学编程好学吗2)学生动手编写脚本。
(3)评价学生作品。
将“碰到颜”或“颜碰到颜”积木直接替换为“碰到小明”。缺少了颜侦测积木,如果汽车在倒车的过程中没有行人或障碍物,汽车也不能准确地停到车位中。
引导学生编写程序时多方考虑,层层渐进地增加积木,让程序逐渐丰富起来,实现多方侦测,保证倒车安全。
4.查问题、修改程序
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1.布置任务,完善程序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碰到了小明再停车就太迟了,必须要提前探测,这个操作该如何实现?同学们课后研究。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3.教师点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认真学习编程知识、把握良机,做未来世界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
安全停车有感知
学情分析
Scraino作为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可以创造交互式故事情节,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
在前期的课程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而且对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不少人工智能技术。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人工智能的实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安全停车有感知
效果分析
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智能倒车程序的知识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侦测积木的同时,感受人工智能的实现方法。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三、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提出倒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来设计倒车程序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生生间讨论、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深入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与质疑能力,最终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安全停车有感知
教材分析
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改版后,Scraino编程软件作为全新的内容增加到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科书中。Scraino是一款图形化编程软件,更可以说是创作软件,还可以当作机器人软件来用(与开源硬件相结合,从而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安全停车有感知》一课为第三册第一单元第7课的内容。本单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问题入手,通过学生“搭积木”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图形化编程,通过巧手搭建各种具备不同功能的“积木”程序,培养学生初步的编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制定算法快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为Scraino编程中“侦测”模块,同时复习并巩固了动作模块和控制模块,侦测模块的学习也为第二单元与开源硬件进行交互打下了基础。通过侦测积木的学习可以帮助学习理解传感器的原理,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本课内容将编程课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通过智能倒车程序让孩子体验人工智能的
实现方法。
安全停车有感知
评测练习:
1. 为角“行人”设计程序,使“行人”在移动过程中,碰到角“汽车”后退并停止当前程序的运行。
2. 修改角“汽车”的程序,当“行人”后退后,“汽车”等待10秒后再进入停车位。
3. 使用侦测积木“按键(  )被按下”,可以通过键盘控制角的运动。
安全停车有感知
教学反思:
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
率地学习。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设计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本课与学生们熟悉的倒车过程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倒车程序,让学在实践中了解积木的作用并体验人工智能技术。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编程教学需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有充分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的,这就是我们编程教学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三个任务的实现都是
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被动接受”的局面。
三、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提出倒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来设计倒车程序的功能。在实际操作和评价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生生间讨论、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深入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与质疑能力,最终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凭借编程课程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全停车有感知
课标分析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是依据2000年发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及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编写的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针对高中阶段提到编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中小学编程课程没有提到具体内容及目标,但是按照信息技术课程特征和知识技能的逻辑体系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大概念: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同时也明确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基于国家层面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也应秉承此课程标准,从教材、教法上突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STEM教育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动手能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最新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第五条保障措施第(六)点中也提到,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