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
1、引言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发展,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持续推进和国内外一系列教学理论和实践创新,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新型学习资源的微课应运而生,并在国内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升温。微课的发展对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构建学习型社会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微课的内涵和微课资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微课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
 
2、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的微课
 
2.1 微课是一种新型学习资源
 
        目前,研究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解读,如微课率先提出者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后来,胡铁生等在梳理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重新将微课定义为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黎加厚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郑小军,张霞认为,微课则是为支持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张志宏[6]认为,微课是以微视频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呈现媒体,就一个短小精悍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细致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习者学习的可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包。由此可见,尽管研究者对微课的界定有所差异,但其共同点就是将微课看做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并解决一个问题的快餐化、简单
化、实用化、多样化、聚焦化、智能化、娱乐化等鲜明特点。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创新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的产物。当今,我们生活在被称为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或微时代的社会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易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环境的发展为微课发展做好了技术支撑,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微课的教育价值和应用有着广阔前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地扩展,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微课不仅是适应微时代教、学、研、专业发展四位一体新需要的新媒体和新技术,也将成为教育资源建设的新趋势。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始见于美国Mc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课(Micro-lecture)标志着微课的形成。目前,比较著名的有可汗学院(Khan Academy)、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 Learn等,国内主要有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大赛、VKO微课、第九课堂、博览微课、Skillshare、
微众移动校园-微课堂、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平台等。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是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和应用一个典型。由此可见,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微课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2.2 国内外微课资源开发的主要经验
 
        吴秉健以英国教师电视网站视频库、美国中小学微课视频维基资源库和英语学科微课视频库为例,认为微课视频资源的开发要以贯彻政府教育政策为切入点,由学术机构和专家团队的自主创新引领应用,进而带动社会公益资金的投入,最终形成多元化、学科化的发展路径。张一川,钱扬义选取Khan Academy、TED-Ed和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对比分析对象,认为内容精细与形式多样化,资源特与平台共享,形式多元与人普及是微课资源开发的共同点,我国微课资源建设要以丰富内容的呈现形式、完善配套资源建设与
拓展微应用研究为着力点。梁乐明等通过对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的微课资源分析后认为,微课除了微视频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包括进行需求分析、考虑设计并开发与之适合微课程的微视频,而之后的课程评价还要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确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以及推动学习资源动态生成,师生相互建构学习内容。
 
        杨福满,桑新民认为,高校开展微课资源建设要以推动共建共享和强化助学功能为目标,以“小、实、新”为创新方向,在资源结构上要处理好快餐与中餐、大餐的关系,建立能够引导优秀作品生成的评价体系,注重提高资源的可重用性和利用率。刘红霞等通过对吉林大学微课设计实践的分析,提出微课的主题与内容、教师利用微课的教学行为与艺术、微课的影像呈现效果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接受效果、外部注意都产生直接影响,进而提出微课的教学行为设计与视频呈现方式应从教育、心理、技术、艺术四个视角予以观照。以上研究表明,平台建设、内容设计、评价体系和政策支持等是微课资源开发的重要实现途径。
 
3、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现路径分析
 
3.1 加强微课平台建设
        微课网络平台是微课资源开发、共享和应用的基础。第一,平台建设要以面向学习者且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原则,做到开放性强、交互灵活、功能全面。
        第二,在平台功能方面,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具体包括平台帮助系统、资源中心、论坛、检索系统、后台管理五大模块。
        第三,在平台设计思路方面,界面设计应当简洁、美观,彩、文字、图片、视频的使用风格要统一,排列清晰有序;在用户权限方面,可将用户分为教师、学生、匿名用户、网站管理员四类,根据平台运行的需要,分别赋予不同用户不同的权限;在平台运行流程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并辅助以、微博、即时通讯等手段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交流互动与信息推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要注重收集平台运行中问题,不断
修改完善。
        以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研发的移动学习平台为例,平台实现了网络课程的多屏兼容、多网融合(Any Screen Any Device)和跨平台的多网融合,同时支持Windows、MacOS、Linux、iOS、Android等主流操作系统,通过3G、WiFi等互联技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家用电视等终端设备均可观看。
 
3.2 优化微课课程的内容规划
 
        第一,课程分析。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学生的能力构成、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分析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使微课选题应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独立性、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第二,可行性研究。对微课开发进行技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论证,综合论证一个微
课在教学上是否实用和可靠,在学生学习上是否有需求,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制作成本和利用率),在开发过程中是否有技术和人才的保证。
        第三,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谨充实,方法符合规律和技术要求,策略注重实效,形式新颖,评价要科学、全面和合理。
        第四,脚本编写与素材整合。脚本是对微课设计的文字表达,是微课制作和验收的依据,要对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在内的微课素材以方便、适用、经济为原则进行整合。
        第五,发布与评价。建立微课的前台显示和后台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管理、审核、推荐、上传以及查、发布、删除、浏览等内容。同时,开发者应注意保留微课开发时的原代码,以便根据这些信息及时修改或更新。
        第六,加工改造原有教学资源和设计开发优质微课资源并重。组织专家和人员对原有建成的教学课例库、教案库、课件库、题库等按微课的要求进行切片加工、重组整合和二次开发;同时,通过自主开发、征集评审、项目申报、竞赛活动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开发新的微课资源库。
 
3.3 完善微课评价体系
 
        第一,微课评价标准。微课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技术标准和艺术性标准。其中,教学标准主要指微课要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提供完整的教学资源;技术标准主要指多媒体技术应用要符合视频技术、动画技术和课件技术的要求;艺术性标准主要包括微课界面布局符合视觉心理,构图主体元素突出,彩设计处理好对比与协调、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文字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视频拍摄的角度、视距和镜头推拉要合理,解说、背景音乐和音响效果要搭配好。云计算培训 机构真正linux
        第二,评价体系导向。要以用户需求为基点,参考用户的浏览量、评价等进行评估,采用排行榜的形式来择优、选优、评优;倡导聚焦明确,且能解决课程重点、难点、疑点、热点问题的作品;选拔和评点有新意的作品,高水平的专家评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价值导向;培育和选拔具有专业制作水准的作品,考察拍摄者是否能跟随教学的程序、理解教学的要点和亮点,并以镜头语言展现出来,是优秀微课的重要标准。
        第三,微课评价体系的建设的重点。加快建立分门别类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有利于面引导参与者在资源分类建设方面的意识,有利于在专家评价环节实现同行评价,有利于人们彼此相互学习和决策者对某门类的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教学质量做出正确的判断;由用户决定的评价能使开发者将重心放到用户需求上,研究和发现用户的真正需求、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学科特点、既往经验总结及创新方向;重视资源形成后对其它教师的可重用性,主要包括选题恰切具普遍性教学需求,优点突出易被抽取,资源切片化易嵌入新教学情境等。
 
3.4 加强政策引导和产学研合作
 
        第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微课资源统筹规划和应用环境建设;探索建立微课资源建设规范和评价体系,推动微课资源建设持续发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区域微课资源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普查筛选、优化整合和深度挖掘,建立
区域性微课资源库;为微课资源开发提供人员、资金、技术和设备保障;组织开展开展技术培训,对本区域教师开展微课设计(理论、观念、策略、方法、模式等)及微课技术(重点是视频的拍摄、录制、制作与编辑、上传发布等技术)的培训,扫除开发微课资源的技术障碍;利用科学研究引领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组织教师开展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为学校或教师个人的微课研究提供优先立项和资金支持;合理规划与引导区域微课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