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题目-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 : 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 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 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空间实体的四个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空间关系特征。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3、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有头拓扑空间关系、顺序空间关系、度量空间关系。
4、栅格数据模型的一个优点是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层可以进行叠加操作,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几何计算。
5、矢量数据结构按其是否明确地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关系分为:实体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两大类。
6、栅格数据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属性明显定位隐含
7、矢栅一体化结构的理论基础是:多级网格方法、三个基本约定、线性四叉树编码
8、属性查询是一种较常用的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查询又分为简单的属性查询基于SQL语言的属性查询
9、空间关系查询包括拓扑关系查询缓冲区查询
10、根据栅格数据叠加层面的不同,将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运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布尔逻辑运算重分类数学运算复合法
11、从缓冲区对象方面来看,缓冲区最基本的可分为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
12、窗口分析的类型包括:统计运算测度运算函数运算追踪分析
13、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空间位置属性时间
14、GIS运行环境的核心部分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15、GIS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四部分。
16、从数据结构上,GIS可分为矢量GIS、栅格GIS、矢量—栅格GIS
17地理空间坐标系统分为球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其中平面坐标系统被称为投影坐标系统
18、投影是指建立两个点集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19、高斯投影中1:2.5至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6度分带,1:1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3度分带。
20、区域多边形的选择必须和国家现行管理制度相一致,才能发挥其应用效益,保证信息更新的连续性
21、 根据空间数据的获取方式可分为:地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实测数据、共享数据、其他数据。
22、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空间数据的采集、属性数据的采集。
23、属性数据的来源:社会环境数据、自然环境、资源与能源
24、数据重构主要包括 : 数据结构的转换和数据格式的转换。
25、矢量数据的常用压缩方法:间隔取点法、垂距法和偏角法、分裂法。
26、空间数据质量指标包括:完备性、逻辑一致性、位置准确度、时间准确度、专题准确度。
27、空间数据的误差: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逻辑误差
28、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
29、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非结构化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多尺度与多态性、分类编码特征、海量数据特征。
30、地形特征点主要包括山顶点,凹陷点,脊点,谷点,鞍点,平地点等。
31、空间统计分析可包括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数据的空间统计分析,前者着重于空间物体和现象的非空间特性的统计分析。
32、分布形态可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数据分布对称程度,另一个是数据分布集中程度。前者测定参数称为偏度,后者测定参数为峰度
33、透视分析是探测全属趋势常用方法,准确判定趋势特征关键在于选择合适透视角度
34、数据分析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美观性原则。
35、模式分级分为等间距分级,分位数分级,等面积分级,标准差分级,自然裂点法分级。
三、判断题
1、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2、GIS是由硬件、软件组成。(×)
3、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空间位置、属性以及时间。(√)
4、在GIS中,时间要素是必选要素,而空间要素是可选要素。(×)
5、投影是指建立多个点之间的映射关系。(×)
6、地理模型用于描述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
7、对象模型具有明确便捷和独立地理现象。(√)
8、相同类型的对象并为对象类,类是一种创建对象的模板。(√)
9、每一个实体都给一个明确标识符来标识该物体。(√)
10、矢量数据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定位隐含、属性明显;而栅格数据模型的显著特点是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11、拓扑关系是一种对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明确定义的数学方法。(√)
12、在栅栏数据结构中,每个栅格单元可以存在多个值。(×)
13、栅格影像不仅包含了属性信息,还包括了隐藏的空间位置信息。(√)
14、全关系数据库管理是统一模式,而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是扩展模式。(×)
15、空间索引的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空间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能。(√)
16、GIS需要输入两方面的数据,即空间数据与拓扑数据。(×)
17、判断空间数据质量应根据数据用途确定其标准。(√)
18、空间元数据是一个由若干复杂或简单的元数据项组成的集合。(√)
19、拓扑关系查询包括邻接关系、包含关系、空间关系。(×)
20、空间查询包括简单直接查询、逻辑运算查询、复合模拟查询。(√)
21、直接栅格编码:简单直观、压缩效率较高,是压缩编码方法的逻辑原型。(×)
22、从根本上说,点与多边形叠加首先是计算多边形对点的包含关系;线与多边形的叠加首先比较线坐标与多边形坐标的关系。(√)
23、缓冲区分析模型就是将点、线、面地物分布图变换成这些地物的扩展距离图。(√)
24、最佳路径是确定起点、终点所要经过的中间点和中间连线,求最短路径。(×)
25、地理信息的特点是空间相关性、空间区域性、空间多样性、空间复杂性。(×)
26、栅格数据模型比较适用于场模型抽象表达空间对象。(√)
27、资源分布网络模型由中心点(分配中心)及其状态属性和网络组成。(√)
28、DEM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无限序列,即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
29、数字化的等高线对于计算坡度或生成着地形图十分适用 。(×)
30、流水线分析、可视性分析是建立DEM的众多目的之一 (√)
四、简答题
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
a)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
b)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
c)海量数据管理能力
2.什么是GIS空间分析?其方法是什么?
GIS空间分析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