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我们所说的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
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不同于以往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传统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网络为承载、传输媒介的新型的信息资源,是从网上获取的,所以我们也将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资源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
2、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
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关键是要确立评价的标准体系。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标准化(学术)组织都正在致力于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标准化的研究,并起草了一些相应规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非盈利机构EDUCAUSE下的一个项目组IMS(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的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 LTSC的LOM模型,OCLE Dublin Core的Dublin Core元数据标准等。这些标准的推广使用,从源头上保证了网络资源的规范。
我国教育部门对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工作也极为重视。2000年11月,教育部组织国内8所重点高校的有关专家开展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 并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CELTSC (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该委员会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其中直接与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相关的标准有《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中将评价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分类标准。通用标准主要考察该资源的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规范性,在此框架内再作了进一步的细分;
网课程分类标准则从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题库、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各个方面对教育资源的特性做了具体的规定。
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改进版本——《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教育资源建设进行规定,即用户和管理者两个角度,对教育资源的评价则没有具体规定,参照的评价标准是《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提出了网络课程评价的一般性规范,它定义了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等四个维度的特性,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以最小的重叠描述了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
禹贡
《禹贡》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地理著作,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源头。1934年,顾颉刚先生和谭其骧先生在北平创办《禹贡》半月刊,筹建“禹贡学会”,奠定了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1957年,谭其骧先生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创办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82年成立中国历
史地理研究所,谭其骧先生担任首任所长。1991年,谭其骧先生留下遗嘱,设立“禹贡基金”。1999年,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基础上组建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并经教育部首批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我们的事业发展到今天,都离不开这个源头,离不开顾颉刚先生、谭其骧先生的奠基和开拓。这就是禹贡网命名的宗旨。
禹贡网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的权威性网站,网页设置精致,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各个方面,还有丰富的前沿研究成果供我们阅读和下载,是我们进行专业学习的好帮手。它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等方面都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