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
,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希特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此条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彩20081226日)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15威玛共和国总理
任期
1933年1月30日 – 1934年8月19日
前任
库尔特·冯·施莱谢尔
继任
约瑟夫·戈培尔
德意志帝国元首兼帝国总理
任期
1934年8月1日 – 1945年4月30日
前任
保罗·冯·兴登堡总统
继任
卡尔·邓尼茨(总统)
出生
1889年4月20日(1889-04-20)
奥地利因河畔布劳瑙
逝世
1945年4月30日 56岁)
德国柏林
国籍
德国
政党
纳粹党
配偶
爱娃·勃劳恩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1933年起任德国总理1934年起任民族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领袖和纳粹德国元首直至去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被公认为是二战的发动者。
目录
[隐藏]
1 生平简介
o 1.1 早期
o 1.2 一战与纳粹党
o 1.3 第三帝国
o 1.4 二战
2 推翻希特勒的密谋
o 2.1 1938年
o 2.2 1944年
3 著作
4 参见
5 流行文化
6 注释
7 外部链接
[编辑] 生平简介
[编辑] 早期
孩童时期
希特勒生于巴伐利亚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因河畔布劳瑙Braunau am Inn)的一个海关文职人员家庭,父亲“阿伯雷·希特勒”曾经当过鞋匠,后来才转为海关文职人员。希特勒年幼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成为信徒,可是日后受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影响,曾立志要成为牧师。
希特勒的童年很不愉快。目前有历史学家指出,希特勒小时候曾遭到学校同学的虐待,这段“童年阴影”导致后来希特勒的强烈报复思想。他很爱他的家人。他曾学习过绘画,但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非常差,因此未毕业就退学了。他曾经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但都被以“不适合绘画”为由被拒绝取录。父母双亡之后,他的生活日益窘迫,不得不流浪到维也纳街头行乞,靠卖画为生,有时被雇佣来扫雪、扛行李。
希特勒早在中学时就接触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来到维也纳之后又阅读了大量宣传种族优越的书籍,更加痴迷于其中。他发誓要“为德国复兴而奋斗”。在他1925年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Mein Kampf)中,他表露了他对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的确信、对犹太民族的仇恨,并且为日后走上纳粹主义这道路埋下了伏笔。
[编辑] 一战与纳粹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希特勒志愿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在西线与英法联军作战。1917年,他由“传令兵”晋升为上等兵,并因作战勇敢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还曾两次负伤,在第二次负伤后养伤期间,德国向协约国宣布投降。战后,由于德国曾爆发以犹太人为首,与苏联第三国际联手的共产革命,德国陆军一方面要避免重定向英文共产思想在军队中蔓延,一方面又对如雨后春笋成立的各种新政党颇有兴趣,于是成立了一个调查局。希特勒因为这个调查局符合他的反共理念而应征并获得录用。在慕尼黑大学,他对被遣返战俘的演说,其演说才能让教授与战俘们同样地留下深刻印象。
纳粹党的标识
1919年,在执行任务旁听德国工人党(即后来的纳粹党)会议的时候,希特勒起身痛斥一个鼓吹巴伐利亚分离运动者是中了犹太人“要把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奸计,德国工人党主席德莱克斯勒对此演说印象深刻并邀请了希特勒入党。不久后希特勒成为主席团委员,3年后即1921年出任党魁,并正式将党名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NSDAP),并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国民冲锋队
1923年,希特勒因为啤酒馆事件而入狱,在狱中由他口述完成《我的奋斗》一书的上半部分,表达出他多方面的观点,如兼并奥地利,废除《凡尔赛和约》,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并宣扬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反苏反共等思想。1924年12月出狱后,他于次年重建纳粹党并成立党卫军(警卫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