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
第2021年第6期(总第538期)
No.6,2021Total  No.538
运营与经济价值研究
谭小平,梁嘉欣,钟浩帆,古 媛,张郁清
(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 要]目前已经到了平稳增长期,因为大规模用户所形成的增长红利基本消失,要依靠内容、活
动、用户维护等实现粉丝的增长。作为新型的无形资产,能为特定主体带来潜在收益■,根据创设目的
和运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互动型服务类、订阅型、企业。资产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有出售
变现或所有者运营获得收益两种,前者可以通过国内多个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后者可以通过持续经营并获得现
金流收益。这两种不同变现方式下,可以分别釆取市场途径及收益途径进行评估,通过科学计算得到的评估价值。此 外,还可以釆用综合估价法、“ 6G ”域名价值修正法等进行价值评估。
[关键词];盈利模式;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6-0160-03
一、运营环境分析
即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 造一个的,并实现和特定体的文字、图片、
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商家可以通过申请公众 服务号进行网络开发与推广,包括但不限于微、
微会员、微支付等方式,已经形成了企业及个人进行互动
营销的重要渠道之一。根据今日头条联合新榜发布的
<2020年内容创作发展趋势报告》,创作者数
量已超2000万。依附着日活跃用户数量最高
的社交软件,自带竞争优势。目前的的发
展虽已过了用户快速增长红利期,但是作为 线上营销和新媒体运营的工具,一直以来都是各大自媒
体、新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能力与创新依然能带来巨大
红利,而龙头企业、政府部门等的开发使得消费者 粘性进一步增加,扩大了的影响力。
(―)行业内部运营环境分析
目前已经到了平稳增长期,因为大规模
用户所形成的增长红利基本消失,用户增长率
已经逐渐平稳,的积累要依靠内容、活动、用
户维护等实现粉丝的增长。在每一类内部,主要板
块的用户总数每年以千万级增长,内容也更加多样化。用 户增长平缓稳定,人均关注接近100,单个
分到的时间和注意力更少,打开率下降,分享率下
降,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在看起来混乱的竞争中也存在机
遇,如头部账户的形成可能是粉丝爆发性增长的结果,如
有些账号一篇文章增长数万粉丝,10万+的阅读,公众 号很有可能因此快速成长为头部账号。且在内部,小
程序在2019年快速成长,站内搜索的升级,公众
号界面升级,也在使的运营更加的多变、增加了更 多的机遇。
(二)行业外部运营环境分析
与之前相比,对的监管严格了,也要求运营更
加规范化。裂变、团购、投票、助力等渠道受到限制,不断压
缩投机行为的生长空间。在外部竞争方面,头条系成为腾 讯日活的最大竞争者,各类短视频平台也在逐渐占据用户
的更多时间,分到日活时长在逐渐降低。下面以“今
日头条”为例,对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分析。
从内容打开方式来看,由于主打功能是社交,进
入页面后一般是聊天框,推送的内容容易被
忽略,发布的内容打开率较低。而"今日头条”进入页面后
直接能看到创作者发布的内容,比较直观。信息推送手段
方面,“今日头条”等能够将数据挖掘和智能推送结合在
一起,会自动将每天推荐人数最多的并且是用户感兴趣
领域的内容自动推送给用户,而是闭环传播,
依赖粉丝转发和朋友圈传播,在每月发次数有
限制,智能程度较低情况下,不利于使用者及时发现感兴
趣的内容从而流失固定用户。娱乐性方面,“今日头条”的
文章深度没有那么高,娱乐性较强,阅读场景 更适合用户工作间隙,上下班途中,利用有限时间的消遣
阅读,更加符合碎片化阅读习惯与泛娱乐化类型。
二、运营模式分析
根据服务目的、运营手段和盈利模式的 不同,可以把分为互动型服务类、信息
订阅类和企业官方号类。
(-)互动型服务类运营模式分析
1.互动型服务类概念
互动型服务平台指的是提供交互式服务的公众
号,通过为企业及组织提供更强大的业务服务与用户管
理能力,提供企业和组织运营效率。主要适用于企业、媒
体、政府或其他组织。这类账号的主要功能有:给用户提
[作者简介]谭小平(1982-),女,湖南邵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资产评估,产业经济。
-160-
谭小平,梁嘉欣,钟浩帆,古媛,张郁清:运营与经济价值研究
供服务;对原有用户实施精细化营销;以营销活动吸引新顾客。这类账号1个月(按自然月)内可发4条发消息。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科学运营和精细化管理。如每次营销活动结束之后,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整个推荐人/被推荐人进行数据分析,出推荐人数最多的客或者推荐后成交价值最高的客,锁定目标客户,这样可以为下次营销活动打下基础,提升整体活动效果。
2.互动型服务类盈利模式
互动型服务类的主要作用在于引流,主要盈利方式为为商城/客服系统销售产品和服务、为线下产品宣传促销、承接流量广告等,典型有:哈罗顺风车服务号,方太服务号,美的服务号,丰田金融服务号等。这类盈利的多少与的粉丝数量直接相关,一般粉丝量达到50-100万,那么的广告收入一般有数千甚至更多。
(二)订阅型运营模式分析
1.订阅型的概念及运营模式
订阅型是公众平台的另一种账号类型,订阅型为用户提供比较专业和及时的信息和资讯,如骑行西藏、央视新闻,这为每天可以发1条发消息。在用户通讯录上,订阅型放在文件夹中。的主要功能有:一是作为信息中介辅助买家或者卖家提供最及时专业信息,帮助了解当前市场状况;二是帮助生产厂商直销,通过使厂商直接接触消费者,缩短分销渠道和售后服务渠道,提高客户消费体验;三是可以绑定文字广告或者提供订阅付费服务等。
2.订阅的盈利模式
(1) 通过引导流量获得广告点击收入。投放广告的计费方式是按点击量计费。广告展现出来是完全免费的,只有当用户点击广告时,广告主才需要给推广账号支付费用,费用从广告主账户余额中扣
除。一般每条广告出价起步价格是0.3-0.5元。而流量主的收益与扣除费用并不相等,根据经验可以得出大致计算公式:流量主收益=曝光量X有效点击量X广告点击单价。
(2) 推软广/硬广获得收入。通过直接在上发布商家的文章,或者以不那么明显的软文来宣传商家的产品或者活动,一般1万粉丝一条广告费用到200-500元之间,根据每个账户的质量的不同来定。当个人粉丝量和平均阅读量都较高时,会有商家联系要求投放广告,可以选择头条、词条位置出租广告位,然后放商家的文章或者是在自己的文章中穿插广告,软广需要专门创作,阅读量也更高,收费更高。开发程序
(3) 文章打赏。的原创类文章可以开通赞赏功能,在订阅此的粉丝通过推送访问文章,若读者觉得文章很赞、有意义,则会使用的赞赏功能付费给作者,赞赏的金额不等。通过对若干个赞赏的比例分析发现,读者赞赏的比例大都在0.5%以下,金额大多在2-5兀之间。
此外,订阅型还可以通过销售自己的产品或做分销型电商获取收益。
(三)
企业
1.企业概念及运营模式
企业面对特定的企业,为特定企业提供服务。企业服务内容根据企业性质与需要而有所不同。企业是企业通过为企业客户或内部人提供的移动服务,提供企业移动服务的应用入口,帮助企业建立相关利益体与企业IT系统间的连接。
企业与一般相比,具有一些通过专门定制形成的功能。为企业客户提供的移动应用入口,帮助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及组织实现生产、协作及运营的移动化。企业的定制属性会对企业本身提供一系列新的能力和特性,满足不同企业灵活、复杂以及高安全性的要求:如定制应用、限制关注人、扩大发消息量、提供开放有权限控制的接口、保密消息、应用快速部署、精确的消息提醒等功能。
通过企业的应用,企业或组织等可以快速、低成本的实现高质量的企业移动轻应用,实现生产、服务、管理、协作的移动化。企业作为企业IT移动化解决方案,相对企业自行开发的APP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快速移动化办公、开发成本较低、零门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甚至取代了原有企业APP的使用。
2.企业收入的具体实现形式
企业申请认证,需一次性支付300元/次审核服务费用。认证成功后,该账号名称、认证标识、及认证信息将会被保留一年,此后如需要继续使用该企业号,需要重新缴纳审核费用。
企业通常不直接为企业增加收入,而是起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一个企业创建企业号,能让管理层从上至下,高效有序地对企业进行管理,减少了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成本、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人力成本与运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三、资产价值实现途径及评估方法分析
(-)的资产属性与特征
做为一种典型的自媒体,具有创造内容、传播内容、引导流量和创造利润的能力。对照《中国评估执业准则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即"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知,是一种新型的无形资产,具有典型的无形性、收益性与长期性。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性特征,未来收益受到内容、舆论、受众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的资产价值实现途径
无形资产价值主要通过出售或运营获得收益等几种方式实现。对于不想继续经营自身的所有者来说,出售可以变现。目前的交易和迁移比较活
-161-
商业经济第2021年第6期SHANGYE JINGJI No.6,2021
跃,A5新媒体、鱼爪新媒体、微号易等都是可以进行出售的平台,交易时可以根据的类型、是否论证、是否违规、粉丝数量等进行合理评估价格。或者,所有者也可以通过持续运营获得现金流,并通过多渠道增大获得稳定现金流的能力。直接营销商品与服务、广告推广、内容赞赏等都可以是创造收益的方式,可以根据的性质、粉丝体等确定合适的盈利方式。
(三)的评估方法探讨
传统的资产评估方法有收益途径、市场途径和成本途径。成本途径指根据替代原则,以创造某项资产所耗费的费用之和做为评估值的相关方法的总称。对于而言,所有的初始成本都不高且很接近,但账号价值迥异,这说明成本与价值对应性不强,不适合用成本法进行评估。
市场途径是指以通过与被评估资产功能相同或相似的资产做为参照,在此基础上调整得出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总称。现有交易平台有提供一个简单的估值方式,可以初步估计的价值。以''有媒有”为例,其估价考虑的主要要素有:粉丝数量、头条阅读、原创赞赏、主体是否可以通过论证变更、女粉占比、区域集中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收益途径指以的未来收益的现值作为的评估值的系列方法的总称。收益途径适合于具有稳
定现金流的,通过预测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期限和折现率,估算得到其价值。收益法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运营者的战略、行业发展、竞争者态势等对于关键参数的影响,评估的结果对于管理者具有价值参考作用。
除以上传统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或者参考其他类型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如张桃(2017)提出传播力指标、互动力指标、转化力指标建立新
(上接第150页)
ing,56(3):55-68.
[14]庞华.社会化媒体的植入式广告研究[D],郑州大学,2011.
[15]谢菊兰,刘小妹,李见,陈春燕,龚艳萍.社交电商中的社交-消费转换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⑶:405-415.
[16]Rheingold H.Vitual communities: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New York:Addison-wesley,1993(2):74­78.
[17]Rothaermel F T,Sugiyama S.Virtual internet communi­ties and commercial success:individual and c
ommunity-lev­el theory grounded in the atypical case of Time Zone,com [J].Journal of Managemen t,2001,27(3):297-312.
[18]Prahalad C K,Ramaswamy V.Co-creation experiences: The next practice in value creation[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10,18(3).的评估体系。张安可(2018)从的粉丝量、发文量、头条阅读量、点赞量等影响力、传播力指标出发,探究的发展周期及阶段性的指标特点。孙畅(2019)在对进行评估时参考了网络域名价值评估体系,针对特征,在网络域名“6C”综合法的基础上,创新地将因素变化为账号功能、商业价值、信用性、交易市场环境性四个价值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估法等。这些方法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创新,可以根据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结论
作为新型的无形资产,能为特定主体带来潜在收益。根据创设目的和运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互动型服务类、订阅型、企业。资产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分为两种,即出售变现或所有者运营获得收益。前者可以通过国内多个交易平台如“微生生”、“有媒有”等进行交易,后者可以通过持续经营并获得现金流收益。这两种不同变现方式下,可以分别采取市场途径及收益途径进行评估,通过科学计算得到的评估价值。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综合估价法、“6G”域名价值修正法等进行价值评估。
[参考文献]
[1]张桃.价值评估体系研究[J].视听,2017⑶:101-102.
[2]张安可.价值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孙畅.基于改进的网络域名综合评估法的价值评估研究[D].云南大学,2019.
[责任编辑:王凤娟]
[19]唐小慧,基于4Ps的出版社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9).
[20]Hagel,J.and Armstrong,A.Net gain: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M].Cambridge,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21]Kuo,Y.F,Feng,L.H.Relationships among community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perceived benefits,community commitment,and oppositional brand loyalty in online brand comm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3,33⑹:948-962.
[22]薛海波,创造品牌忠诚的新思路[J].经济经纬,2007 (6):127-129.
[23]薛海波,倪建文.中外品牌社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9(2):120-123.
[24]董学兵,常亚平,肖灵•虚拟品牌社氛围对品牌忠诚的影响[J].管理学扌艮,2018,15(11):1697-1704.
[责任编辑:赵磊]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