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帕累托图
ABC 分类法: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帕累
托图)
管理者的6个层次
1.末流:⾃⼰不⼲,下属也没事⼲
⽆法举出例⼦,因为他们太不杰出,留给公众的唯⼀印象就是没有印象。
你知道是背影,但是不知道是谁,⽆法留下深刻印象。
2.三流:⾃⼰拼命⼲,下属没事⼲
这种⼈唯⼀下场,累死。
好的管理者要学会把⼯作分给别⼈做,学会累死别⼈!⽽不是累死⾃⼰。
3.⼆流:同下属⼀起拼命⼲
铁⼈王进喜这种:)
帕累托图制作步骤excel4.⼀流:⾃⼰不⼲,下属拼命⼲
通⽤的杰克韦尔奇这种。
5.超⼀流:只需要活着
像松下幸之助,活着就是⼀⾯旗帜,引导着松下不断向前。
6. 绝顶⾼⼿:不需要活着
ABC 分类法分类法简介简介
ABC 分类法是由意⼤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创的。ABC 分析法是储存管理中常⽤的分析⽅法,也是经济⼯作中⼀种基本⼯作和认识⽅法。ABC 分析的应⽤,在储存管理中⽐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第⼀,压缩了总库存量;第⼆,解放了被占压的资⾦;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了管理⼒量。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收⼊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的收⼊占全部⼈收⼊的⼤部分,⽽多数⼈的收⼊却只占⼀⼩部分,他将这⼀关系⽤图表⽰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法的核⼼思想是在决定⼀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
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于管理的各个⽅⾯。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 .F .Dickie )将其应⽤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 法。1951年~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 法引⼊质量管理,⽤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 P .F .Drucker )将这⼀⽅法推⼴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 法成为企业提⾼效益的普遍应⽤的管理⽅法。此规则通过对同⼀类问题或项⽬进⾏排序,来认明其中少数争议较⼤的。帕雷托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美国80%的⼈只掌握了20%的财产,⽽另外20%的⼈却掌握了全国80%的财产,⽽且很多事情都符合该规律。于是他应⽤此规律到⽣产上。他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量到A 类-总数中的少数部分,你将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当然忽视B 类和C 类也是危险的,在帕雷托规则中,它们得到与A 类相对少得多的注意。
ABC 分类法⼜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管理中常⽤的⼀种⽅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的主要特征,进⾏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般,从⽽有区别地确定管理⽅式的⼀种分析⽅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 、B 、C 三类,所以⼜称为ABC 分析法。
在ABC 分析法的分析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个横坐标,⼏个长⽅形,⼀条曲线,左边纵坐标表⽰频数,右边纵坐标表⽰频率,以百分数表⽰。横坐标表⽰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从左向右排列,曲线表⽰各种影响因素⼤⼩的累计百分数。⼀般地,是将曲线的累计频率分为三级,与之相对应的因素分为三类:
A 类因素,发⽣累计频率为0%~80%,是主要影响因素。
B 类因素,发⽣累计频率为80%~90%,是次要影响因素。
C 类因素,发⽣累计频率为90%~100%,是⼀般影响因素。
ABC 分类法分类法应⽤与说明应⽤与说明
ABC 分类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经济⽅⾯的主要特征,进⾏分类排列,从⽽实现区别对待区别管理的⼀种⽅法。ABC 法则是帕累托80/20法则衍⽣出来的⼀种法则。所不同的是,80/20法则强调的是抓住关键,ABC 法则强调的是分清主次,并将管理对象划分为A 、B 、C 三类。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先将ABC 法则⽤于库存管理。1951年⾄1956年,朱兰将ABC 法则运⽤于质量管理,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另⼀种管理⽅法——排列图法。1963年,德鲁克将这⼀⽅法推⼴到更为⼴泛的领域。
1.ABC 法则与效率
表1 库存ABC 分析表
⾯对纷繁杂乱的处理对象,如果分不清主次,鸡⽑蒜⽪⼀把抓,可想⽽知,其效率和效益是不可能⾼起来的。⽽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对象,却⼀定可以事半功倍。⽐如,在库存管理中,这⼀法则的运⽤就可以使⼯作效率和效益⼤⼤提⾼。
在⼀个⼤型公司中,库存存货的种类通常会很多,动则就可能是⼗⼏万种甚⾄⼏⼗万种。鸡⽑蒜⽪⼀把抓的管理把管理者累得直不起腰,其收效却甚微,⽽且可能出现混乱,进⽽造成重⼤损失:
第⼀,盘点清查⾮常困难,⽽且难以确保准确性。对于⾮重要的材料,⽐如低值易耗品,可能影响还不⼤,但对于重要材料,例如产品关键部件,如果计数错误,却可能导致缺料,⽣产⾃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进⽽不能满⾜市场需求,丧失市场机会,失去客户。
第⼆,存量控制困难。重要材料的存量应该作为重点监控,确保不断料⼜不积压,⾮重要材料由于其重要性不⾼和资⾦占⽤量⼩,则可以按⼀定的估计量备货。如果实⾏⼀把抓式的管理,就可能将⽬光集中在⼤量⾮重要材料上,⽽疏忽了对重要材料的控制。
有⼀句俗话,是“捡了芝⿇,丢了西⽠”,说的就是不会应⽤ABC 法则的⼈在我们处理⽇常事务上,ABC 法则的效率和⾼回报也是显著的。⾯对众多的问题,如果进⾏ABC 分类,然后处理主要问题,次要的和不重要的问题常常也会迎刃⽽解。
2.如何进⾏ABC 分类
我们⾯临的处理对象,可以分为两类,⼀类是可以量化的,⼀类是不能量化的。
对于不能量化的,我们通常只有凭经验判断。对于能够量化的,分类就要容易得多,⽽且更为科学。我
们以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如何进⾏分类。
第⼀步,计算每⼀种材料的⾦额。
第⼆步,按照⾦额由⼤到⼩排序并列成表格。
第三步,计算每⼀种材料⾦额占库存总⾦额的⽐率。
第四步,计算累计⽐率。
第五步,分类。累计⽐率在0%~60%之间的,为最重要的A 类材料;累计⽐率在60%~85%之间的,为次重要的B 类材料;累计⽐率在85%~100%之间的,为不重要的C 类材料。
PS :根据2016版⼀级建造师考试⽤书《建筑⼯程管理与实务》P319【案例1A420162】价格累计⽐率在0%~75%之间的,为最重要的A 类材料;累计⽐率在75%~95%之间的,为次重要的B 类材料;累计⽐率在95%~100%之间的,为不重要的C 类材料。请各位注意!通常情况下,我们使⽤ABC 分析表来进⾏上述步骤。从表1可以看出,A 、B 、C 、D 、E 为A 类,F 、G 、H 、I 、J 、K 、L 、M 、N 、0为B 类,P 、O 、R 为C 类。
对于不同的对象,分类时采⽤的指标是不⼀样的。上⾯库存管理,采⽤的是存货价值指标。对于客户管理,可以采⽤客户进货额或者⽑利贡献额为指标。对于投资管理,可以采⽤投资回报额作为指标。
应⽤时机:
该⼯具经常被⽤于库存管理,实际上,它和80/20法则⼀样,是⼀个⽆处不在的管理⼯具,企业各项事务都可能⽤到它。应⽤典范西斯科(Sysco ,北美最⼤的⾷品服务销售企业)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西斯科位于第179位。
ABC 法则更多地应⽤于仓储和物流管理中,在以批发业务为主的西斯科公司,ABC 法则的应⽤相当⼴泛。
ABC 分类法分类法基本程序基本程序
ABC 分类法开展分析
1.ABC 分析的理论基础。社会上任何复杂事物,都存在着“关键的少数和⼀般的多数”这样⼀种规律。事物越是复杂,这⼀规律便越是显著。如果将有限的⼒量主要(重点)⽤于解决这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少数事物上,和将有限⼒量平均分摊在全部事物上。两者⽐较,当然是前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后者成效较差。ABC 分析便是在这⼀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将“关键的少数”出来,并确定与之适应的管理⽅法,这便形成了要进⾏重点管理的A 类事物。这就能够以“⼀倍的努⼒取得7—8倍的效果”。
  2.ABC 分析的⼀般步骤。此处仅以库存的ABC 分析及重点管理⽅法为例。⼀般说来,企业的库存反映着企业的⽔平,调查企业的库存,可以⼤体搞清该企业的经营状况。虽然ABC 分析法已经形成了企业中的基础管理⽅法,有⼴泛的适⽤性,但⽬前应⽤较⼴的,还是在库存分析中。
  ABC 分析的⼀般步骤有: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制ABC 分析表、根据ABC 分析表确定分类、绘ABC 分析
ABC 分类法实施对策
这是“分类管理”的过程。根据ABC 分类结果,权衡管理⼒量和经济效果,制定ABC 分类管理标准表,对三类对象进⾏有区别的管理。
ABC 分类法分类法具体步骤具体步骤
ABC 分类法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的数据;打算分析针对某⼀系统搞价值⼯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打算分析铁路安全,则应搜集影响铁路安
ABC 分类法
全的因素有哪些、铁路相关⼈员的素质情况等⽅⾯的数据。
ABC 分类法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ABC 分类法制ABC 分析表
ABC 分析表栏⽬构成如下:第⼀栏物品名称;第⼆栏品⽬数累计,即每⼀种物品皆为⼀个品⽬数,品⽬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第三栏品⽬ 数累计百分数,即累计品⽬数对总品⽬数的百分⽐;第四栏物品单价;第五栏平均库存;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为各种物品平均资⾦占⽤额;第 七栏为平均资⾦占⽤额累计;第⼋栏平均资⾦占⽤额累计百分数;第九栏为分类结果。 制表按下述步骤进⾏:将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资⾦占⽤额,以⼤排队⽅ 式,由⾼⾄低填⼊表中第六栏。以此栏为准,将相当物品名称填⼊第⼀栏、物品单价填⼊第四栏、平均库存填⼊第五栏、在第⼆栏中按1、2、3、4...... 编号,则为品⽬累计。此后,计算品⽬数累计百分数、填⼊第三栏;计算平均资⾦占⽤额累计,填⼊第七栏;计算平均资⾦占⽤额累计百分数,填⼈第⼋栏。
ABC 分类法确定分类
按ABC 分析表,观察第三栏累计品⽬百分数和第⼋栏平均资⾦占⽤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品⽬百分数为
5⼀10%⽽平均资⾦ 占⽤额累计百分数为70⼀75%的前⼏个物品,确定为A 类;将累计品⽬百分数为20⼀25%,⽽平均资⾦占⽤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25%的物品,确 定为B 类;C 类累计品⽬百分数为60⼀70%,⽽平均资⾦占⽤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0%。
ABC 分类法绘ABC 分析图
以累计品⽬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累计资⾦占⽤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 分析表第三栏和第⼋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曲线,则绘成ABC 曲线。
按ABC 分析曲线对应的数据,按ABC 分析表确定A 、B 、C 三个类别的⽅法,在图上标明A 、B 、C 三类,则制成ABC 分析图。在管理时,如果认为ABC 分析图直观性仍不强,也可绘成如图所⽰的直⽅图。
ABC 分类法分类法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们以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ABC 法的具体应⽤。如果⼈们打算对库存商品进⾏年销售额分析,那么:⾸先,⾸先,收集各个品⽬商品的年销售量,商品单价等数据。
其次,
其次,对原始数据进⾏整理并按要求进⾏计算,如计算销售额、品⽬数、累计品⽬数、累计品⽬百分数、累计销售额、累计销售额百分数等。
第三,第三,作ABC 分类表。在总品⽬数不太多的情况下,可以⽤⼤排队的⽅法将全部品⽬逐个列表。按销售 额的⼤⼩,由⾼到低对所有品⽬顺序排列;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经过统计汇总的数据,如销售量、销售额、销售额百分数填⼊;计算累计品⽬数、累计品⽬百分数、累计销售额、累计销售额百分数;将累计销售额为60~80%的前若⼲品⽬定为A 类;将销售额为20~30%左右的若⼲品⽬定为B 类;将其余的品⽬定为C 类。如果品⽬数很多,⽆法全部排列在表中或没有必要全部排列出来,可以采⽤分层的⽅法,即先按销售额进⾏分层,以减少品⽬栏内的项数,再根据分层的结果将关键的A 类品⽬逐个列出来进⾏重点管理。
第四,第四,以累计品⽬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销售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根据ABC 分析表中的相关数据,绘制ABC 分析图。如右图例所⽰:
第五第五,根据ABC 分析的结果,对ABC 三类商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ABC 分类法还可以应⽤到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营销管理等管理的各个⽅⾯。
在质量管理中,⼈们可以利⽤ABC 分析法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们
列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包括,外购件的质量、设备的状况、⼯艺设计、⽣产计划变更、⼯⼈的技术⽔平、⼯⼈对操作规程的执⾏情况等。⼈们以纵轴表⽰由于前⼏项因素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累计百分数,横轴按造成不合格产品数量的多少,从⼤到⼩顺序排列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这样,⼈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分为A 类、B 类和C 类因素。假设通过分析发现外购件的质量和设备的维修状况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A 类因素,那么⼈们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外购件的采购过程严格控制,并加强对设备的维修,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可以把质量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减少80%。
ABC 分析法还可以应⽤在营销管理中。例如企业在对某⼀产品的顾客进⾏分析和管理时,可以根据⽤户的购买数量将⽤户分成A 类⽤户、B 类⽤户和C 类⽤户。由于A 类⽤户数量较少,购买量却占公司产品销售量的80%,企业⼀般会为A 类⽤户建⽴专门的档案,指派专门的销售⼈员负责对A 类⽤户的销售业务,提供销售折扣,定期派⼈⾛访⽤户,采⽤直接销售的渠道⽅式,⽽对数量众多,但购买量很⼩,分布分散的C 类⽤户则可以采取利⽤中间商,间接销售的渠道⽅式。
应当说明的是,应⽤ABC 分析法,⼀般是将分析对象分成A 、B 、C 类三类。但⼈们也可以根据分析对象重要性分布的特性和对象的数量的⼤⼩分成两类、或三类以上。
ABC 分类法分类法起源起源
ABC 分析法是指将库存物资按照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库存(A 类物资),⼀般重要物资(B 类物资)和不重要物资(C 类物资)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类型的物资进⾏分类管理和控制的⽅法。ABC 分析法是帕累托理论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在18
世纪,意⼤利经济学家威利弗雷德,帕累托在⼀项对⽶兰财富分布的研究中,发现20%的⼈控制了80%的财富,⽽80%的却只占有20%的财富,他将这⼀关系⽤图表的⽅式表⽰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定理。该分析的核⼼思想就是决定⼀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少数因素对事物具有决定性作⽤,⽽多数属于对事物影响较⼩的次要因素。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将其应⽤在库存管理,命名为ABC分析法。后来,朱兰将其引⼊到质量管理,⽤于质量分析,被称为排序图。到了1963年,管理⼤师德鲁克将其推⼴到全社会,使其成为普遍使⽤的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