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版式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书刊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就是图文在页面中的编排形式,由图文的空间位置、尺寸和形体所体现。
版式设计是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图文在页面中的编排形式提出要求和规定,并作为印前制作的依据。
一、书刊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清晰性;(二)易读性;(三)和谐性。
二、书刊的版面:书刊版面是对书刊成品页面上图文与空白部分的总称。
(一)版面结构
从宏观上看,版面分成版心和周空两大部分。
从微观上看,每个部分又由一些更小的成分组成。
1. 版心及其版口:
版心一般就是指版面上容纳作品主体图文的部位。版心的组成要素包括文字、符号、图表、线条、底纹和间空。
版口是指版心四周的边沿:上版口、下版口、前版口(左)和后版口(右)。
2. 周空:
周空是指页面边沿的四块狭长的矩形空白,分别习称“天头”、“地脚”、“订口”和“翻口”。天头如果印有书眉,则书眉的高度约为25毫米左右。地脚的高一般略小于地脚,
地脚︰天头=1︰1.4 。订口位于版心的内侧,订口、翻口的宽度一般均为18毫米~25毫米。(二)版面类型
1.按形成方式分类:(1)普通版面;(2)和合面。
和合面是由前一张书页的反面页面(双码面)与后一张书页的正面页面(单码面)对合构成的一个大版面。
在编页码、计算版面总字数、计算用纸量时,一个和合面仍作为2个页面计算!
2.按文字排列方向分类:
(1)横排版面;(2)竖排版面;(3)混合排版面。
3.按版心分割状况分类:
(1)通栏版面;(2)双栏(多栏)版面;(3)复合分栏版面(仅用于期刊)。
(三)版面字数:
版面字数是指一个版心内可以容纳的印刷字数量,不包括书眉文字和页码。
所谓“可以容纳的印刷字数量”,并不等于版心中实际的印刷字数量。实际字数总是少于版面字数。
版面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
一本书的版面总字数==一个版心的版面字数×该书刊的总面数。
1. 出版业内,进行版式设计时,一概以正文主体文字的每行字数和每面行数作为计算各个版面字数的基准单位,除了计算字空和行距以外,不再计算其他各种空白。
2. 计算机统计的版面字数≠版面字数!
3.“估计版面字数”≈计算机统计的版面字数×(1+15﹪~20﹪)。
4. 进行版式设计时计算的版面字数包括一些空白行;但是,计算稿酬时,其中的版面字数不包括空白行。
5. 图书版本记录中记载的“字数”是指“排版字数”,与版面字数也不相同,排版字数包括书眉、下书眉、中缝、页码等各部分文字。
第二节    书刊版式设计要素
书刊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版心的大小及其位置,文字与符号,线条与低纹,间空,插图和表格等。
一、书刊版心规格设计(《实务》(中级)第四章第四节,第145页到150页)
(一)版心大小的设计
版心的大小要根据书刊的性质、种类和既定开本来选择确定。
书刊正文部分全部页面的版心的大小必须一致!
实用型、通俗型图书和经济型小开本图书,版心不宜过小;
休闲类、美术类、随笔类、诗歌类中型开本的图书,版型可以相对较小一些(周空可以相对较大一些)。
(二)版心位置的设计
版心的大小、位置和周空的尺寸相互制约。
一般情况下,版心居正常位置,即版心左右居中,天头︰地脚==1.4︰1,通常用于常规的以文字为主的图书。
除此以外,版心在版面上的位置还有以下几种:
版心偏上,即:“天小地大”,适用于摄影类、画册等艺术类图书;
版心偏下,即“天大地小”,适用于天头有眉批的图书,中国传统图书多用。
还有其它一些情况,详见《实务》(初级)第211页。
(三)版面字数的设计
版面字数的设计,主要是在选定书刊正文主体文字的字号以后,选择确定每行字数和每面行数,从而估计总页面数,最后确定总印张和书脊的宽度。
1.每行字数与版心宽度的关系:
版心宽度
每行字数== —————————  ··········································  (公式4.1)              0.35×文字磅数
版心宽度== 0.35×文字磅数×每行字数 ···································· (公式4.2)
2. 每面行数与版心高度的关系:
在一个页面上,行距的数量总比行数少1!
版心高度 – 0.35×文字磅数
每面行数== ———————————————— + 1 ···················(公式4.3)                0.35×文字磅数 + 0.35×行距磅数
版心高度==0.35×文字磅数×行数-0.35×行距磅数×(行数-1)········(公式4.4)
(三)字距与行距的计算:
当选定了字号数、版心宽度和高度、每面行数和每行字数,要求字距和行距时,只要将上述各种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会自动计算好所需的字距和行距。
(四)版面字数与书脊宽度的关系:
胶版纸书脊宽度=0.000 6 毫米×纸张定量×总页面数·····················(公式4.5)
轻质纸书脊宽度≈2面数 ×纸张定量×1000
纸张系数····················(公式4.6)
(五)字距和行距的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字距常用标准值,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扩大。缩小字距则是不适当的。
行距的种类有三种:
1. 宽行行距:字高的2
3
7
8
,多用于经典著作或休闲类、艺术类、少儿类图书。
2. 标准行距:字高的1
2
,多用于普通读物。
3. 密行行距:小于或等于字高的1
3
,常用于篇幅较大,文字量较多的图书。
二、文字与符号(《实务》(基础)第211页)
(一)文字(印刷字):
1. 印刷字的字体,分为三类:
(1)汉字字体:基本字体有宋体、黑体、楷体、仿宋体。
(2)字母字体:基本字体有正体、等线体、斜体。等线体字母在书刊中多用于汉语拼音部分。
(3)数字字体:在印刷业中,数字一般是指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而不包括汉字数字。书刊上常用的数字字体有正体、斜体、等线体、黑正体、黑斜体等。
2. 印刷字的大小:
表示印刷字大小的制度有号数制、点数制和级数制。
1磅=0.35毫米。 1级=0.25毫米。
(二)符号:
书刊中的符号主要包括标点符号、科技符号和标记符号。
1. 标点符号:7种点号,9种标号,特殊符号。
2. 科技符号:数学符号、量的符号、化学符号、化学元素符号、医学符号等。
3. 标记符号:用于文字内容的次序、指引参见、示意区别等。
三、线条与底纹(《实务》(基础)第217页)
(一)线条:
1. 水线:指由简单几何图形(点、短直线、波纹线等)连续排列在一起所形成的线条。(1)实线:
①正线:粗细一般为0.08 毫米~0.45 毫米。
②反线:粗细一般为0.5  毫米~2    毫米。
③曲线:是由波纹线组成的线条。
(2)虚线:是由若干个点或短线等几何图形构成的断续的线条。
2. 花线:是由某种花纹连续地线性排列在一起组成的线条。
(二)底纹:也称背景,是由点、线或花纹组成的有规则的图案,常用作标题或期刊版面铺底。
四、间空:是版心中的空白部分,包括字空、行空、空白行、段空、栏空及图表边缘空。
五、插图:
(一)插图的作用:揭示主题、使人物和事物形象化、美化版面。
(二)插图排式原则:图随文走,先文后图,图文尽量紧排在一起。
(三)插图的结构:插图由图片、图题和图注构成,有些插图只有图片和图题。
六、表格:
(一)表格的特点:
尺寸的大小受版心规格的限制;表内文字大小应与正文主体文字协调,通常应小于正文主体文字;表格的风格、规格应力求全书统一。
(二)表格的结构:
书刊表格一般由表题、表头、表身和表注组成。
1. 表题:完整的表题由表序和表名两部分组成。
2. 表头:由项目栏头、数据栏头和备注栏头三部分组成。
3. 表身:表格的主体,由一系列单元格组成。
4. 表注:是对表中有关内容作补充说明的文字,一般排在底线下面。
(三)表格的形态样式:
1. 全线表;
2. 省线表;
3. 无线表;
4. 挂线表
第三节图书文字版式设计
图书文字包括正文文字、书眉文字、页码和辅文文字。
书刊版式设计的行业用语:
居中:左右居中;上下居中。
缩格:指字行与前(或后)版口需留出空白。
缩进:指下一字行比上一字行在首部或尾部多留出若干字宽的空白。
转行齐肩:指标题或注文转行时,下一行的第一个字要与第一行表示次序的部分之后第一个字对齐。
左齐,分为两种:
(1)齐头排:图文左侧与前版口对齐;
(2)前缩对齐排:即每一行均从距离前版口一定空间的地方起排,各行行首对其。
右齐,也分两种:齐尾排和后缩对齐排。
另外还有:
接排、另行、另面、另页、占行、对行、转页、下转、上接、缩行、缩面、伸字、伸行等。
一、正文版式设计
包括对主体文字、标题、引文版式的设计。
(一)正文主体文字的版式设计:
排列形式:横排和竖排。
版面类型:横排版面和竖排版面。横排版面的版式设计:字间空
1. 分割版心形成的版面及其选用:各栏之间要留1~2字宽的空白或加上栏线。
(1)通栏版面:字号不能小于五号。
(2)双栏版面:工具书多选用双栏版面。
(3)多栏版面:三栏以上的板面。
2. 字体的选用:正文主体文字一般多用宋体或楷体。
3. 字号的选择:依据图书的性质、类别和开本而定。
(二)标题的版式设计
1. 标题的字体、字号:
常用黑体、宋体、楷体、仿宋体和标宋体等。字号应遵循“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变化有序、区别有秩“的原则。
2. 标题的序号,一般规则:
汉字数字在前,阿拉伯数字在后,字母更后;
不带括号的在前,带括号的在后;大写字母在前,小写字母在后。
单纯用一个汉字数字作序号,其后加顿号;
单纯用一个其他数字或字母作序号,其后加脚点;
任何带有括号或者外圈的数字和字母,其后都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3. 标题的加空,一般原则:
两字标题字间加两个字空;三字标题字间控一个字;四字标题字间空半个字;五字以上不用加空。
左齐排的标题,字间一般不加空。
4. 标题的占行:
代码大全书籍图书中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与标题等级相关。
一般地,一级标题最多占一面的三分之一左右,二级标题可占2~3行,3级标题可占1~2行,四级以下标题可占1行或不占行。
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
5. 标题的转行:
左右居中的标题,其长度超过版心宽度的四分之三时,应作转行处理。
6. 设计标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杜绝背题:背题是指二级及二级以下标题排在版面下部,而题下无正文的现象。(2)杜绝对题与叠题:对题是指在属于同一视觉范围的版面(如一个页面或和合面)中两个或数个一级标题成并列状态的形式;叠题是指在版面中两个以上的一级标题呈上下重叠状的形式。
(三)引文的版设设计:
1. 短句引文,一般选用与正文主体文字相同的版式。
2. 大段引文,一般是另段起排。
(四)注释的版式设计:
注释一般由注文、注码、注线构成。
1. 注文的格式:注文要计入版心。
设计注文,有三条原则:
1.检阅方便;
2.版面结构合理;
3.与正文文字的大小及排列上有所区别。
(1)夹注:夹注文字的字号一般比正文文字的字号小,再用括号括起来。
(2)段后注:多用于需注之处较多的图书,如古籍类图书。
(3)脚注:通常要用一条注线将脚注与正文主体文字隔开。脚注的注文字号、行距要比正文主体文字的字好小,注文转行有“齐肩”和“顶格”两种。
(4)章后注和篇后注:多见于分篇、章的图书,其排式与脚注基本相同。
(5)书后注:其排式与章后注基本相同。
(6)眉批:多见于竖排本古籍书,其用字一般比正文主体文字的字号小1~2号,同正文一样竖排。
(7)文后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属于注释的一种,但集中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表,一般也视作图书的辅文。参考文献表一般集中排在图书的末尾,也可分别排在各个篇、章的末尾。
2.注码的排式:注码是一种标记符号,一般采用数字,其具体形式较多。主码的字号
要比正文主体文字的字号小。注释中的注码要与后续的注文间隔1
2
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