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张 晔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225009)
摘 要:为建立健全我国阅读分级体系,针对现有两个儿童中文分级阅读体系存在的分级范围较小㊁个体差异模糊㊁缺乏关联机制和后续跟进不足等的问题,提出扩大分级范围㊁引入量化分析㊁制定符合中文特性的阅读分级标准并积极展开多方合作诸方面的对策建议㊂
关键词:阅读分级;分级体系;儿童阅读;中文阅读;阅读服务;阅读推广
引用本文格式:张晔.我国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14-17.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ldren’s Chinese Reading
Grading System in China
ZHANG Ye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China’s reading grading system,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ldren’s Chinese graded reading system,such as the small range of grading,fuzzy individual difference,lack of correlation mechanism and follow⁃up measures.The study propose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classification,introduce quantitative analysis,develop a reading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in lin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ly carry out multi⁃party cooperation.
Key words:reading grading;grading system;children’s reading;Chinese reading;reading service;reading promotion
  阅读分级”(Reading Level)是指读者根据个人阅读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读物[1]㊂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和阅读推广人的不懈努力,国民阅读分级意识逐步提升,要求建立中文阅读分级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相关文件也陆续出台㊂2016年‘全民阅读 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㊁分级阅读的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2];2017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3],构建阅读分级体系业已成为阅读推广的重要任务之一㊂
1 我国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现状
分级阅读理论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㊂随着理论的推广与完善,国外已经诞生出许多颇受社会认可的分级阅读体系,如致力于评估图书难易程度的指导性阅读分级体系(GRL),专攻评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性评估体系(DRA),以及兼具评测读者阅读水平和阅读材料复杂性功能的综合性阅读分级体系蓝思分级(Lexile)㊁AR分级(Accelerated Reader)等㊂
我国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从2008
年 桥梁书”(Early Chapter Book)概念的引入至今仅
十余年[4]㊂此后我国在建立阅读分级标准体系方面也做出多种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如出版‘中
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中国英语
能力等级量表“等㊂然而对于儿童中文阅读分级,目
前我国也仅有由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分级
阅读研究中心分别研发的两套体系拥有较高的认
知度㊂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发布的‘儿童阅读内
容选择标准“和‘儿童阅读水平评价标准“(以下统称
为 两个标准”)是我国首个儿童阅读分级标准,也是
我国首例获得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认可的阅读标准[5]㊂该套体系将1-9年级儿童划分为1-2㊁3-4㊁5-6㊁7-9四个学段,‘儿童阅读内容选择标准“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给予课外读物阅读类型的选择指导,‘儿童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则主要用于评估儿童阅读水平,标准内既包含过程性评价,又涉及结果性评价㊂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发布 两个标准”
2021年5月第39卷第3期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May,2021
Vol.39No.3
的第二年,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根据儿童的一般性心智发展特点推出‘儿童心智发展与分级阅读建议“
和‘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㊂该体系将0到12岁儿童划分为0-3岁㊁4-6岁㊁7-8岁㊁9-10岁㊁11-12岁这五个年龄段,针对身体与动作,认知与智力,语言,情绪㊁人格与社会四个发展领域,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分别提出分级阅读建议,并在综合考虑中国儿童阅读欣赏习惯㊁篇幅㊁难度和主旨等因素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儿童文学奖项制定出各年龄段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共计200本㊂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的两个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已初具读者和读物分级意识,且正逐步形成其特有的等级划分模式㊂在衡量读物等级之时,GRL㊁蓝思㊁AR等国外阅读分级体系常将词㊁句和篇幅作为主要评估方面,其中单词难度㊁平均句子长度和篇幅为分级的三个常见考量标准,这些评价指标大都可通过数值表示,易于量化分析㊂我国的阅读分级体系则更为注重图书的阅读友好度和读本深度这两方面,这种定性的分析方法虽然抽象但更贴近于阅读需求㊂其中各阶段儿童发展特征㊁文章篇幅㊁题材㊁思想深度等为常见考量标准㊂
2 我国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存在的问题
宏观看来,我国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已初具规模,但究其细节,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㊂
2.1 分级范围较小
相较于上文提及的几个国外体系,我国阅读分级体系涉及的分级范围较小,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年龄跨度较小㊂结合国情来看,我国7-12岁的儿童多处于小学阶段,因而由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所提出的两个阅读分级方案针对的主要体为1-6年级儿童㊂然而国外的许多阅读分级体系为K-8(Kindergarten-Grade8)年级的儿童都准备了阅读分级方案,其中美国的蓝思分级和英国的AR的分级甚至可实现对学龄前至12年级的儿童提供阅读能力测评和图书推荐,面向对象更广㊂(2)拥有的分级书目较少㊂目前,蓝思㊁AR等分级体系已实现万本以上的书籍分级,而‘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仅在文件中给出分级阅读内容选择的总体要求,并未对书籍进行具体细分;‘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虽列出书目清单但两次清单所包含的图书仅为450本,总书目数与国外阅读体系的拥有量之间仍存有较大差距㊂除此之外,蓝思等分级体系的被分级书目数至今仍在逐年递增,而‘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在2010年后已无更新版本㊂
2.2 模糊个体差异
在阅读语境中,分级阅读有维度之分,这里的 级”可以理解为难度级别㊁儿童年级级别㊁儿童年龄和心理发展级别等[1]㊂我国现有的两个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主要按年龄或年级对儿童进行分类,并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儿童的普遍性心理发展特征来实现阅读分级;细节方面,则是通过引入不同的达标标准来体现差异区分,如‘儿童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将沿海发达地区㊁一般地区和非发达地区的达成目标分别设置为75%㊁65%和55%[6]㊂然而年龄或是年级的划分方式仅能按照儿童总括性的特征进行粗放式分
级,同时,除地区外,性格㊁性别㊁社会环境㊁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都可能对儿童的阅读水平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的儿童中文分级阅读体系仍停留在坚持大众化原则㊁注重体性差异的宏观层面,未能实现微观层面的个体间差异区分㊂分级阅读应当是一种尊重个性化特征,拥有强针对性的指导服务[8],我国分级体系虽已初具分级意识但相关措施若作为分级策略仍显得不够全面㊂
2.3 缺乏关联机制
具体表现为同体系内不同分级标准间关联机制的缺失和不同体系间关联机制的缺失㊂(1)我国儿童中文分级阅读体系在读物分级和读者分级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关联机制缺失现象㊂以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研发的 两个标准”为例,通过阅读分级标准,读者只能知晓自己的阅读水平应处在哪个阶段,却无法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做出更为实际的评估;只能知晓自己应阅读具备哪类特性的读物,却无法知晓具体哪些读物符合该类特性,致使该体系不足以作为读者选择读物时的充分参考㊂(2)不同阅读分级体系之间并非存在着绝对的互斥关系,相反,面向相同分级对象的阅读分级体系可以互相作为参考标准和依据,面向不同分级对象的阅读分级体系也可通过建立联系扩大应用范围,提升使用价值㊂例如美国的发展性阅读评估分级体系专攻对K-8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指导性阅读分级体系主要针对K-8年级图书难易度评估,两者虽都仅专于一种对象的分级研究但借由与年级水平㊁蓝思值等指标产生关联可实现优势互
总第185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年第3期
补,因而国外的阅读分级体系常常会与其他分级系统合作,在各自的上也会同时给出与其他阅读分级体系的参照和推荐转化表,而我国已有的两个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则尚不能与国内外其他阅读分级体系产生较为明显的关联㊂
2.4 后续跟进不足
后续跟进措施的不足是导致我国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在颁布至今的近十年来依旧未能在国民间加以实际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㊂‘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虽在文件末尾表示配套使用的相关网上测试系统正在研发中,但时隔数年该测试仍无获取途径;‘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也仅于2010年推出过更新版本,且由于更新时期距今较久,该类图书或难以再作为较为合适的推荐阅读书目㊂此外,我国的两个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在初步建成后并未得到足够的宣传和应用㊂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虽表示会将‘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在广东地区试行使用后逐步向全国各地推广,但该标准此后并未在国内广泛推行也并未在业界之外获得较高的认知,反观国外阅读分级体系在颁布后便致力于在各地区间㊁家校间推广普及,如蓝思分级体系在美国的使用机构遍布50个州,使用人数约占美国全国学生人数的50%,指导性阅读分级体系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应用广泛,发展性阅读评估分级也常被教师用于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㊂
3 建立健全我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的建议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发布的两个方案,无疑是我国进行中国文阅读分级的重要尝试㊂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 两个标准”㊁建议和书目清单并不足够构成一个完整的阅读分级体系㊂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建设建议㊂
3.1 扩大分级范围
尽管我国现有的两个儿童中文分级阅读体系已兼具读者和读物分级功能,但在分级对象的年级跨度和拥有书目总数这两方面与国外体系仍存在着较大差距㊂分级是实现分级阅读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尽快扩大分级范围,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㊂(1)应增加分级面向体㊂有研究表明人脑的发育存在有三个高峰期,其中胎儿期为第一个高峰期,母亲受孕的3-4月为高端;0-6岁为第二个高峰期,2-3岁为高端;12-18岁为第三个高峰期,14-15岁为高端[7],可见学前期和中学时期是人脑快速发展的主要时期,亦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㊁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㊂然而我国的两个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目前并未将12岁以上儿童列为对象体,对于0-6岁儿童的关注度也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此,相关研发中心应结合儿童生理发展特征在原有分级体系的基础之上增添针对该类体的分级内容㊂(2)对文本内容进行测量[8]㊂面对中文分级资源的稀缺现象,相关体系需尽快落实分级书单的扩充和更替工作,同时尝试打破仅提供 课外阅读参考”的局限,将分级阅读融入教学㊂鉴于国内分级经验尚不充足㊁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我国可分两阶段推进读物分级工作,前期参照国外阅读分级体系的评估结果对相关纸质文献进行分级,待后期标准发展相对成熟再尝试将分级范围扩至电子文献甚至是音视频等媒体文件㊂
3.2 引入量化分析
在建立分级体系时不仅要坚持大众化原则,还需要关注个体间差异㊂我国现有的两个阅读分级体系只是简单地叙述各阶段儿童应达到的标准,而未明确给出评价方法,致使分级细化止步于体而未落实到个体㊂对此,我国可仿照国外阅读分级办法,引入数值体系,实行量化分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此来实现分级体系的科学化㊁可用化㊂由于牵扯到儿童心理学㊁教育学㊁图书馆学等多个不同领域,可以预计,该分级方案在建设初期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但相较于现有的分级体系,改良后的分级办法将拥有更强的适用性㊁更宽的应用范围㊂分析国外阅读体系分级经验可知,数值的表现形式可使体系更精确直观地展示出评估结果,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身阅读水平,选择当前能力阶段适合的读物㊂例如通过采用10进位表示系统并分别赋予小数点前后数值以年级和月份这两个不同的含义,AR 分级让测试者在查看分级结果后便能迅速了解自己的实际阅读能力处于哪个年级哪个月的应有水平,实现精准定位;蓝思分级在13个年级之中划分出1700个等级,通过将读物和读者测评结果的度量标尺统一为 L”,测试者仅需按评估成绩选择对应范围内的书籍即可获得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读物㊂由此可见,数值系统的引入可使被测者或被测书籍的所处水平更为清晰可视,直接推动体系间关联的建立㊂
张 晔:我国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3 制定符合中文特性的阅读分级标准
国外阅读分级体系发展较为成熟,有诸多值得借
鉴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我国实行阅读分级时能照
搬国外这些体系㊂例如大多数国外阅读分级体系都
将平均句长作为衡量一本书难度的重要标准,因为在
一般情况下,书本内句子的长度和文章的难度呈现出
actively是什么意思中文
一定的相关性㊂在英语语法中,较长的句子往往意味
着较多的从句,这就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和短时记忆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国外阅读分级体系之
中,收录文章平均句长越长的书籍通常被划分的评级
越高㊂然而,短句未必就容易理解,长句也不一定就
难以理解,尤其是对于我国的古典文学中的诗歌㊁词
曲这一类文学作品而言,其多具高度概括㊁言简意丰
的句式特点,强调写意,这就加大了读者在阅读时的
难度;而对于由现代汉语撰写的文章,阅读难点也并
非在于词汇或是句长,而在于同样的字词句在不同环
境下通过不同组合产生的文字表意以及文化属性间
的差异性[5]㊂国内外文化的差异意味着国外现有阅读分级体系的分级理念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蓝思阅
读的公司高管也曾表示:阅读分级体系有其地域局限
性,适合美国的分级标准未必适合欧洲,更不能简单
套用在中国孩子身上[9]㊂我国应当结合自身文化背景,充分考虑语言特性和中国儿童的知识结构,制定符合中文特性的阅读分级标准㊂
3.4 积极展开多方协作
开展多方协作是建立实施分级阅读体系的有效
举措,也是检验㊁完善和推广分级阅读体系的重要途
径㊂一方面,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至今仍尚未拥有一
个较为完备的阅读分级体系,而根据国外阅读分级体
系的建立经验,无论是制定测评标准㊁拟定测评方案㊁
开发研究测评软件亦或评审分级书目都需要大量的
人力物力,而如若能与多方机构积极展开合作,则易
于发挥各领域和机构优势,提升整个体系的建设效
率㊂例如欧美出版社在出版读物时都会根据分级标
准给出一种甚至多种体系的分级信息,我国在实施书
目分级时也可仿照此法与出版社㊁图书馆或是其他不
同阅读分级体系进行合作,在明确业务流程㊁拟定共
同分级标准后分摊分级任务,以减轻单个机构的工作
压力同时大大减少时间成本㊂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
测评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庞大数据样本的反复检验,
通过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获得大量阅读能力数
据,以此来辅助分级体系的优化升级,同时可将测评
结果反馈用户,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能力水平,教师也可以据此来调整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方针㊂此外,能力测评本身就是阅读分级体系的重要功能和应用㊂蓝思网站的主要业务模式,也是跟各大出版机构㊁学校㊁标化考试机构合作,对接和输出出版物或者标化考试㊁测试分值相对应的蓝思指数㊂实现多方合作同时也是在对体系进行推广㊂
4 结语
从总体上讲我国现有的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尚未完善,除上述四点建议外,建立网上评测系统等也
应为我国建立健全儿童中文阅读分级体系的重要努力方向之一㊂考虑到我国现仍处于儿童中文分级阅读体系建立的起步阶段,可暂缓其他任务安排,以研发分级标准为第一要义,之后再逐步对该体系进行修改完善㊂
参考文献:
[1]陈邦,汪全莉.儿童中文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建议[J].图
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3):25-29.
[2]百度文库.全民阅读 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 wenku.baidu/view/781c8118ff4733687e21af   45b307e87101f6f80a.html.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 [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4-5(001). [4]李阳.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推广策略[J].图书馆
理论与实践,2019(6):6-9.
[5]武艳芹,杨文艺.我国少儿出版物分级阅读标准现状及
思考  基于国外少儿出版物分级阅读现状的梳理[J].编辑之友,2018(6):29-33.
[6]国内首个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标准诞生[J].人民教
育,2009(Z2):78.
[7]刘文利,孙静茹.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什么[J].人民教
育,2015(1):57-60.
[8]申艺苑,袁曦临.青少年课外自主阅读分级标准对照测
评研究[J/OL].图书馆杂志:1-10[2020-09-11]. knski/kcms/detail/31.1108.G2. 20200630.1532.002.html.
[9]韩天霖.我国青少年英语分级阅读发展状况与对策[J].出版广角,2019(16):83-85.
作者简介:张 晔,女,硕士研究生㊂
收稿日期:2020-11-03
(责任编辑:曹高峰)
总第185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