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气象学期末考试题基本概念复习题.docx
一、名词解释范围(共计20分)
(1)冷暖平流:由温度的个别变化与局地变化的关系:
dT dT rr
——=——+匕或
dt St 33
const的作用移项后,有: dt dt
dt
设齐0W0,则有 ^T = -y.vr = -v — dt ds
时,即使为微团本身的温度保持不变,也会引起温度场的局地变化。)
GT c 丁 当一>0,即沿着水平速度方向温度是升鬲的,风由冷区吹向暖区,这时-V —<0 & ds
(即—<0),会引起局地温度降低,我们便说有冷平流。 dt
当竺<0,即沿着水平速度方向温度是降低的,风由暖区吹向冷区,这时-V —>0 ds ds (U|j —>0),会引起局地温度升高,我们便说有暖平流。 dt
总Z 温度平流是通过水平气流引起温度的重新分布而使局地温度发住变化的。
(2) 罗斯贝数:水平惯性力与水平科氏力之比,即:R {)= —,表示大气运动的准地转程 办厶
度,也可用来判别人气运动的类型(人、屮、小尺度)和特性(线性或非线性)。
(3) 梯度风:水平科氏力、离心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三力达成的平衡。此时的空气运动称 为梯度风,即 --- F JV — ------- - o R p 8n
(4) 地转风:对于中纬度天气尺度的扰动,水平科氏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平衡。这时 一 1 一 的空气作水平肓线运动,称为地
转风,表达式为:V =——Vpxk. fp
(5) 0平面近似:中高纬地区,对大尺度运动,y/a<="" bdsfid="130" p="">
具体做法:/不被微分时,令f = f.= const, f 在平流项屮被微分时,令
dt dt dt
(s 方向即水平速度的方向。空气微团做水平运动 f = 2Qsin (pQ = const, [i - 2 cos %
a -const
实质:利用%纬度处某点的切平而代替该点附近的地球球而(即取局地切平而近似),
只考虑地球球面性最主要的彩响一科氏参数/随纬度的变化。
(6)Ekman抽吸:湍流摩擦作用一方面通过二级环流肓接输送到自由人气,另一方而通过二级环流使自由大气与边界层进行质量和动屋等物理虽的垂直交换。则自由人气中质量大的空气通过被吸入边界层,而边界层屮动量小的空气被抽入口由大气。这种由湍流摩擦诱导二级环流牛?成的垂直交换过程称为埃克曼抽吸,其实质上是穿越边界层顶的二级环流的垂直分支。埃克曼抽吸强度(速度)与自由人气的地转风涡度成正比。
(7)旋转减弱:乂称旋转衰减或指数衰减。埃克曼抽吸使边界层与自由大气间产住质量和动量的交换,自由大气中动量大的空气被吸入边界层,边界层中动量小的空气被抽入自由大气,从而使H由人气的运动减弱,相应的准地转涡旋环流(一级环流)的涡度也会随时间呈指数式减小,称为旋转减弱。
(8)惯性不稳定:惯性不稳定:南北移动的空气质点离开平衡位置而穿越正压、地转平衡的基木纬向气流,若基木气流对空气质点的位移起加速作用,则称惯性不稳定。惯性不稳定运动
中,扰动发展的能源主要來自棊本气流的动能。惯性不稳定的判据为:c = /'-—
Sy
(9)斜压不稳定:rti基本气流的垂直切变所引起的罗斯贝波(人气长波)不稳定,即由于基木场的南北向温度梯度所造成的长波不稳定。由斜压不稳定产生的斜压长波发展的能源主要來B基本气流的有效位能,也可部分來B基本气流的动能。
斜压不稳定是中纬度天气尺度波动发展的主要机制,温带气旋的生成、斜压罗斯贝波的发
展即为斜压不稳定的典型现象。
斜压罗斯贝波不稳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u^>uc和疋<2,(或L>L C),其中仏
是临界波长,7c为临界垂直切变,/I2 = (―)2
斜压不稳定罗斯贝波的水平结构为平均温度槽落后于平均气压(流场)槽,垂直结构为: 髙层流场的振幅人于低层流场,且高层流场位相落后与低层流场,槽脊线随高度的增加向西倾斜。在这种水平、垂直结构下,槽前的暖空气一边向北流同时上升;而槽后的冷空气一边向南流且同时下沉,则平均何效位能转换为扰动有效位能再转换为扰动动能,使扰动得以发展。(10)CISK:条件不稳定人气屮积云对流和天气尺度扰动二者之间看成是相互协调的。犬气尺度扰动造成的湿空气的强烈辐合使积云得到发展,而有纟II织积云对流禅放潜热为天气尺度扰动发展提供能屋。当积云尺度和天气尺度扰动Z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导致天气尺度扰动不稳定增长吋,这一国工程称为第二类条件不稳定,常用缩写词CISK表示。
由积云対流和天气尺度扰动两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稳定性,被称作笫二类条件不稳定(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Second Kind,缩写为CISK), Z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它与能产生小尺度积云对流的条件不稳定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在热带条件不稳定的大气小,当地层具有天气尺度的扰动时,不稳定能量就会释放,转变为台风发展的动能。在具体过程方面,许多的理论研究都证明,首先是条件不稳定性最适合产生积云对流,而平常的条件不稳定性就不能解释天气尺度冇规律的运动。观测又表明,平均热带犬气其至在行星边界层屮也并不饱和。因此气块在获得正浮力之前,必须先受到相当强的强
迫抬升。这样的强迫抬升只冇在低空幅介区才冇。因此必须把积云对流和人尺度运动看作是相互作用的。积云对流提供驳动大尺度扰动所需的热能,二大尺度扰动又产生发牛?积云对流所需的湿空气幅合。积云対流释放凝结潜热使对流层中、上层不断增暖,并使得高层气压升高,产生幅散。高层幅散又促使低层扰动中心的气压降低,产生幅合。这种人尺度的低层幅合,又提供了积云对流发展的水汽。如此循环从而导致扰动不断发展形成台风。这就是CISK作用的机制。
CISK机制是根据尺度相互作用得到的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目前认为是描述台风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这是通过边界层辐合或水汽向上输送的作用使得扰动增幅的理论:水汽凝结使得潜热释放,高空增暖和质量流出,地面气压下降,地面辐合增强,如此循环,很好解释了台风维持和发展的机制。
(11)上游效应:(长波的频散效应):当q>c> 0或c<0,但q>0时,上游扰动的能量先
于扰源到达下游,使下游产牛?新扰动或加强原有的扰动,即上游系统対下游系统产牛影响,称为上游效应。
(12)尺度:表征某类人气运动系统各变量的特征值。
(13)基别尔数:局地惯性力与水平科氏力Z比或惯性特征时间尺度与运动时间尺度Z比, J T J
即£ = —= 为惯性运动周期),可用來判别人气运动的定帘性和快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