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2021年第6期“第四届中国数据安全治理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5月13日,“第四届中国数据安全治理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本届峰会以“数据之光 · 安全未来”为主题,在中国保密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中国保密协会产业分会共同主办,北京安华金和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数据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计算机学会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协办,国家信息中心、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所、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中关村中安高速密码产业联盟(筹)、北京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产业联盟联合提供支持。
国家部委、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学者,权威研究机构、知名安全厂商及各行业代表近千名业界精英
云集峰会现场,共同围绕数据安全治理展开内容分享、成果发布、技术研讨与合作交流。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公安部第一、第三研究所原所长严明担任本届峰会主持人。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原局长顾建国、中国保密协会副会长纪清阳、中国计算机学会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刘爱民、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原二级巡视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唐前临、中国(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海洋等为大会致辞,并一致表达了对“中国数据安全治理高峰论坛”四届以来工作成果及行业引领作用的高度肯定。
峰会主议程环节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新社、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大数据安全研究室主任王伟平、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技术部主任任卫红、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和博导/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等数十位嘉宾到场做主题内容分享。(本刊记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研制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处理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创新研究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5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可望通过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问题方面(如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相比经典计算机实现指数级别的加速。当前,量子计算机研制作为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战之一,已经成为欧美各发达国家竞相角逐的焦点。超导量子计算,作为最有希望实现可拓展量子计算的候选者之一,其核心目标是如何同步地增加所集成的量子比特数目以及提升超导量子比特性能,从而能够高精度相干操控更多的量子比特,实现对特定问题处理速度上的指数加速,并最终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长期瞄准超导量子计算的上述核心目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2019年初,在一维链结构12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实现了12个量子比特纠缠“簇态”的制备,保真度达到70%,打破了之前创造的10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的纪录。同时,该团队开创性地将超导量子比特应用到量子行走的研究中,为未来多体物理现象的模拟以及利用量子行走进行通用量子计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后,团队将芯片结构从一维扩展到准二维,制备出包含24个比特的高性能超导量子处理器,并首次在固态量子计算系统中,实现了超过20比特的高精度量子相干调控。
中国在线编程
近期,该团队在自主研制二维结构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目最多、包含62个比特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并在该系统上成功进行了二维可编程量子行走的演示。研究团队在二维结构的超导量子比特芯片上,观察了单粒子及双粒子激发情形下的量子行走现象,实验研究了二维平面上量子信息传播速度,同时通过调制量子比特连接的拓扑结构的
方式构建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现了可编程的双粒子量子行走。该成果为在超导量子系统上实现量子优越性展示及可解决具有重大实用价值问题的量子计算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外,基于“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的二维可编程量子行走在量子搜索算法、通用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将是后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述项目受到了中国科学院、安徽省、科技部、上海市和基金委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news.ustc.edu/info/1048/75066.htm)